试析“技术本科”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549300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技术本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析“技术本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析“技术本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析“技术本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析“技术本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技术本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技术本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试析“技术本科”论文摘要:技术本科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是技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发展技术本科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我国高级技术型人才十分紧缺,导致生产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文章最后提出快速发展和办好技术本科的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技术教育;技术本科;技术型人才;技术创新 顾名思义,技术本科是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1965 年美国首先建立这种学制,培养目标定为技术师。本文将讨论技术教育和技术本科的产生和作用,并对技术本科在发展和办学中的主要问题作一些讨论,提出相应建议。 一、发展技术教育和技术本科的历史原因 技术本科是技术教育发展到一定

2、阶段的产物,要了解技术本科的作用,首先要了解技术教育的性质和作用。 (一)技术教育的诞生首先是为了培养工程师的助手 技术的含义早先指技术工人(技能型人才)所掌握的经验技术,这种经验技术建立在反复实践、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以掌握动作技能为主,并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工业革命后,有些技术工人虽然不再使用手工具,而在机器上操作,但他们所掌握的技术仍属于经验技术。 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需要对经验技术进行管理。例如同样加工一个产品或零部件,各个技术工人的加工方法不尽一致,如果在总结他们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的“统一工艺规程”,并根据这个统一规程测定工时和材料定额,进2行定额管理,可以使生产效率

3、得到很大提高。再如,设计出“流水作业生产线”,原先由一个工人独立完成的加工件,根据加工过程,设计成一组工人共同完成,使能免除变换工具和观看图纸等时间,并因提高熟练程度而减少生产工时,又降低了对工人的技术等级要求,减少了劳动力成本。这些技术管理工作愈来愈多,工程师为了保证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产品设计,迫切需要助手来担任这些技术管理工作,这个助手就是技术员。工厂企业需要的技术员愈来愈多,就按照技术员的知识能力需求建立技术教育,并在 20 世纪 40、50 年代开始培养技术型人才。 (二)技术教育学制层次的高移技术本科的诞生 工业革命标志着科学理论开始应用于生产领域,到 20 世纪初,科学理论进一步应

4、用于技术领域,使技术中的理论含量不断提高。例如要学习掌握自动化生产技术,必须提高知识理论的深广度,因此在 20 世纪 60 年代很多国家开始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是工程师的助手,还能掌握应用以理论为基础的理论技术,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技术本科就是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学制之一。 在技术教育,存在两种学制模式:一种是欧洲模式,培养技术员(中级技术型人才)的学制处于招收初中毕业生的高中阶段,并采用与这学制相衔接的高等专科学制,培养高级技术员(各国职称不尽相同)。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用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二年制高等专科培养技术员,用四年制技术本科培养技术师。这两种模式的培养目标基本相

5、同,这是由于在高中阶段培养技术员的教学计划中,用一年半时间学习文化课,达到“相当高中文化水平”。因此,培养同一层次的技术型人才,两种模式教学计划中所学习的专业技术课程内容大体相同。 (三)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1.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的联系和区别。技术员是工程师的助手,必然要学习掌3握工程师的一部分知识。因此,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的教学计划有类似之处,都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有些课程的名称相同,但工程型人才着重解决工程和规划方面问题,技术型人才着重解决技术领域问题。相对比较,工程型人才所掌握的知识理论比较高深,技术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强一些。技术型人才也学一些设计知识,目的是在制

6、造过程中贯彻工程型人才的设计意图。工程型人才为了使设计方案可能制造加工,也要掌握一些技术知识和技能,但深广度和实践能力都不如技术型人才。 2.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区别。198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 Terminologyoftechnicalandvocationaleducation,明确这两类教育的区别。其中第 8 条“技术教育 technicaleducation”,释文中提出培养目标包括“技术员technician”和“技术师 technologist”等技术型人才,提出学习内容着重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包括普通教育,理论的科学和技术学科,以及相应的技能训练incl

7、udesgeneraleducation,theoretical。scientificandtechnicalstudiesandrelatedskilltraining”。第 9 条“职业教育 vocationaleducation”,释文中提出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skilledpersonnel”,提出学习内容“着重于实践训练theemphasisisusuallyonpracticaltraining”。我国培养技术员的中等专业教育以学习专业技术理论为主,归属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工人的技工教育实行生产实习为主,着重实践训练,归属职业教育,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的释文相一

8、致。 二、当前发展技术本科的重大意义 (一)只有发展技术本科,加快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才能改变我国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很远的落后状态 我国虽然按 GDP 排名已经是世界第二生产大国,但是,多数技术装备陈旧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仍有不少产品和关键性零部件不能自己生产,必须大量进口,以致4真正的经济得益者仍是某些发达国家。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等普通生产要素的投入,构成投入大、消耗高、环境破坏多、效益差的生产模式,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废气、废水、废物等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多,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何迅速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

9、已经是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技术水平的差距源自人才供应的差距。在发达国家,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为了加快发展新形成的现代高新技术,更成倍地加快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促使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但我国直到 1985 年,才开始用五年制和与中专衔接的学制培养高级的技术员,却又因“学制不顺”等原因,得不到发展,以致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技术本科学校至今数量极少,与发达国家比较相差悬殊。这是当前我国技术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发达国家的技术面貌日新月异,如果我国不重视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技术本科等学制,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不仅不会缩小,还将不断扩大

10、教育部教育参考2002 年 12 期曾刊登文章德国专家提出: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中说:“现在已有的知识,基于改革旋风的加速,其可利用性已缩小了 1/2。这种收缩越来越快,例如,中小学的知识是 20 年,高等学校的知识是 10 年,电子数据处理和工艺知识仅有 13 年”。这说明技术知识的更新最快。例如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电子计算机,采用真空管,一台计算机要占用一个大房间;80 年代制成微型计算机,放在桌上,开始制成个人电脑;90 年代制成可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最近有些电脑产品可以放进口袋。这反映科学理论应用于技术后的快速变化。 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又日益广泛。出现在 20 世纪 7

11、0 年代后期的现代高新5技术不仅应用于工农业生产领域,也广泛应用于服务领域和生活领域。如今,应用高新技术的各种家用电器,种类愈来愈多,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产品功能日益增多,例如手机的功能日新月异,家庭服务用机器人在有些国家已经起步。互联网技术不仅在服务领域广泛应用,而且正在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我国已经有 4.5 亿网民,全世界更有无数网民,据报道,美国正在应用“网络新媒体”代替“美国之音”成为发动茉莉花革命的工具。电子书本已经出现,可能会根本改变今后人们的学习生活和文化生活。面对这些技术的新变化新发展,只有技术本科等培养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技术本科所培养的高级技术型人

12、才是开展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由于发达国家普遍采取技术保密和封锁政策,我国无法从他们那里直接获取新技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如何实现创新?周恩来总理曾指出,文艺界的创新规律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也适用于其他各个领域的创新。第一句话“长期积累”是指必须首先通过长期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实现创新的基础。有些学者认为,必须是研究型大学才能培养创新人才,其实,有各种各样的创新,它们的创新基础并不一样。以信息技术的开发过程为例,1948 年美国科学家香农(C.E.Shannon)发表的

13、通信的数学理论,对信息作了定量研究,被称为“信息论”,广泛应用于于不同领域,这属于学术创新,这种创新的基础主要是学术理论的深入发展能力。世纪 70 年代,工程型人才根据信息论原理,利用原来仅有计算功能的电子计算机,创制成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电子计算机,从而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这属于工程创新,这种创新的基础是应用科学理论进行设计开发新产品的能力。 6技术创新具有不同的创新基础。工业革命前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主要是高级技能型人才。例如,一个高级工,由于制造多种产品,掌握多种加工方法,使用过多种工具,加工过多种材料,因而有可能提出发展新产品,改革加工方法,改进工具,采用新材料等技术创新方案。他们实

14、现创新的基础是操作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不要小看这种经验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我们的祖先主要依靠这种技术创新谱写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史。但是,随着科学理论应用于技术领域,理论技术得到发展后,这种经验基础上技术创新的作用正在减弱。 随着技术中的理论含量不断提高和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创新基础要求。当前大量需要的是既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基础理论,又能应用于改造传统技术的技术创新人才。这种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并能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技术本科所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学习内容符合这个创新基础,因此有可能形成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李斌和包起帆两位原先都是技术工人,参加工作

15、后都继续接受技术本科教育,他们把学校中学习的高新技术基础理论应用于改造传统经验技术,成为全国知名的技术创新人才。他们的经验证明,用技术本科培养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可以掌握开展技术创新所必要的理论基础,如果注重理论的应用,再掌握一定的经验技术,相互结合,有可能成为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周总理关于创新的第二句话是:“偶然得之”。说明得到创新方案没有一个可循的必然途径,没有可以计算的公式,也不能通过理论推导,只能是在掌握较强的创新基础后,偶然想起创新的设想,很多专家称这为“灵感”。灵感的出现十分偶然,有时是在梦中得到灵感,然后逐步形成创新方案。因此,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都能提出创新方案

16、,但必须积极参与各种技术创新的教学科研活动。 (四)发展技术本科已经成为我国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唯一选择 7如何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前已提及可以有欧洲模式和北美模式。我国早先曾采用欧洲模式,发展高中阶段培养技术员的中专教育。但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中专校已经不断削弱,条件好的中专校几乎全部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其余中专校近年来大都进行各种教学改革,例如取消四年制,三年制学生下厂劳动一年,剩下两年着重学习岗位技能等,因此很多中专校已经改变培养目标。继续培养技术员的中专校所剩无几,不可能再在中专校的基础上培养成批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而在另一方面,我国培养技术员的主要任务已经转由招收高中生的高职学校承担,因此,采用北美模式,发展技术本科,已经成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唯一选择。 三、我国技术本科发展现状和发展不快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技术本科发展现状 我国现在有多少技术本科没有统计数字,自称属于技术本科的学校极少,但很多普通大学内设有技术类专业,存在一定数量的技术本科。根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统计,2008 年共有 320 所理工大学(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