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开展分析及应对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549039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指导开展分析及应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职业指导开展分析及应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职业指导开展分析及应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业指导开展分析及应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指导开展分析及应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职业指导开展分析及应对【摘 要】本文先从四个方面浅析了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的原因,然后从两个角度简单阐述了应对策略,对提高我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指导 分析 就业 心理 心态 一、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的原因 1.大学毕业生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1)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应当看到,就高不就低、面子观等等社会传统观念,对毕业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面子观的影响,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对就业的工作定位,考虑面子的成分很大。 (2)家长对子女、学校对学生勤奋刻苦、艰苦创业的培养锻炼少,学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不足。在小学、中学、大学的人才培

2、养期间,艰苦奋斗教育不够,实际的锻炼不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可能难免有点“四体不勤”,怕苦怕累;也有的学生独立活动能力不强,“技不高,胆不大”。 (3)毕业生接触社会不多,社会经验不足。毕业生们并不了解社会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需求和用人单位可能的付酬是怎样的、是多少。现在很多岗位的内涵发生了变化,10 年前中专生就能干的工作,现在需要本科生干,不是说学生太多了,而是岗位要求提高了,需要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承担,毕业生应该看到这一变化。但是,很多毕业生并不充分了解和理解这些变化,有些期望还显得幼稚或者比较盲目。2.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 2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3、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束手无策。具体原因有四个:(1)恐惧。(2)急躁。(3)自卑。(4)孤傲。 3.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投机心理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些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4.依赖心理重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角度提

4、高我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1.大学生自身的逐步调整与完善 (1)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首先,每一个大学毕业生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 (2)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 (3)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的意识。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

5、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3理想抱负、获得幸福成功的良方。 (4)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争就业实力。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5)加强劳动观念、吃苦耐劳精神的自我锻炼,倡导为振兴中华建功立业。就业观念的转变,也需要切实注重劳动观念的加强,吃苦耐劳精神的自我锻炼。 2.外在的积极辅助、支持与辅导,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并创造条件 (1)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

6、育,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竞争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及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2)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教育。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心理及职业对个性心理的要求,并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动员工作,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平和心态,从大学生自身条件出发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定位。 (3)政府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从实际出发,出台符合学生就业实际的规章办法,以解除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后顾之忧,要给予去边远省区和条

7、件艰苦的国家重点单位和行业的大学生以优厚的待遇并落到实处。 (4)高校应加强用人单位的情报收集、就业资料统计、行业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发布系统,使大学生能充分地获得就业信息;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准备自荐材料等面试应聘技巧和克服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实现顺利就业。 4(5)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增强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大学生家长在子女就业问题上要带头克服传统就业观念,引导子女形成“劳动即就业”、 “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竞争,同时,家长向学生说明“就业”的内涵,使学生树立市场经济下的新的就业观。进一步明确,只要是取得合法的、相对稳定的

8、,能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就是就业。 (6)需要和应当开展教育和宣传,使高校毕业生们看到,就业也要面向人才需求空间比较大的、相对艰苦的地区。可以宣传和开展到基层、到西部去建功立业的思想教育和实习、实践、就业活动。这样,就业的大门才比较宽,就业的岗位和机会才会比较多。 (7)制定切实的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在有需求、能够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对到基层和地、县一级以及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政府可以明确政策、创造条件,搞活用人机制,使高校毕业生去得了、用得上、留得住。对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取消试用期、工资高一至二级,对工作满相当年限的,可以实行“加级下去,带薪回来”的鼓励办法。用政策导向,吸引高校毕业生投身基础和西部大开发并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陈爱娟,廉永杰,薛伟贤.西部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人口与经济,2004,(4). 2杨伟国.大学生就业选择与政策激励.中国高教研究,2004,(10):83-85. 3高秀兰,刘春梅.职业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科技信息,2007,(03):1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