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8549010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语国家文化意 识培养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十分重要,因为有效的交际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概念入手,论证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剖析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和归纳了文化导入的内容,文化导入的几个重要原则和文化导入的主要方法。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英语国家 文化意识文化导入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应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另外, 大学英

2、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4 年)规定:“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因此,成功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懂得语音、语法、词汇,还应使学生掌握语言的社会文化规则并能够实际运用它们使学生具备社会文化能力。近年出版的英语教材中增加了不少文化知识的介绍各高等学校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但是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少学校和教师更多地注重词、句和篇章的讲解对文化内涵的重视和文化意识培养还远远不够。从当前大学英语敦学的实际情况看,语言的文化内涵应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深刻领会

3、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知识、交际能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分阶段地给学生讲解一些必要的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以便他们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培养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这2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一、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文化的定义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定义迄今为止不同领域的学者根据自身研究的目的、角度和测重点的不同给文化下的定义不少于 250 种。 “文化”一词最早来自于对于德语 kuhur原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后来指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指艺术和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文化的经典定义是 1871 年由

4、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胡文仲,1997)。泰勒之后,人类学家们又给文化下过很多种定义但是这些定义中的大部分仍以泰勒的定义为基础。分析各家观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文化:一是正式文化,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即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自然、政治、哲学、文学、经济、教育、科技等;二是小写字母“c”文化即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对其理解主要着眼于精神方面,即隐藏在其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林娟娟,2006)。目

5、前,在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还比较落后,这是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培养与英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然而,巾国的英语教育却明显滞后。应试教育和传统的外语教育观紧紧地束缚着中国教师的手脚,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有的还进入硕士,博士生阶段,总共学习十多年的英语,大部分时问和精力都花在查词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这样,尽管教师与学生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效果3却事半功倍。因此当前巾

6、国大学英语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国家文化意识。因为学习语言和培养文化意识相互依存。 3学习语言和培养文化意识相互依存 解决这个问题的荚键在于语言学习之巾必须渗透文化意识。美国语言学家 EdwardSapir 曾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可见,语言与文化的关密不可分语言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联: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文化的载体:既表现与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和限制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各民族语言在相当程度上了反映了民族特征:民族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生命哲学等。显然,不同文化背景有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语言习惯

7、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语言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使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交际出现困难。然而,在交流巾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语言对对方的语言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发生冲突和理解障碍。这些障碍大多是存人们在掌握了相当数量的词汇、语音、语法等之后出现的。交际的困难多半不是由于对外来语的词汇意义不理解,而是由于不理解这些词汇背后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内涵;交际中最严重的错误往往出自错误的文化假想。例如。 “龙”在中文里是神圣的象征,然而在西方,圣经中的龙足罪恶的象征。因此,英美报刊将“亚洲四小龙”翻泽为“hurtigersofAsia”而不是“FourdragonsofAsia

8、”。可见,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文化的特殊性,就要了解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差异,进而逾越这种文化差异。因此,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背景、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存英语教学中应树立文化意识进行相应的文化导入。 二、文化导入的内容 4关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导入文化的问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许多学者曾做过阐述和探讨。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文化导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交际语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 2非语言的交际形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问和空问的不同

9、观念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夫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 三、文化导入的几个重要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认为对文化内容的导入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实用性原则 文化的内容丰富而又复杂因此在导入过程巾应选取对跨文化交际使用价值大的文化差异。对日常生活交际密切相火的文化差异及有广泛代表性的内容应精讲精练。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

10、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考虑到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一方面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另一方面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两者的兴趣,产生较好的良性循环效应。 2阶段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就是要求文化内容的导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人深由5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具体地说,初、中级阶段应着重交际文化的导入,因为它直接影响交际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属于表层文化:高级阶段则应重点导入知识文化,虽然知识文化在交际过程中不直接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但它属于深

11、层文化,是交际文化的“根”,是更深层次的理解,掌握交际文化的钥匙。在实施阶段性原则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一致性,不至于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零碎。 3适合性原则 所谓适合,指在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上的适度教学内容的适度除了以上提到的实用和阶段两个原则外还直该考虑到该文化项目的代表性问题。外语教学的文化导入并不是只重视文化而不重视语言,更不是以文化为中心,它只是传统外语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发展。过多的文化导人不但不能起到促进语言教学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和阻力。因此,文化导入一定要谨慎从事,不可喧宾夺主,为文化而教文化而应从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标出发根据

12、英语教学需要,适度地进行文化教学。 4动态性原则 了解和研究文化,要与民族历史、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语言文化足历史的沉淀,但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例如美国文化中,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之前美国基本上是一个以农场为主和企业为主导的农业社会,其价值观是一种新教伦理领域的清教主义,清教主义的主要道德规范是强涮辛勤劳作,永不停辍,反对过度享乐和铺张浪费,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完成美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遭到猛烈抨击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应运而生。20 世纪 20年代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开始一种强调高消费、主张享乐主义的消费道德观逐步成为社会的主导观念。因而,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文化输入的动态性原则,以动态的眼

13、光看文化的发展。 四、文化导入的主要方法 6文化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文化导人。 1结合教材导八文化背景知识 首先教师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存课堂上,平时很少接触该语言环境遇到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往往会感到费解,有时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全与我们的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直接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教师须在备课时精选一些典

14、型内容与教学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如在教授新视野大学英语凑写教程第三册的第一单元TimeConsciousAmericans”时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美国人的时间观和价值观从而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跟美国人约会哪怕只是串个门或者吃顿饭,都要提早预约,不然是很不礼貌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就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谚语、成语等进行解说和介绍,比如颜色词汇 vellowred 和有天 dog 的习语,有关英荚历史的文学作品简介等。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文章主题,加深学

15、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结合课堂教学展开的文化教育使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而且还使他们由文化表层深入了解深层结构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林娟娟,2006)。2设立专题进行讨论 在教学中,就某一语言现象设立专题文化研究,把语言现象和文化解析有机结合。使学习者通过习得语言来习得文化,是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之一。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一分钟文化演讲(Justaculturalminute),7访谈(Realinterview),角色表演(Roleplay)和情景对话(situationalconversation)等形式。组织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

16、使他们在讨论中获得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教学中出现了“Countmusic”。讲到了歌星时。由于学生各自有自己的明星偶像就可以组织一节课专门讨论有关明星的问题主要围绕“Whichstardoyoulikebest?Whydoyoulikethem?Whatdoyoulearnfromthem?”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化差异的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只能在 13 常生活中逐步培养,而听、说、读、写不能一蹴而就。学生课前有准备,上课发言也会注意听,类似这样较为简单的英语自传,同学们会因为是关于自己的偶像而尽力去理解,尽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力提高了,词汇也就扩大了。 3对比中西文化 比较法是跨文化教学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母语与目标语语言文化结构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是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极其重要的手段。通过将母语和目标语文化进行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