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论文浅论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对策

上传人:bb****7 文档编号:38548698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论文浅论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济法论文浅论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济法论文浅论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法论文浅论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论文浅论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对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对策 浅论我国当前经济犯罪的对策邢朝亮(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院上海) 摘要:经济犯罪是伴随着商品经济产生的犯罪现象,这种犯罪严重侵害了国家的经济利 益,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国家公职人员。打击、控制、预防经济犯 罪是现代各国和地区所共同面临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经济犯罪的主要 特点,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笔者认为的最经济的经济犯罪对策来打击经济 犯罪。 关键词:经济犯罪特点对策一、经济犯罪概述“经济犯罪的概念,一般认为是由英国学者希尔于年首先使用的,年德国的林德曼提出, 经济犯罪是一种侵犯国家整体经济及其重要部门与制度的可罚性

2、行为,此后,美国学者萨 瑟兰扩大了经济犯罪的主体为白领犯罪即职业犯罪的概念。对于经济犯罪的概念界定,我 国法律界的认识一直不统一。基于我国刑法的划分,经济犯罪主要是指在经济运行的 过程中,为牟取非法经济利益,违反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揭示经济犯罪的根本特征出发,则是由于经济活动的广泛 性,所有具有财产性经济活动的犯罪或与经济利益相关的犯罪都可被认为是经济犯罪。这 种界定在法制社会中当然是不被接受的,但经济犯罪扩大化的趋势是明显的,这种广泛意 义上的经济犯罪在刑事实践中对经济犯罪的惩治和预防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 ”笔者认为, 从犯罪学的角度,

3、经济犯罪就是指是指与经济有关的犯罪,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 私舞弊以及企业内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犯罪行为等。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 此,经济犯罪也就无处不在。二、当前我国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一)社会危害大,滋生腐败,危及社会稳定。经济犯罪数额越来越大,动辄几万、几 十万、甚至上百万地侵占国家社会财物。如巨额诈骗、侵占挪用国有资产等经济罪案,直 接侵害公民个人利益,危害面广。这些案件对社会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严重危害经济秩序 和社会稳定。同时,经济犯罪涉及面广,往往一个大要案件发生,其背后就与党政机关工 作人员,甚至较高层次的领导有某些方面的联系,与党政机关腐败、公务人员的贪污、社

4、会不良风气相纠缠,有的经济犯罪分子以金钱开路编织关系网,寻找保护伞,有的内外勾 结,权钱交易,经济犯罪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二)经济犯罪发案较频繁,涉案价值日益巨大。我国的国际国内经济活动空前繁荣。 为经济犯罪活动创造了有利因素和便利。加上我国尚未度过转型期,由于法制、管理上存 在的漏洞,致使很多犯罪分子并没有及时被绳之以法,有经济犯罪念头的人在”金钱欲”、 ” 利益欲”的驱使下更加大胆起来,造成经济犯罪案件特别是大案的不断上升,涉案价值越来 越大,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的损失也日益巨大。(三)经济犯罪种类繁多,侵犯社会客体范围广。 刑法中规定的经济犯罪罪名近百 个,并出现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5、非法拆借资金、集资诈骗、贷款诈骗、侵犯商业秘密等 大量新型经济犯罪,涉及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方 方面面。经济犯罪种类繁多,侵害范围广,其表现形式日趋复杂,呈现多元化、组合型发 展的趋势。(四)犯罪主体层次较高,职业化、智能化特点突出。经济犯罪是智能犯罪,在国外被 称为是”白领犯罪”、 ”职业犯罪”。经济犯罪的主体,大多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具有丰富的经济、金融、财税、会计或法律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具有长期从事经济活 动的经验。犯罪分子利用自己的职业、专长,在自己熟悉的经济领域中进行犯罪,有的甚 至借助高科技术手段进行犯罪。犯罪主体的这种特殊社会地位和

6、文化素质,使经济犯罪行 为所采用的犯罪手段与其它刑事犯罪相比,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凡此种种,均给 犯罪侦查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也对经侦人员提出了专业素质上的更高要求。三、应对当前我国经济犯罪的对策。(一)加大经济犯罪危害性的宣传力度,发动人民群众来对付经济犯罪。 ”社会公众对经 济犯罪行为的危害性缺乏应有的认识,社会尚未形成对经济犯罪痛恨的心理。经济犯罪具 有非暴力的性质,所以容易形成公众对经济犯罪行为人的同情,行为人的犯罪感也有所减 弱,经济犯罪与传统的财产犯罪联系不是十分紧密,而主要是违犯经济管理法规,破坏公 平竞争规则的犯罪。由于这类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常常是潜在的,具有较低的危害可

7、感 性,人们对它的认识乃至在是否需要运用刑法去进行调整的问题上,往往会出现较大的认 识分歧,从而使该类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就变得十分模糊”。但是,我们在上文已经讲到了经 济犯罪的危害性并不比暴力犯罪小,由于经济犯罪的高发性和涉案金额巨大,会破坏经济 的正常发展,危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很可能导致破坏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所以, 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既要对经济犯罪重拳出击,又要 做好防范工作,要充分利用社会新闻媒体和各类群众性的组织协会、团体,运用典型案例 分析和法律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经 济犯罪危害性的认识。要大力开展法制

8、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强化全社会对经 济犯罪的认识,提高群众同经济犯罪作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鼓励人民群众举 报涉及经济违法犯罪的行为,建立强化举报制度,应当为举报人保守秘密,保障举报人的 人身安全,尽可能地打消举报人的顾虑。(二)营造诚实信用的社会氛围。加强经济主体的自律能力和广大民众的信仰的树立, 自觉遏制产生经济犯罪的念头,诚实信用即是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原则,又是市场经济活 动得以正常有序运行的道德信仰。必须创造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中经济犯罪被 认为是无法容忍的。这种非正式的采用给令人不耻的行为打上耻辱印记的方法,要比简单 的严刑峻法来得更为有效。营造这种氛围的出

9、路只有一条,利用社区文化,唤起社会成员 的耻辱感培养成员之间的信任感和责任感。每个人都是他人的监督者,谁也不依赖最终的 监督者。当社会成员之间产生共同的监督责任并互相尊重时,政府以及经济主体就不会求 助于任何形式上的监督人。潜在的经济犯罪人是大量的,而不给潜在的犯罪人以机会则是 制度设计的第一要著。(三)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侦队伍,是搞好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保证。形势的发展 特别是日益严峻的经济犯罪形势对现实的经侦工作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而现有的我国经 侦工作机制和体制越来越不与此相适应。公安机关要真正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打击经济 犯罪的繁重任务,必须从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清经

10、济犯罪的严峻形势, 自觉增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把尽快建设一支自上而下的经侦队伍,提高打击经济犯 罪能力作为事关政权巩固和国家经济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置于更加重要 的位置。在组建队伍时,不宜搞简单的撤并,原班人员照搬,而应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 胜劣汰,真正把那些素质好、懂业务、适合从事经侦工作的同志吸收到队伍中来。同时,也可从工商、金融等职能经济部门选调和从高等院校招收经济专业的毕业生到经 侦部门改善经侦队伍的人才结构举办各种培训班,加强业务训,提高办理经济案件的专业 水平。同时,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在受案、立案、 采取强制措施、调查取证、移送起诉等各个主要环节,制定具体要求和考核办法,确保公 正执法,严格办案,提高经侦队伍的战斗力。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国当前处在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经 济犯罪行为发案率极高,如何更好的预防控制经济犯罪,为经济的顺利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是全社会的责任,以上我提出了几项应对我国经济犯罪的最经济的对策,希望能够对经济 犯罪的防控略有益处。注释:张乃翼,防范经济犯罪的对策;经济与法2005 年 1 月。叶志伟,经济犯罪原因剖析与预防对策研究;行政与法2005 年 5 月。作者简介:邢朝亮,男,河北沧州人,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在读学生,专业 方向刑法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