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瓶颈与突破

l****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50KB
约5页
文档ID:38546628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瓶颈与突破_第1页
1/5

1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 瓶颈与突破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国内中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瓶颈问题,重新审视了中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和重要性,阐述了建设过程中教师结构、教师实践能力、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培训和校企对接等瓶颈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瓶颈与突破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学校已将师资队伍建设确立为促进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国家“十二五”纲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目前职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索,同时也是职业学校改革和发展中所遇到的薄弱环节由于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的难度较大,观念认同与良好效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走好“双师型”教师培养之路仍然是很多职业学校面临的难题。

本文立足于我校实际情况,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着手,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瓶颈进行了分析,探索了突破瓶颈问题的关键点 一、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2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缘于在以往职业教育中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在黑板上讲操作的现象,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树立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 所谓的“双师型”教师,教育部提出了“既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同时又有本专业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或五年以上本专业一线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的,或主持实践技术研究或应用”的“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在职业学校的师资建设中,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为:具有适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能力的专业教师 二、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职业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要求,使职业教育面临着日益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双师型”教师是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框架下,对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要求,是保证职业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1、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当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师不能有效指导实践教学、实验实训教师基础理论薄弱而不能讲授专业理论课的现象正是由于专业教师和实验实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上的分离,影响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因此,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学校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的迫切要求在职业学校中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学校制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过程、克服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陈腐观念、树立重实3践的观念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合理安排与调节理论课和实践课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及“双师型”教师群体的形成 在注重教师个体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的同时,要引导激励“双师型”教师对自身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形成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核心力量”,实现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综合优化通过对“双师型”教师正确有效的培养和管理,可促使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完善自身技能,研究教材教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创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典型特色。

三、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国内各派学者以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为目标,对如何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不少策略和途径,比如肖化移同志提出实行“学校中心、能力本位、行动研究”的在职教育与培训模式、刘爱群同志提出了“积极寻觅,挖掘专门人才;立足校内,创造实践条件;依托社会,采取挂职方式”的培养措施各职业院校则立足校本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从形式上进行多方面尝试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却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存在着许多瓶颈问题,阻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 1、 “双师型”教师的结构不合理 在现有的职业学校中, “双师型”教师绝大多数是来自于师范学院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年龄偏低,实践能力较差;极少数是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他们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在职业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比较欠缺这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组合,在教育教学理念、专业技术水平、企业实践经验等方4面参差不齐,体现在学校专业教师不能真正熟悉企业工艺流程、了解企业需求、既能动口又能动手的能力匮乏,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把握不够,使得学校在师资建设中不能实现资源整体的优化配置,严重制约着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受到国家人事管理制度上的限制,由于资格认证制度的缺失使许多有一技之长并且向往职业教育教学的人才无法成为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

由此,势必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出现脱节的问题同时,专业教师总体数量的不足,与职业学校快速发展的规模不相适应,教师频繁调换所教课程,影响了专业技能的提高 2、 “双师型”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强 职业学校大多数专业教师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之间的差距专业教师的从教之路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尽管学历较高,但实践能力较弱在日常教学中,专业教师下企业的时间是有限的,与企业的工程师或技术专家相比,缺乏实践工作的体验,对应用技术的实效信息把握不够,缺乏对企业相关岗位实际能力要求的了解和对企业文化的学习、管理尽管有些教师也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了“双师”要求的标准,但有证无能、所学非所用现象屡见不鲜,对企业生产中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及时运用和直接把握程度上,仍然会逊色于长期在生产、实践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3、 “双师型”教师主动学习意识欠缺 职业学校中还存在着部分教师,他们对于“双师型”教师不以为然,原因在于他们觉得能否成为“双师型”教师对他们目前的岗位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每天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照本宣科、在课堂上讲实践的现象时5有发生,对专业发展和企业管理了解很少,对企业需要什么、学生该学什么、教师该教什么等专业教师必须了解的问题考虑较少,即使由学校安排到企业也只是参观性看看,没有带着问题下企业学习。

由于没有专业实践的经历,没有机会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很难达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要求,结果只能是闭门造车,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便是一句空话 4、学校缺少与企业的有效对接 职业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办学模式,需要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不论学生顶岗实习还是教师下企业实践,都需要对路企业的良好合作、鼎力支持 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抱怨企业不支持学校,真正能合作的企业难找,究其原因,是因为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中的互不理解,企业在接收学生和老师实习实践时,企业可能只有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企业追求效益的目标与学校增强教师实践经验的目标不一致,加之社会上缺少配套的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出现了学校单方面热的现象,使专业教师下企业的时间和实践内容受到一定的限制,更谈不上专业教师参与生产实践的过程,使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受到阻碍 5、专业教师培训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职业学校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机会较少,虽然国家、上海市近几年开展了教师培训项目,但承担培训的主体仍然是教育行政所属的学校或培训机构,很少有企业的直接参与这种培训仍然带有“理论教学”的味道,缺乏“企业实践”的特点,且培训内容重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相脱离,追求数量达标,忽视了内在质量。

专业教师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即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也只是以取得证书为目的,达到学校要求的“双证”达标标准,而不是从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教学实际需求而进行的专项培训,由此难以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及指导工作 6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突破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点应是注重专业教师“企业经验”的积累与提升,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应是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职业学校想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须具有一支教学理念新、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1、实现观念认同是关键点 提升专业教师改变重理论、轻实践观念的认同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应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教师也应制定三年个人发展目标,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实现技能和技术资格的并轨,是调动教师成为“双师型”的积极性、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应从对教师的管理体制上对专业教师提出标准和要求,并做好监督检查与督导工作,同时加强组织教师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敦促教师主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及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及相应行业的应用技术的动态,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努力具备肯动手、勤动手、会动手的操作习惯和实践修养,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技能提升之路,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指导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达到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目的。

2、提高培训质量是重点 对专业教师的职业培训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应以工学结合为目标,建立产学合作基地,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培训专业教师实训基地是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等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专业教师参加实验室、实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锻炼造就一支既有7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实现教师职业培训的良好平台科学的职业培训需要相应的人、财、物、时间、场地、信息等资源的有效匹配,从人员上说,既要关注“被培训者”——教师,又要关注“培训者”——企业企业的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是形成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专业职业素养的必要条件,两者协调一致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从物质条件来看,要适时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实训中心的有效资源,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讲座和技术指导,排解实际运作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从时间上来看,可安排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和指导,参与相应的技能大赛和技能比武,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最佳培训时机要通过“内培、外训”的方式,实现以实践操作为主、以教学需要为主、以参与生产企业实践为着重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建立校企合作是立足点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合作的纽带,是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最佳形式职业学校应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寻找适宜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有些企业由于扩建的需要和人员流动的不确定性,需要大量有一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相应的岗位,职业学校应及时把握信息,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将毕业生输送到企业,这样既可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为企业储备人力资源同时,学校要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第一线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和实践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生产和工艺过程,熟悉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掌握最新技术信息,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生产建设一线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