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兴运多源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慢性乙肝及其机制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30391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4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F兴运多源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慢性乙肝及其机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MF兴运多源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慢性乙肝及其机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MF兴运多源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慢性乙肝及其机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MF兴运多源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慢性乙肝及其机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MF兴运多源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慢性乙肝及其机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F兴运多源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慢性乙肝及其机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F兴运多源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慢性乙肝及其机制研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泸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MF-兴运多源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慢性乙肝及其机制研究姓名:徐建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内科学指导教师:钟森20040501M F - 兴运多源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慢性乙肝及其机制研究 摘 要 目的:探讨红外线肝区照射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检测红外线肝区照射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 T h 1 / T h 2 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从而探讨红外线肝区照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1 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慢性重度肝炎 30 例,慢性重型肝炎 11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9 例,其中慢性重度肝炎 15 例,慢性重型肝炎 4 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MF

2、 红外线治疗仪治疗)和对照组(22 例,其中慢性重度肝炎 15 例,慢性重型肝炎 7例;采用综合治疗) ,分别于入院时、治疗 2 周后、4 周后检测患者的症状、PTA、及 ALT、 AST、 TBIL肝功能等临床观测指标; 并从中随机抽取其中 29 例患者 (治疗组 14 例,对照组 15 例) ,收集肘静脉血,当日分离血清,放入- 70保存,统一用 ELISA法检测其中 IL- 4、IL- 10、IL- 12、IFN- 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 2 周后显效率为 47.37%, 有效率 89.47%, 对照组显效率为 13.64%,有效率 63.64%,两组间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

3、0.05) ;TBIL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 0.05) ,仅于治疗 4 周后才有明显的上升(P 0.05) 。治疗组患者血清中 IL- 12、IFN- 细胞因子水平于红外线治疗后有明显上升(P 0.05) ; 对照组 IL- 4、 IL- 10、IL- 12、IFN- 等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红外线肝区照射治疗对慢性乙肝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红外线肝区照射治疗能增强乙肝患者 Th1 细胞的分化,从而促进 Th1 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对 Th2 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乙型,肝炎;红外线;细胞因子 Study on the effect of

4、MF infrared treatment on the Chronic B type viral hepatitis and its mechanism Abstract: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infrared treatment on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 Forty one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or chronic hepatitis gravis were divided i

5、nto a treatment group(receiving infrared treatment besides a combined therapy) and a control group(receiving a combined therapy) randomly. At the beginning of treatment, two weeks later and four weeks later, the symptom, liver function, PTA of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nd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t

6、he patients sera were collected, and its levels of IL- 4、IL- 10、IL- 12、IFN- were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 After two weeks treatment, the obvious efficiency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47.37%,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9.47%;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vious efficiency rate was 13.64%, the e

7、ffective rate was 63.64%.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n obvious efficiency (P 0 . 0 5 ) 。 治疗四周后,治疗组 1 9 例患者中有 1 7 例显效,0 例有效,2 例无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为 8 9 . 4 7 % ;对照组 2 2 例患者中 1 4 例显效,5 例有效,3 例无效,显效率为 6 3 . 6 4 % ,总有效率为 8 6 . 3 6 %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 0 5 ) 。详细结果见表 1 : 表 1

8、. 两组显效、好转、无效及总有效率情况比较 时 间 组 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显效率 周后 治疗组 9 / 1 9 8 / 1 9 2 / 1 9 8 9 . 4 7 % 4 7 . 3 7 % 对照组 3 / 2 2 1 1 / 2 2 8 / 2 2 6 3 . 6 4 % 1 3 . 6 4 % 值 0 . 0 5 0 . 0 5 0 . 0 5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 2 周后总有效率相似( P 0 . 0 5 ) ,但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 0 5 ) 。 因有一组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故对实验数据进行常用对数转换,使之符合正态分布,然后再进行统计;同时求出几何均数

9、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上一段所描述的平均值即为几何均数,与表 2 所列举的算术均数和中位数不同。 表 2 . 两组 A L T 复常情况比较 以xS 和 M ( Q ) 表示 A L T ( U / L ) 组 别 例 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治 疗 前 2 周 后 4 周 后 治疗组 1 9 例 5 4 7 . 3 5 2 3 . 5 1 5 3 . 0 1 2 0 . 6 * 7 0 . 6 4 8 . 8

10、 * 对照组 2 2 例 1 1 0 . 1 ( 3 7 2 . 8 ) 1 1 5 . 8 1 2 8 . 2 * 5 7 . 5 4 7 . 7 * 注: “*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 P 0 . 0 5 ) 。 2 . 2 . A S T 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几何均数为 3 9 4 . 4 U / L ,治疗两周后降为 9 1 . 9 U / L (同治疗前比较 P 0 . 0 5 ) 。 因有一组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故对实验数据进行常用对数转换,使之符合正态分布,然后再进行统计;同时求出几何均数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上一段所描述的平均值即为几何均数,与表 3 所列举的算术均数和中位数不同

11、。 表 3 . 两组 A S T 复常情况比较 以xS 和 M ( Q ) 表示 A S T (U / L ) 组 别 例 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治 疗 前 2 周 后 4 周 后 治疗组 1 9 例 5 4 3 . 6 4 3 7 . 4 1 0 5 . 3 4 3 . 8 * 8 5 . 0 5 2 . 6 * 对照组 2 2 例 1 5 7 . 3 ( 3 7 9 . 0 ) 1 6 7 . 7 1

12、5 5 . 5 * 8 8 . 0 6 7 . 4 * 注: “*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 P 0 . 0 5 ) 。 2 . 3 . T B I L 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几何均数为 1 7 9 . 0 u m o l / L ,治疗两周后降为 8 4 . 5 u m o l / L(同治疗前比较 P 0 . 0 5 ) ,治疗四周后升为 7 4 . 6 % (同治疗前比较 P 0 . 0 5 ) ,详细结果见表 5 : 表 5 . 两组 P T A 复常情况比较(xS ) P T A (% ) 组 别 例 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治 疗 前 2 周 后 4 周 后 治疗组 1 9 例 7 3 . 0 2 7 . 0 8 5 . 2 2 7 . 8 9 1 . 7 2 7 . 3 * 对照组 2 2 例 6 1 . 1 2 5 . 2 6 8 . 7 2 3 . 0 7 4 . 6 2 9 . 3 * 注: “*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 P 0 . 0 5 ) 。 3 . I L - 4 、I L - 1 0 、I L - 1 2 、I F N - 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3 . 1 . I L - 4

14、变化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平均值为2 5 . 0 5 p g / m l , 治疗两周后平均值为2 6 . 1 8 p g / m l(同治疗前比较 P 0 . 0 5 ) ,治疗四周后为 2 7 . 2 7 p g / m l (同治疗前比较P 0 . 0 5 ) ;对照组治疗前 I L - 4 平均值为 2 9 . 3 9 p g / m l ,治疗两周后平均值为2 6 . 2 2 p g / m l (同治疗前比较 P 0 . 0 5 ) ,治疗四周后为 2 6 . 7 8 p g / m l (同治疗前比较 P 0 . 0 5 ) ;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 I L - 4 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 0 5 ) ;详细结果见表 6 : 表 6 . 两组 I L - 4 变化情况比较(xS ) I L - 4 (p g / m l ) 组 别 例 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治 疗 前 2 周 后 4 周 后 治疗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