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28930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浅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 青年大学生 大学建设 生力军 使命 论文摘要: 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他们是大学文化的重要主体和 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力量,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希望或生力军。积极参与大学文化建 设,既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也是青年大学生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0 引言 唯物史观认为,对一种文化现象的探究,应该在它所由以萌生的历史中去追根溯源, “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 于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1。回顾 20 世纪我国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的生长历程

2、,可 以雄辩地证明这一观点。 早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大学文化的孕育阶段,青年大学生就和大学及大学文化结下了 不解之缘,促成了中国近现代大学文化的产生。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用“新陈代 谢”的观点,热情洋溢地讴歌了青年在社会历史进步中的作用:“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 泼细胞之在人身。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 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并明确指出, “国人而欲 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2,来一场文化与价 值观的革命,自觉接受现代社会的新思想、新、新文化,彻底否定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 道德、

3、旧文化。在蔡元培的积极支持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思想进步的 新派人物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以新青年 、 每周评论 、 国民 、 新潮等为阵地,向 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意识形态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和批判。他们提倡、反对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和白话文,反对旧八股,有力地促进了当时 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大学文化的生成。 近一个世纪,沿着五四运动开创的这条“青年之路”,中国人接受了,并将马克思主 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使中华发生了天翻地覆 的变化,而新时代的青年,成为了整个社会主体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4、 如果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新中国大学和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历程,就会发现:20 世纪 5060 年代的大学生是“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拓荒者”,新中国的诞生给了他们“激 情燃烧的岁月”,特殊的国际、 、文化背景,使他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共产主义 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奉献和牺牲成为那一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20 世纪 7080 年代的大学生是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理想中包含着更多现实因素”创业者,艰苦的 社会环境和切近现实的生活、劳动,磨练了他们吃苦耐劳、奋发创业的品格,而改革开放 的历史机遇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并赋予他们相当的理想主义成分, 奋斗、创业和竞争是这一

5、代青年大学生文化人格的真实写照。20 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 的大学生是全球化浪潮和社会剧烈转型背景下,面临种种机遇和严峻挑战的“心灵放逐者”, 面对“精英”向“大众教育”的转化,他们更多地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未 来预期的不确定性,造就了当代大学生早熟、无奈和幽默的整体性格, “他们中不少人不再 崇拜神圣和英雄,而愿意在对影星、歌星的的模仿中享受平凡的快乐;他们不再追求圆满 和完美,而愿意在残缺中体会生活的真实;他们不再梦想未来的惊人之举,而愿意在当下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的平淡中化解心灵的冲突”3。这种放逐者的“流浪”文化人格,使得他们真正成了需要社会 理解、关爱、

6、信任和引导的一代青年大学生。 然而,无论大学发生如何的演变,也无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人格随时代和社会的变 迁发生多么大的裂变、造成多么大的代沟,青年大学生和大学文化及大学的精神气质、精 神风貌是不可分割的,从最终意义上讲,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生力军。这是因为:1 青年大学生是大学文化重要的主体 无论是从大学人的结构成分、数量比重还是大学教育的目标取向来看,青年大学生 都是大学和大学文化的最重要的主体。大学文化中的绝大部分文化事象,如校训、校风、 校歌、校园文化社团等等,都是对青年大学生而言的,都离不开青年大学生付诸自己的实 际行动,都必须靠青年大学生来发扬光大。从根本上看,大学文化就是一种

7、青年大学生文 化,兼具青年的特征和文化的特性:一方面,大学文化是“青年”的文化,总是为青年大学 生所创造、 、共享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的理想、信念、知识,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生活 方式、社会意识、政治态度和精神追求等等,无不充满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气质, 打上了青年大学生的烙印;另一方面,大学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亚文化,又时时处处 渗透着对青年大学生的文化熏陶、思想感染、精神鼓舞、知识教育和价值引导等作用,它 与社会主流文化之间保持着精妙的互动关系,体现为大学文化或青年大学生文化与社会主 流文化既反叛又依附的双重特性。 2 青年大学生是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的新生力量 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

8、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思想、最富创新精神,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源泉性力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青年在社会变革中的力 量,早在 1845 年,恩格斯在给德国一家报社记者的信中指出,德国“将发生光荣的革命”, 而“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4。列宁认为, “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当我们 “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时候, “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5。正是由于 青年所具有的这种革新精神和忘我品格,毛泽东也指出,一切“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 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可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 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6。大学固然离不开大师级的人物,但一所大学除了有形资产 外,更重要的是其资源和文化内涵,而人力资源不仅仅是大师和大学人员,更主要的是青 年大学生;文化内涵也不仅仅是大师们的文化底蕴和治学品格,更主要的是青年大学生的 精神风貌和学习风气。一所大学若没有优秀的大学生,不能使其加入到大学文化的建设和 变革中来,就不会真正有大学文化的发展创新。事实上,历史上不同民族国家的每一次大 学文化创新,都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我国从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再到新中国成 立后不同时期的大学文化的嬗变,青年大学生始终是变革大学文化的鲜活的新生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