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开启国学之门_我看孙双金老师教_亲近_论语_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28147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8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孩子开启国学之门_我看孙双金老师教_亲近_论语_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为孩子开启国学之门_我看孙双金老师教_亲近_论语_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孩子开启国学之门_我看孙双金老师教_亲近_论语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孩子开启国学之门_我看孙双金老师教_亲近_论语_(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11/C一、 选言贴近儿童, 教 “学 习之道” 论语 的内容包括 “学而”“为 政”“八佾” 等二十个章节, 涉及到哲 学、 历史、 政治、 教育、 艺术等多个领域。该选择哪些方面作为教学的内 容呢?孙双金老师从孩子的需要出 发, 本着 “教书育人” 的思想, 选择了 “学习之道” 和 “君子之道” 两部分内 容。 人们想在有限的一生中学到更 多知识, 除了不懈的努力外, 最重要 的就是要掌握一套好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从哪里来?在观摩 课上,孙双金老师教学了“学习之 道” 。从孙老师所选的孔子的名言 中, 我们可以看出他别具匠心: 1.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

2、罔, 思而不学则 殆。 3.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4.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谓 之文也。本版主持/师国俊堂评名师课课学生不行。如果你这样给孩子上 论语 , 我想不出 10 分钟, 课堂上 就乱成一锅粥了。 经过反复思考,我给自己的 “亲近 论语 ” 确定了几个原则:一、 教学要有情境。有了情境 就有了魅力,有了情境就有了生 机,有了情境就有了鲜活的场景、 故事和人物。 为了把孩子们带到远 古的孔子学校教学情境, 我创设了 “孔子开学典礼的情境” , 创设了孔 子 “新学期第一堂课” 的情境。 在这 样的情境中, 有当当的钟声, 有高 大的杏树, 有魁梧的孔子, 有人物 的语言,有弟

3、子的神态, 2500 年前 的孔子学院鲜活地呈现在孩子们 面前: 孔子活了!孩子们是多么惊 喜, 多么激动, 多么投入呀。 二、 要让孩子和孔子对话。新 课标说:“阅读教学就是教师、 学生 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 和文本 对话就是和 论语 对话, 和孔子对 话。对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走 近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探讨、 辩 论, 与之切磋、 交流, 真心达到心心 相印的境界。如教学中我提出 “学 而时习之不亦苦乎” 与 “学而时习 之不亦乐乎” 之辩, 这是让学生和 孔子辩论。 如 “孔子为什么 好古 , 我们今天应该好古还是好今” 这是学生和学生辩论。 对话的形式可有 师生对话、 生生对话、

4、 师本对话和 生本对话, 等等。 教学就是对话, 让 学生和孔子真正地对起话来, 这样 的教学学生才能兴趣盎然, 乐此不 疲。 三、 要有语文味。语文课要有 语文味, 特别是 论语 这样的文章 稍一不慎就会上成思想品德课。 语 文的因素在哪里呢? 在语言文字的 推敲和品味。 例如:“不亦说乎”“不 亦乐乎” , 这个 “说” 和 “乐” 的区别 在哪里呢? “说” 是内心的喜悦, 所 以是竖心旁, 而 “乐” 的喜乐是洋溢 在脸上。 有朋友来了, 要喜笑颜开, 乐在脸上, 握手, 拥抱, 泡茶, 上酒, 把你的快乐充分表达出来。 如果你只是内心高兴, 脸无表情, 朋友来 了还以为你不高兴呢,

5、下次他还会 来吗? “人不知而不愠” 的 “愠” 是内 心的怨气, 内心的怨恨。一个君子 不仅表现在脸上没有怨色, 还须内心没有怨气,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另外,论语 是孔子和弟子的对话 语录, 完全口语化的, 这种 “不亦 乎” 的句式十分具有生命力和 感染力, 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这 些都是值得学生细细品味, 反复玩 味的。 我为什么要上 论语 ? 我觉得 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 语文教 师的文化使命! 语文教师的使命就 是把我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经 典文化传承给我们的一代又一代。 中华民族 5000 年的灿烂文化, 尤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 主脉。儒家文 化涵养了中华文明, 儒家文化浸润

6、了中华民族, 儒家文化哺育了中华 儿女。 儒家文明是当今世界最具强 大生命力的古代文明。 当今中国正 走在复兴中华文明的道路上, 我们 理应以世界的眼光和胸怀, 重新审 视和观照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应 有强大的民族自信心, 珍爱传统文 化, 传播传统文化, 让我们的下一 代成为有根有魂的中国人, 有传统 文化基因的真正中国人。我们今天使用的语汇有多少 是我们的祖先孔子留传下来的啊。 “温故而知新” ,“不耻下问” ,“敏而 好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这是老祖宗的文化遗产, 没有了它 们, 中国文化要消亡, 中华文明要 断流啊!我们可不能做数祖忘典,

7、做割断文化传统的历史罪人啊! 孔子是中国符号,论语 是中 国 “圣经” 。如果中国人不了解 论 语 , 那就不是地道的中国人; 如果 语文教师没有读过 论语 , 那我武 断地说, 那他就不是一位真正意义 上的中国语文教师。 这就是我今天 给孩子们教 论语 的体会和感悟。为 孩 子 开 启 国 学 之 门 我 看 孙 双 金 老 师 教亲 近论 语筲 周 华 东21200911/C5.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 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6.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敏以 求之者也。 这六句话,分别从“习”“思”“问”“温 “ “择”“求” 六个方面, 旨在 让学生掌握传统学习方法的精华

8、。 课堂上,孙双金老师还从古文字 “学” 字谈起, 在理解字义后, 提出: “学习就是要学语文, 学数学, 学英 语吗? 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学什么?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明 白了还要学做人, 学生活, 学智慧, 学道德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 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就 是告诉学生怎样交友, 怎样待客, 怎 样才有涵养。 二、 设境激情激趣, 创 “孔 子学院” 2500 多年前的人物及其言行,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是那么遥远, 那 么陌生。如何拉近这之间的时间距 离?孙老师用语言巧妙地创设了一 个学习情境, 假想了 “孔子学院” 的 开学典礼,以及新学期第一堂课的

9、情景等。 通过这些熟悉的形式, 激起 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一起来听听孙老师创设情 境的语言: 当, 当, 当, 孔子学院的钟声响了,四面八方的弟子汇聚在孔子学 院的杏树下,静静地等待他们的老 师孔子来给他们做开学典礼的讲 话。 只见高大的孔子稳步走上讲台, 看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弟子们,向他 们讲了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孔子讲 完这三句话,用眼睛看了看下面的 弟子。 有的弟子朝着孔子微微点头, 脸上露出笑意; 有的弟子眉头紧锁, 不理解老师讲的三句话是什么意 思。 孔子看到大家不同的表情, 微微 一笑转身走下讲台, 走回他

10、的书房。 弟子们等孔子走了,就纷纷议论起 来。 一个叫子禽的弟子就问子贡:“子贡呀, 老师开学典礼讲的三句话 是什么意思呀?” 该情境的创设“形真”“情切” “意远” , 能使学生感到 “易” “趣” “活” 。 孙双金老师富有磁性的话语,带着同学们一同穿越了时光隧道, 来到了 2500 年前的 “孔子学院” 。 学 生们都成了孔子的弟子,而孙双金 老师俨然就是当年的孔子,大家在 一起探讨做人的道理。同学们针对 这三句话中不理解的地方,展开了 热烈的讨论。孙老师就是这样不露 痕迹地引领学生走近 论语 , 理解 论语 , 感悟 论语 。 三、 导学循循善诱, 悟 “中 国 圣经 ” 怎样让学生领

11、悟 论语 中蕴含 的道理呢?论语 子罕 中有这样的 句子:“颜回喟然叹曰: 仰之弥高, 钻 之弥坚, 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夫子 循循然善诱人。 ” 该句话借用颜 回对孔子的评论,赞叹了孔子高深 的造诣和伟大的人格, 其核心是 “夫 子循循然善诱人” 。 孙双金把握了这 句话的精髓,课堂上也做到循循善 诱。 从下面一个教学片段, 便可窥一 斑而见全豹。 (理解句子 “子曰:我非生而知 之者, 好古, 敏以求之者也。 ” ) 师:你认为我们今天的人应该 “好古” 还是 “好今” 呢? 生 1: 可以 “好古” , 也可以 “好 今” , 因为古代有古代的特点, 现代 有现代的优点。 师: 了不起

12、, 中庸之道。辩证法 学得好, 既要 “好古” , 又要 “好今” 。 生 2: 我认为 “古” 和 “今” 都应 该好, 因为古代有传统的文化, 现代 有新的潮流。 师: 那孔子为什么 “好古” 而不 “好今” 呢? 因为孔子生在春秋时代, 社会动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 混乱了,礼节也不讲了,他就向往500 年前的周王朝, 文明昌盛, 人人 彬彬有礼 孙老师教 论语 , 不是照本宣 科,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今天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他的提问“我们今 天的人应该 好古 还是 好今” 呢? ”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维的火 花被点燃,引出了一个个精彩的发 言看似不经意的信手拈来的一句点拨,其实蕴藏

13、着教者无穷的智 慧, 使得每一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四、 厚积潜心研读, 做 “孔 老夫子”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 苏 轼的诗句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就是要广泛阅读,积累大量的知识 材料, 才可以自如地选择运用。 孙双 金老师在教学该课之前,是否进行 广泛地阅读呢?我们来欣赏他在课 堂上的表现: 片段一: 师: 你了解孔子吗? 生: 我知道孔子的原名叫孔丘。 他曾经收了三千个弟子,著名的有 七十二个弟子。 师: 真好! 你课后去读书了。 孔 子名叫孔丘,因为孔子生下来的时 候, 他的头顶四周凹下去, 像他村旁 边丘山的形状一样;因为他的母亲 生他之前, 曾经到丘山上去

14、祈祷过, 果真就得了一个儿子。 所以, 他父亲 就给他起名叫孔丘。 片段二:生:“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是以 谓之文也。 ” 这里的 “文” 是什么意思 呢? 师: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 这个 人在世时谦虚好学。 他死后, 卫国国 君赐给他一个 “文公” 的称号, 人们 尊称他为 “孔文子” 。 子贡不明白, 问 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孔子 告诉他, 孔圉聪明好学, 更重要的是 他不以向自己身份低的人请教而感 到可耻, 所以 “谓之文也” 。 孙老师对 论语 融会贯通, 对 历史知之甚多, 好似一位现代的 “孔 老夫子” , 因此, 在课堂上旁征博引, 游刃有余。 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研读 教材的深入与广博,非常值得我们 学习和反思。本版主持/师国俊堂评名师课课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