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汉字文化着作述评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21851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1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年来部分汉字文化着作述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近年来部分汉字文化着作述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近年来部分汉字文化着作述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近年来部分汉字文化着作述评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近年来部分汉字文化着作述评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年来部分汉字文化着作述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来部分汉字文化着作述评(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年来部分汉字文化著作述评3赵学清(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西安 710062)摘 要:汉字与文化研究是近年来汉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有一些严肃的汉字与文化著作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在汉字与文化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界定,对汉字与文化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这是汉字文化研究取得的重要成绩。但另一方面,在汉字与文化研究中,也有一些非学术著作打着汉字文化研究的旗号,混淆人们的视听,这是很值得重视的现象,必须加以甄别和批评,以免其对社会和学术产生不良影响。关键词:汉字 汉字与文化一汉字是世界文字中的一支奇葩,其悠久的历史、 独特的构形、 深厚的底蕴,让我们感受到其背后隐

2、含着丰厚的中华文化。因此研究汉字的人越来越多,社会对汉字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已经出版了一些严谨的汉字与文化研究论著,其中包括周有光、 赵诚、 何九盈、 王宁、 曹先擢、 陈炜湛、 黄德宽等学者的著作。他们能够将汉字放在整个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加以认识,探讨汉字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能客观地指出汉字在研究中国文化方面的一些局限,我们认为这类学术著作的研究结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总的看来,这些著作在汉字与文化的研究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成绩。首先是重视汉字本体研究和文化的关系,注重揭示汉字本身蕴涵的丰富文化信息。尤其是对单个汉字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加以详细考辨和分析。如陈炜湛先生 汉字

3、古今谈 和 汉字古今谈续编 、 曹先擢先生 汉字文化漫笔 、 何九盈先生等主编中国汉字文化大观 之下编、 何金松先生汉字文化解读 、 刘志诚先生 汉字与华夏文化 等。这些著作都试图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证明华夏文化的早期面貌。文字的构造及其变化本身都有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也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对于汉字的这种作用,很多学者将其概括为“ 活化石 ” 。利用这些“ 活化石 ” 考证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来源甚早。汉字研究从许慎说文解字 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许慎对很多字的解释不仅仅是文字字义,而且提供给我们一个了解先秦社会文化的途径。这种传统在后世延续下来,虽

4、然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时隐时现,但从没有中断过。到了上世纪初,兴起了“ 以字考史 ” 、 “ 说文证史 ” 的潮流。王国维利用新出土的古文字作为研究古代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工具;程树德 说文稽古篇 则以小篆来考证上古时代的生活习俗。郭沫若先生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汉字,通421社会科学评论 2008年第1期3基金项目:本文为2005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早期文字与文化研究 ”(05JZD00029)的相关研究内容。何九盈: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曹先擢:汉字文化漫笔 ,语文出版社, 1992年。陈 炜湛: 汉字古今谈 ,语文出版社, 1988年和

5、汉字古今谈续编 语文出版社, 1993年。何金松:汉字文化解读 ,湖北人 民出版社, 2004年。黄德宽、 常森: 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5年。过汉字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从而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近年来通过汉字结构来探求古代文化 的作法实际是汉字研究人文传统的承传。 其次,有一些著作特别重视汉字与文化研究的理论探求。代表性著作如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 汉字与文化丛书 ,包括何九盈先生 汉字文化学 、 周有光先生汉字和文化问题 、 赵诚先生 甲 骨文与商代文化 、 王宁先生 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等。这套书的重点不在研究具体汉字构形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6、而是试图在当代汉字与文化研究的学术背景下,寻找建立汉字文化学理论框架的途径。汉字与文化研究如果独立为一个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有哪些?汉字文化学在现代学科体系中处在哪一个层次上,属于哪一个领域,和哪些学科为邻?该套丛书对这些问题都做了认真严谨的学术 探讨,同时在总序中提出了当前汉字与文化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是研究汉字文化底蕴的主要依据,而同一形体结构究竟如何分析,表示什么样的文化涵义,必须有 充分的文献和文物材料为证据,还必须具有正确的考据逻辑,使考据符合字理、 语理和事理。 ” “ 第二,要充分重视汉字文化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 “ 第三,汉字文化

7、研究要切忌发空论。 ”这些观点对当前 的汉字与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汉字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探讨上,黄德宽先生等的汉字阐 释与文化传统 是一本特别有理论意义的著作。该书观点新颖,重视汉字文化的理论体系建设,其最大特点就是以 说文 为研究对象,具体说明如何来进行汉字阐释及其涉及到的具体要素等。 “ 汉字阐释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体行为过程。阐释对象、 阐释主体与阐释过程构成汉字阐释的三个基本要素。 ”这里明确提出了汉字阐释问题,其中的三个要素都与文化密不可分。因为阐释的对象是汉字,它产生在特定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中,其构形和发展都凝结着相关时代的文化内涵。作为阐释主体的人,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之中,

8、也是传统文化的创造物,因此阐释主体不可能脱离所处时代的观念和文化传统。阐释 过程中,文化传统的影响更是巨大。这样明确从学理的高度来论述汉字所包含的文化价值是很有创见的。全书在分析了 说文 产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后,对 说文 中汉字构形所体现的图腾、 民俗、 儒家传 统、 阴阳五行、 日常经验等内容都进行了剖析,说明文化传统和 说文 的结构、 内容息息相关,最后作者提出了汉字阐释的基本原则和模式,为汉字学和汉字文化学的理论发展作出贡献。 再次,近年来汉字与文化研究还提出了汉字研究的很多新课题,将汉字研究引入到一个更为宏观的 世界里。如汉字与汉民族、 汉文化、 汉字文化圈,汉字与汉语及其方言,汉字与

9、思维方式,汉字与原始文化,汉字与境内少数民族文字关系,汉字在境外的传播等,都成为汉字文化的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大多 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一般汉字学包含不了但又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正如何九盈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汉字文化大观 前言 中说的:“ 汉字文化学是一门以汉字为核心的多边缘交叉学科。尽管研究工作还有待于深入,但这门学科的总任务已非常明确。一是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 信息系统,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二是探讨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就是从汉字入手研究中国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 研究汉字。 ”这种观点将汉字文化界定得非常宏大,内容也极其丰富。在该书的目录中就有“ 汉字的起源 ” 、 “ 汉字的书写工具

10、和载体 ” 、 “ 汉字的特点 ” 、 “ 汉字的规范、 注音和简化 ” 、 “ 汉字的研究与运用 ” 、 “ 汉字与汉民族文化 ” 、 “ 汉字与汉语及兄弟民族文字 ” 、 “ 汉字与文学艺术 ” 、 “ 汉字与年号、 姓氏、 避讳 ” 、“ 汉字与意识形态、 思维方式 ” 、 “ 汉字与兵、 法、 吏 ” 、 “ 汉字与衣食住行 ” 、 “ 汉字与经济活动 ” 、 “ 汉字与动 物、 植物 ” 、 “ 汉字在海外 ” 等等。这方面还有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汉字研究新视野丛书 ,其中包括 汉字心理学 、 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 、 汉字与书法艺术 、 汉字体态论 、 比较文字学 、 说文与中国古

11、代科技 、 说文汉字体系研究法 等系列著作;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出版陆锡兴汉字的隐秘世 界 等。这些著作拓展了汉字研究的空间和范围,对汉字与文化研究起到推动作用。521近年来部分汉字文化著作述评何九盈: 汉字文化学 总序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年。 黄德宽、 常森: 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 前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5年。 何九盈等主编: 中国汉字文化大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二在汉字文化研究的热潮中,也有一些论著没有遵循汉字与文化关系的基本规律,没有继承汉字与文化研究的优良传统,随意讲解汉字和文化关系。汉字的说解本来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果说在民俗领域中,把它

12、当成某种特殊民俗符号进行说解,并无大碍,也不会影响到文字学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却有很多打着汉字文化旗号的书籍问世,这些所谓的“ 汉字研究 ” 几乎没有关注传统的汉字文化研究成果,盲目发表所谓“ 新说 ” 。这些东西有很多问题,容易让人们对汉字文化产生误解、 造成误读。我们曾经撰文 试论汉字研究的基本观点 加以剖析,认为汉字研究应当尊重历史和事实,尊重汉字发展的科学规律,只有坚持了这样的前提,才有可能建立科学的汉字学。我们在此基础上,针对汉字文化研究中存在的误区和偏差加以剖析,以有利于汉字文化研究的健康发展。首先,汉字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解读古代语言。仔细分析某些所谓的“ 汉字研究 ” 著作,我们

13、发现很多问题,诸如字和词不分,字义和词义混为一谈,漫无边际地谈汉字的意义等。这个方面古代学者也存在不足。如在 说文解字 朿部 下段玉裁说:“ 芒者,草耑也。引申为凡尖锐之称。 ” 许慎谈的本来只是造字意图而不是词的实际使用义,可是段玉裁却把造字意图当作词义的出发点,这就混淆字义和词义。再如“ 齐 ” 下段氏的注释:“ 从二者,象地有高下也。禾麦随地之高下为其高下,似不齐而实齐,参差其上者,盖明其不齐而齐也。引申为凡齐等之义。 ” 对段氏这里的问题,王宁先生曾有详细论述。许慎在很多的解说中,说到的是字的造字本意。有一些字的造字本意和词义并不吻合。我们讨论造字本意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解读古代文献语言,

14、因此,讨论汉字必须以一定的文献为依据。汉字不是孤零零的图形符号,而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19世纪末期,甲骨文的出土,使我们认识到更早的文字形体,让我们看到文字发展的更早源头。新中国成立后,大量战国文献出土,简帛研究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文字学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不管怎么发展,文字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明确的。我们不是把文字当成什么特殊符号加以解读,而是为了弄清楚古代文献的意图,明确古人通过文字表达的思想。许慎写作说文解字 的目的正是如此,他解释文字,是为读经服务的;而且他为了解释文字,博览群书,博访通人。如果完全抛开文献进行所谓的汉字文化研究,很难有什么成果,对汉字研究也不会有什么裨益。因此我们必须

15、坚持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 。这个观点不可动摇。唐汉的 中国文字学批判 却否定了这个基本观点,说“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符号的推论,便是一个假得不能再假的无稽之谈 ”。其理论看似洋洋洒洒,其实非常空洞,不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同时他出版的 汉字密码 自认为是揭开了汉字的秘密,其实多为自己的猜测。所以他所谓的理论根本不是什么学术观点,而是伪学术的东西,按说根本不值得我们去批评。但是我们却注意到,很多读者,包括不少大学生却认为他的书很有趣,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揭露其非学术的性质。唐汉说,汉字的其他已有的一切成果都是要批判的,只有他的方法最正确。这种说法本身就非常虚妄,站不住

16、脚。他所谓的通过自己亲身体会考证的字根本不可信,甚至是很可笑的。如他说“ 庶 ” 本义是上古时代的煤炭,他到安阳调查,发现安阳产煤,因此可以推论中国在殷商时代已经大规模使用煤炭。这完全是没有根据的猜想。甲骨文的“ 庶 ” 字,上从石,下从火,为什么写成这样?于省吾先生说:“ 用火烧热石头以烙烤食物,或以烧热的石头投于盛水之器而煮熟食物,则是原始人类普遍采用的一种621社会科学评论 2008年第1期赵学清: 试论汉字研究的基本观点 ,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王宁: 训诂学原理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6年。王宁: 说文解字与汉字学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年。 唐汉: 中国文字学批判 ,东方出版社, 2006年,第428页。 唐汉: 汉字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