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课程的基础和理念_兼谈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构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19511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9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社会课程的基础和理念_兼谈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社会课程的基础和理念_兼谈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社会课程的基础和理念_兼谈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社会课程的基础和理念_兼谈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社会课程的基础和理念_兼谈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社会课程的基础和理念_兼谈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社会课程的基础和理念_兼谈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构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研究与实验2以犯年第3期小学社会课程的基础和理念 兼谈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构建高峡赵亚夫由教育部组织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 称标准)刚刚公布。“品德与社会”既是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又是一个需要在借鉴、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造的课程领域。应当追寻怎样的课程理念、依据怎样的课程原理来构建这门课程,这是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本文借助对国外社会课程的比较研究成果,梳理其中的共同点,进而明确构建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理念和思路,以便与同仁们做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一、国外小学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特征在国外,社会课程(S沉,i日s t Ud ie s)作为一种综合性

2、的课程形态,至今已有8 0余年的历史,已成为各国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并形成了一些得到共识的基本指导原则。有关社会课程的研究,也是各国课程研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个领域。(一)小学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定位于“为养成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的社会科目标,国外有课程论者对社会课程理念作了如下具体表述:“社会课程要使学生成为有 自信、有 能力,而且能够承担如下责任的公民:自己能够确定目标,能够作出明智的选择,能够支配自我行为并使之能够促进 自身及社会的发展。社会课程有助于学生获 得基本知识和技2 6能,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都是作为社会中负责任的公民和有贡献的成员所必需的。社会课程标

3、准考虑如下因素:所预期的学识水平要与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相一致;为学生能够积极、负责任地应对多变的社会以及参与社会活动做好准备 在我们这个多变的社会里,需要锻炼学生运用各种技能和策略。学生们应该有能力自己获得知识,自我总结和与他人交流资料,学会自我决定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获得非常广泛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并将其体现在他们的技能和策略中,同时这些技能和策略又可 以被运用到各种情况 中。 ,“使学生成为新西兰社会有文化、自信、有责任感的公民。为此,学生需要掌握有关人类社会的以下知识和研究过程:知识:了解人类的群体组织,以及在组织内部人们通过互动所产生的权利、角色和责任;认同

4、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作用,以及文化互动的本质及其重大后果;人们和地方、环境的互动关系,并阐释互动的方式;人们和事件之间的时代关系,以及对这些关系的解释;人们对资源的管理与分配,以及人类的经济活动。学习过 程:了解社会,负责任地参与社 会。,(二)小学社会课程的基本特征第一,公民教育是社会课程的灵魂。“培养合格公民”是各国社会课程共同的、最高的任务。理由有四:社会课程脱胎于公民课,尽管现代的社会课程与公民课程不是一个对等概念,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二者都承担培养公民素质的任务;公民教育不仅是近代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更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作为课程的公民教育,必须通过有自觉性的学习体验,选择和培植自己的

5、生活信念。教育的着眼点在于激发、培养公民的社会觉悟和责任感。第二,社会性与道德性相统一。社会课程作为一门公民基本素质的养成课程,儿童 的社会性发展是社会课程理论研究 的核心课题,也是社会课程为之追求的课程理念。社会性发展包括社会 认识、社会情感、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其重 要标准是成 为特定社会的合格公民。显然,这其中也包含了个人的道德情操和社会公益、公德意识的养成。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课程不是传统的学科课程,更不是知识课程,它是体验与思考的课程,是诸种社会态度的教养课程。因此,它特别重视通过培养正确的行为,达到人的社会化目的。于是,社会课程中每一个课题都渗透着道德教育。它与我们理解的传统的思想

6、 品德或政治课的不同之处,是将德育目标落实在具体的社会行为上了。第三,民主环境是社会课程健全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都知道,社会课程最重要的组织方式是活动和体验,但这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才运用的教学手段。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如果我们把公民教育作为社会课程的灵魂来看待的话,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环境,就不再是个教学方式问题,而是一个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间题。有三点理由作为依据:(l ) 公民是社会中的人,赖以支撑他们的道德、行为、观念的有关知识、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是作用于个人经验之上,为正确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而准备的。所以,公民教育必须营造一个开放的、可以直抒已见又尽可能少有偏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

7、相互的交流和合作中,学会过民主的生活,树立公正的社会意识。(2 )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当具有这样的素质:能够应付多变的社会,并作出理智的自我决定;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并积极为社会作贡献。这种素质(含个人决策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养成,需要在民主环境中研习和提升。(3 ) 由于人类社会属性的复杂性及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培养有文化的、有自信、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需要广泛的社会认识作基础。所谓对“传统或价值观的认 同”,应当抱这样的态度:视野越开放,对自己的文化认同越强。对成人如此,对儿童也如此。如果从这个意义上去关注知识教育,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仅是个前提条件,而且也为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等

8、学习方式,找到了理念上的落脚点。二、国外小学社会课程的基本原理社会课程的基本原理,一是作为课程定位的理论基础,二是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组织的法则。(一)从社会课程定位的角度看基本原理“这里表述的每个原理,都着眼儿童已有的经验。为了切实满足他们的需求,对原理的定义,既考虑到儿童的成长特征,也考虑到社会课程的中心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我们知道,所有人天生都有探究和理解其现实生活世界的渴望。它引导人们去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所生活的环境究竟怎样?过去人们的生活环境究竟怎样?每个儿童对世界都有他自己的看法,他开始是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可能的理解和经验,并与自己的兴趣和知识领域相联系。尽管起初的看法是一般性的、不

9、具体的,但是伴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 的看法会逐渐变得精确、老练和清晰;通过调查、询间和思考,他们开始逐渐理解事物间的关系,并依此创造新的看待和体验现实社会的方式。儿童的发展首先是由他 自己把握的,他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不断接触,体会他与他人、与社会及 自然的相互作用,并从中学会探究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另一方面,儿童也对他 自己的27成长负有责任。他们受文化环境的影响扩展了自己的认知世界,与此同时,他们也学会了怎样明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社会课程在培养儿童好奇心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增长观察、质疑、调查、判断和批判的能力,并借此扩大他们的探究社会事物、社会问题的兴趣。儿童需要这样一个环境:在一个充满热情的

10、、健康安全的氛围中,鼓励他们去做各种各样的尝试,教师为他们提供促进发展的条件、建议和指导。儿童也是一个社会人,他们需要了解他们所身处的世界,需要掌握人与人交往、合作的技能。在深化个体理解 的同时,他们也储备和消化与社会认识、社会参与相关的知识、文化传统和多种价值观念。正是在这样的学习和理解基础上,提高他们的社会化程度和适应能力。为此,社会课程还为儿童提供如下活动的指南 去发现他的根,学习怎样用时间(历史 )和空间(地理)给自己定位,逐步意识、深化对本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认同,培植社会的公正意识和责任感。当然,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以他们愿意获得发展为前提的,所以社会课程特别鼓励儿童以他们自己的水平、

11、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二)从社会课程内容组织法则的角度看基本原理美国的社会课程按照1 0个主题轴组织内容,即(l ) 时间、连续与变迁,(2)公民理念与实践,(3 )权力、权威与控制,(4)全球关连,(5)人民、地方与环境,(6 ) 生产、分配与消费,(7 ) 个体发展与认 同,(8 )个人、群体与机构,(9 ) 文化,(1 0)科学、技术与社会。新西兰的社会课程为了实现“让学生了解新西兰的人民、文化,不 同时空中的群体”,“使学生理解Wait a ng i条约(毛利人文化和欧洲后裔文化)、新西兰的双元文化以及新西兰社会的多元文化本质”的目的,在课程标准中,规定了5个领域

12、(主题 )的学习内容,即社会组织、文化和历史遗产,地方与环境,时间、连续性与变化,资源与经济活动,以及3项学习过程:探询、28价值探索和社会决策。日本的社会课程标准中虽未明确提出主题轴,但依据标准编制的各种版本教科书的内容组织,大致都由这样的一些主题构成:环境、人权社会福利、国际理解和平、传统文化、生产消费流通信息、健康安全、人际关系社会组织和制度。主题轴的构建方式体现了儿童社会生活与学科 系统的有机整合课程的范畴概念,但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将社会课程的基本原理从多个角度反映在内容主题轴的内涵中。“因为人们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他们都是作为各种群体的成员过有组织的生活。学生们将研究各种群体的人们,各

13、种群体组织,群体发挥作用的方式以及群体之间互动的方式。他们将了解社会中各种不同的群体,群体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些群体的动态本质。他们将发现群体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以及应对挑战和危机是如何活动的。学生们也将理 解人们在群体组织内的权利、角色和责任,将了解决定人们行为的规则和法律。他们也将发现个体、社区和 国家是如何用他们的权利,如何担负起他们的职责的。他们还将了解这些权利、角色和责任的变化所带 来的影响。”(社会组织)“使学生了解群体生活的方式,知道怎样在群体中实现 自己的愿望和价值,培养正直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行为态度。让学生知道群体生活中的常规,了解人们在群体组织内的权利、角色以及不同的交往和

14、合作方式,初步养成尊重他人、遵守公德的品德,热爱集体的情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宽厚、自信等品质,平等、合作等意识,并且体验到这些品质和意识对健康的群体生活的价值。”“重要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及其所在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他们最早出现于早期的史前社会,然后逐渐发展成为当今的高科技与经济相互依赖的社会。学生需要理解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发展的历史,为成为能够卓有成效地参与社会活动的公民做准备。”(科学与技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是通过政治体系和 意识形态进行合作和社会控制的。所有社会都尽力去维护其法律和安全。这个领域的主旨是民主制政体的演变,以及民主政府为了自由、平等、公正和

15、尊严而进行的长期斗争。对我们这样的宪法共和国而言,面临的挑 战就是为所有公民提供自由和公正。为了成为民主国家中的合格公民,学生必须能够应对由于追求 自由和平等的原则、追求个人权利和公正而导致的与生俱来的压力和不可避免的冲击。学生需要明白,如果民主政府要维持下去,不论多么困难,这些原则 中的任何一条都是不能牺牲和放弃的。”(政治与法律)“为了回答有关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宗教和哲学应运而生,并促使所有的人们起来行动。因为宗教在历史上和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关宗教的学习不仅对于理解国家,而且对于理解世界都是非常必要的。忽略宗教事实容易给学生一种假象:人类的宗教生活是不重要的。有关各种宗教的基本

16、特征、行为和各种哲学观念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社会生活与文化)总之,社会课程 的公民教育基于对广泛 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理解,旨在培养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负责任的公民。为此,其基本的课程理念和原理是:其一,着眼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对其公民角色、权利和义务的认同与理解;其二,着眼参与社会生活并能够做出理智决策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其三,着眼培养尊重 自我及他人尊严和价值的态度。在小学阶段,尽管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具基础性的,但它不能是按照某一学科的逻辑线索规划出的学习步骤,或以成人视野去限定学生 的体验空间和认识范围:.因为面对多变的社会现实的挑战,学习空间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民主性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质量。三、构建我国品德与社会课的理念和原则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构建和开发这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 中提出的新的研究课题。明确课程定位是首要的,同时如何打破原有的科目界限,将品德教育与社会教育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综合学习的特点,也是构建新课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