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上课用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851794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上课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上课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上课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上课用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动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班级 四(3)班 授课教师 徐晶晶活动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3.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活动重点通过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活动难点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活动准备 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周恩来的生平事迹。活动环节 活 动 过 程 课标依据一、创设情境、导入

2、课题1、教师出示周恩来照片。谈话:今天我们走近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2、齐读课题。解题: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意思就是为中国的兴起而读书。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要问的?理解课题,引导质疑,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文。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读文,小组内自由读课文2、交流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教师适时点拨理解词语3、指名交流读书体会:说一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这样誓言?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三、自主学习,感受“不振”1、出示学路建议:自由读课文,把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画下来。在旁边写写批注。2、指导交流学懂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教师给出学路建议,让学生自

3、主学习。四、品读课文,体会“不振”1、引导学生交流体现“中华不振”的地方。2、读第七自然段了解租界。师:就让我们走进租界去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抓住:闯进进行体会)1、学习第 7、8 自然段,了解“租界” ,和“租界”里发生事,感受中国百年3、读第八自然段了解租界:通过第八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租界会有更深的认识,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里去看看那揪心的一幕吧!引导体会: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通过体会妇女的可怜,洋人的耀武扬威,中国巡警的可恶,还有围观的紧握着拳头的中国人的无奈。感受“中华不振”!)4、感受中国百年屈辱历史:引导体会除了妇女的可怜,洋人的耀武扬威,中国巡警的可恶,还有围观的紧

4、握着拳头的中国人的无奈。5、再次朗读第八自然段。因为不敢惩处(体会三个场景文字。妇女与洋人的对比,中国巡警的训斥,围观的人紧握拳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6、小结引读第八段:中华不振啊!在中国的国土上看到这一幕又一幕,此时你紧握的拳头最想做什么?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敢不敢惩处?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7、播放中华不振视频,感受中华不振的屈辱。屈辱的历史,体会“中华不振” ,从而感知周恩来立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2、观看视屏:加深对中华不振的感悟五、课堂小结,课文延伸1、再次引读课题当校长提问他时,他清晰而坚定的回答:当校长追问时,他铿锵有力的回答2、课后写一写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教学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