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专题分析与讲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851790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赏析专题分析与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诗歌赏析专题分析与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诗歌赏析专题分析与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诗歌赏析专题分析与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诗歌赏析专题分析与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赏析专题分析与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赏析专题分析与讲解(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赏析专题分析与讲解【考点梳理】中考试题在古诗词鉴赏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其基本考点为:1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2意境把握。就是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悟情,把握全诗的情感和主旨。3内容概括。就是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进行概括等。4写法品析。就是品味诗词中字词用法的精妙,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5名句赏析。主要着眼诗句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运用的写作技巧,表情达意的精妙等方面来进行欣赏。【备考指导】 古诗

2、词鉴赏的材料多来自于教材的教读篇目,复习时有明确的抓手。其一,注重系统复习,做好知识储备。对课内诗词的复习要通盘考虑,特别要重视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与赏析。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类。如对写作背景、常用典故、文化习俗、风格流派、思想内容、常用的表达技巧、诗歌篇章结构以及语言特点等进行梳理,为答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注意解题技巧的训练。其解题技巧,概括的说就是:了解背景细思忖,联想想象创意境。赏析韵律品语言,把握题旨悟诗情。具体地说,就是要明确不同题型的解法。一、客观题的解题方法1.看是否曲解原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

3、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等等。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试题往往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主题。3.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试题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等。4.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二、主观题的解题方法1.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2.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3

4、.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和表达方式(记叙、议论等)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4.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5.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等,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等)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例题解析】(2011 年湖北孝感试题)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极具艺术表现力。诗人赋予“日”与“春”以物的新旧交替,“生”与“入”以人的意志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5、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表明决心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栽桃培李。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是词人借对月的怨愤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离人的同情。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即写思乡之情,又抒报国之志,揭示了征人们有家难回、功业未建的矛盾心理。【解析】本道试题四个选项全部是对古诗词名句的赏析,且基本上都是对诗句情感的品析。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并将这些句子放在所属的整首诗或整首词中来考量,一眼便可知 B 项所表达的内容与原诗表达的爱国情怀有距离。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清“花”的深刻含义(国家),对它的理解停留

6、在表面上。能力训练(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2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这首抒情诗,句句写景,句句抒情,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雄姿,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悲壮的基调。 “观”字统领全篇,以下都写观海所见。 C.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

7、苍茫浑然的气势。 “丛生” 、 “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象。D.后四句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3.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作者把江南残冬早春的景象描绘得新鲜而又精致,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B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三、四两句中的“平”和“阔”,显得恢

8、宏阔大,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想做北归的大雁 ,梦归故乡。与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形成鲜明的反差。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待踏

9、青的去处,简介明快的勾勒了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的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春草深深、景色醉人的景象。D尾联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3.发挥想象,具体描绘一下湖东的景色。(四)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词中由出

10、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句是 , 。2“ , ”一句,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由心中有所 ,到心胸 ,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过程。3.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

11、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4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五)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选择赏析有误的一项: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联前一句写出作者一见泰山时的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后一句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细望中所见的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D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及近,时间是从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2选出赏析有误

12、的一项:( )A.一二句写远眺之色。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B.三四句写近望之势。着一“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特设泰山奇景: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C.五六句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爱到涤荡。极目远眺,只见一只眼眶受伤的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D.七八句写企盼登山之情。似写登山,实为明志,巧妙地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3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你的启示。(六)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1.全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

13、塞的 ,描绘了边塞 的景象,表现了 之情。 2.本诗写诗人前往边塞慰问将士,山高路远,以“ ”和“ ”自比,在叙事中流露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3.选出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前一句写自己轻车简从,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后一句说自己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B颔联是说使者到了居延,就象滚滚尘沙一样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了胡天的上空。C颈联两句,气象极好,在一片大沙漠上看到远处烽烟直冲云霄,大河上一轮落日,没有云翳,显得格外圆而大。D结尾一联是说使者到了萧关,遇到巡逻侦查的骑兵,一问,才知道督护的军部还在离这儿很远的燕山呢。(七)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

14、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 21 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绝望心情。D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2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5、”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 。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D.“今日听君歌一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