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6633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 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 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的论文版权 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 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其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 师应该多创设情境,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化,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关键词低年级 识字教学 教学方法汉字作为

2、一种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它是音、形、义的综合体,汉字的音、形、 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理据,汉字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然而识字是学习其他学科, 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还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对学 生人文素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只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把学生识字看作是教师在教字, 这样的识字教学漠视和扼杀了学生随机创造的反应、识字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识字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创设情境,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化。针对这一特点,结合学生实 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识字。一、引导学生兴趣识字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利

3、用教 材的内在魅力,精心设计教法,通过诱导学生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 思维。例如: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向未知领域进行愉快 地探索。每堂课开始,我会结合新课复习以前学过的生字或前一课学习的生字,经常让学生 看卡片认读,做到循环记忆。当新课结束后,我就采用去掉拼音和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认 读刚刚学过的生字。如:在教学独体字时,我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笔画、结构, 再指导学生用加、减、改笔画等方法来认识更多的生字。我在黑板上先写一个“口”,再拿 出一个小棒问“口”加一笔是什么字呢?快摆一摆试试吧!这样安排,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探 索兴趣,而且课堂教学一下子活

4、跃起来,连平时识字不感兴趣的同学,也在积极想办法, 动手拼摆。同学们一会儿皱眉头,一会儿动手摆试,一会儿嬉笑,似乎恍然大悟的样子, 一会儿又低声讨论着什么。不久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开了,有的说:“日”,有的说“中”。接着我就趁热打铁提出:“日”字加一笔又是什么字?谁说得好就奖励他。通过动手操作,亲 身体验,同学们认识了“田、目、甲、由、申”。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识字劲头更足 了,同时让学生把算术中学到的加减法迁移到识字中来,对已学过的熟字进行加减得出要 学的生字,不仅孩子们喜欢,也能增强识记的效果。二、享受成功欢乐,兴趣识字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教师,才能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猜谜语是学生

5、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训练学生的思维。编谜语分为:(1)编字谜:如:“一个人胆真大,竟把王子踩脚下”, “王 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大石头”,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不仅学会了新字“全”、 “碧”, 而且又巩固了旧字:”人、王、白、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结合,真可谓两全其美。 (2)编 物谜:可以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进行,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形象的事物结合起来。 如:学习“雪”字时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飞,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 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这样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会久久不忘。 (3)自编儿歌和触类旁通 法,如:一人门里躲“闪

6、”,两人土上蹲“坐”。教学中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这个特点教师应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 会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见到提手旁就很自然的想到手,见到木字旁就很 快想到树木,这样学生就会达到独立识字、阅读能力的循环记忆识字。三、循环记忆识字教学法循环记忆识字教学法,摒弃了片面追求写字数量的机械重复。现时有的低年级教师, 在布置作业时,生字无论多与少,一律要求学生一个生字抄写几行。在实际中,学生连续 写同样的字,写多了,就会产生课业负担。因此,对学生的写字训练不能只讲数量,不求 质量。汉字是复杂纷繁的,而识记是有规律可循的。把写字与“循环记忆识字”有机地结合 起来,不但减轻学生学业

7、负担,而且提高了识字率。循环记忆识字教学法的主要教学过程有:课前循环、课中循环、课后循环和周期单 元循环。1课前循环。课前循环是根据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识字能力 进行教学。这是循复现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时,可由偏旁部首带出学过的字,再引出生字。 例如:木枝、枫、样“校”。也可由基本字引出熟字,再学生字。例如:日晴 “晒”,还可以填空、组词、说句等形式再现容易认错写错的字。课前循环可以针对具 体情况灵活运用,形式多种多样。2课中循环。课中循环主要针对上一篇课文学过的生字进行再认教学。这是针对遗 忘规律而安排的循环再认过程。教师通过“少写多复现”来达到防止遗忘的教学目的。低年级学生

8、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每节课所学的字不多。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应对上节 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短暂复习,如:看生字卡片认读并进行组词训练。3课后循环。课外作业最厌烦重复抄写相同的字。教师如果把写字与“循环记忆识 字”结合起来,就会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因此,布置作业时,除安排学生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外,还加插安排抄写少量前两篇课文的生字,一个字写一遍。这样课后 循环起到既循环又巩固的作用。4周期和单元循环。周期和单元循环是指对本周或本单元学过的词语通过一而再、 再而三地周期复现巩固识字效果。这两次复现都是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在本周或本单元中出现的词语要求学生会读,知道大概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用学

9、过的生字进行一字组 多词,丰富词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经常对学生进行听写,这样不但做到了循环记忆,而 且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识字中的漏洞。长期以来,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把写字作为促教风、促学风、促班风的重要 途径,重视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才有良好的 学风、班风。学生只有认认真真写好字,才能认认真真识字、记字,才会减少错别字,提 高识字率。所以,如果教师在写字练习设计上科学地安排学生训练,就会起到“少写来复现、 再认得巩固、循环牢记忆”的作用。 总而言之,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其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 识字教学首先应是对人的教学,应渗透人文精

10、神,关注学生的发展。(作者单位:陕西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小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11、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12、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

1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