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经典高考试题练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851574 上传时间:2017-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经典高考试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诗歌经典高考试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诗歌经典高考试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诗歌经典高考试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诗歌经典高考试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经典高考试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经典高考试题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诗歌经典高考试题练习1. (2012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 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 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 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2.(201

2、1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

3、,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3.(2010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 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1)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 分)【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解题技巧】解答本

4、题考生要掌握诗歌意象的特点,掌握解读方法。解读意象要抓住意象的特征,抓住关键词语,并放在诗歌的意境中来解读。本题要求分析“凤凰”这一形象的“品性” ,这一形象是阮籍的自况,其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时根据“醴泉” “山冈” “凤凰”这些意象的特点和“彻九州” 、 “望八荒”的动作可分析出“凤凰”的品性。【参考答案】高洁(或“清高” 、 “脱俗” ) (2 分。答“远离尘世”给 1 分) ;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 (1 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 分)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5、 D.【解题技巧】鉴赏形象主要是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烘托等;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衬托等;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抒情等。答题格式:手法+表达作用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参考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 “象征” )的手法;以“凤凰”自况,抒发了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呵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怀。4(2009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

6、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 分)(2)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 分)【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从题目中可以看出立意依然集中在诗歌的两个鉴赏层面上:语言和情

7、志。要突破这两方面的难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表层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提供着什么样的情绪暗示和指向。5、 (08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1【注】 捻(nin):持取,捻弄 1(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 分)答: (2) “凭栏手捻花枝” “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 分)答: 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

8、奈之情。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6.(2012 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思远人 晏几道3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 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

9、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 “就砚旋研墨” 与“ 临窗滴 ”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7(2011 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 ,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 字太朴, 吴兴(今属浙江)人。 消魂; 这里

10、形容极其哀愁。 泾水: 渭水支流, 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 首 诗 表 现 了 诗 人 什 么 样 的 感 情 ? 请 简 要 分 析 ( 5分 )答 : 表 现 了 怀 古 伤 今 之 情 。 诗 人 春 日 眺 望 经 水 之 滨 , 不 见 春 草 , 只 见 古 碑 , 行 客 之 路 尽 是 黄 沙 , 想当 年 秦 国 何 等 强 盛 , 看 如 今 唐 王 朝 的 国 势 日 衰 , 眼 前 一 片 荒 凉 , 于 是 “不 堪 回 首 ”之 情 油 然而 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写哀

11、景抒哀情。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

12、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8(2010 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梦中作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 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

13、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4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一句一个场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9 (2012 年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修睦 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

14、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出构成对比的,给 2 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10.(2011 年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 河 令周 邦 彦 秋 阴 时 晴 渐 向 暝 。 变 一 庭 凄 冷 。 伫 听 寒 声 , 云 深 无

15、雁 影 。 更 深 人 去 寂 静 。 但 照 壁 孤 灯 相 映 。 酒 已 都 醒 , 如 何 消 夜 永 !【 注 】 周 邦 彦 ( 1056-1121) : 字 美 成 , 号 清 真 居 士 , 钱 塘 ( 今 浙 江 杭 州 ) 人 。 寒 声 : 指 秋 声 , 如 风 声 、 落 叶 声 、 虫 鸣 声 等 。 雁 : 古 人 认 为 雁 能 传 书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解析: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 1 分,能简要说明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 ;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解析:答出心情的,给 2 分;能简析表现的,给 3 分。赏析: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