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浅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5307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浅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浅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浅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浅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浅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浅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浅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 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是篇质量较高 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议中等 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 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 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随着湖南省会计实务与电算化技能大赛落下帷幕,看着绝大部分从各 校选出的优秀选手们不甚理想的成绩,我想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 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模式有必要从

2、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了。 一、会计教学理念的改革 传统的会计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 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 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会计教育,应当在培养专业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沟通能力、创造能力。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当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为企业 处理纷繁的事务。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基础知识范围,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 和较为宽广的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视野,以适应未来日趋复杂的会计工作需要。同时应本 着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路,在课程设置上

3、开设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或讲座,为学生 今后更快地融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的适应性将得到大大提高。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如我 们中职的会计基础和财务会计 、 税收基础和经济法等。因为老师之间缺乏 交流与沟通,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教材中往往因为相同的内容浪费掉很多的时间。为改变 上述状况,我们应根据会计结构的新变化、会计新的发展领域,全面设置相关课程。 1满足市场的需求。中职会计教育主要培养毕业后能够担任初级会计员、审计员、 统计员、出纳、收银员、仓管员等服务地方经济,它应在课程中得以体现,同时,要随着 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

4、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并能始终保持服务社会。 2必需、够用的原则。这主要从课程体系、结构上,改革基础课、专业课体系,精 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手工和电脑做账能力,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即基础课为 专业课服务。在保证专业课所需的条件下,尽量压缩基础课时,专业课向精、活方向发展,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3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由于中职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不断反映职业变化的 新动态,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有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在中职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基础课 和专业课基础上,突出专业实践课,具体通过三个途径:一是增加实践课所占比例,压缩 理论课,

5、这样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培训,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二是实践 课单独开设,单独考核,自成体系。三是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培养 基本技术,但要注意杜绝模仿,主张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突出培养学生自己 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教师上课千篇一律,学生听课没有 积极性。在会计手工做账教学中虽然比较重视让学生从凭证的填制、审核、汇总、装订、 登账到填制报表对会计整个流程的认识,但是往往忽略对每一个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工 作内容的认识;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

6、发展速度,教材的内容 落后于教学内容,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当前会计工作的要求。 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质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 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的基本特征,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自学之后对自学成果进 行检验,使每个学生都在发表见解中得到锻炼。实际操作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 内容,精心设计讨论主题,或者围绕课堂上涉及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向学生提出带有 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在一个轻松交流的气氛中,学生都能主动地、踊跃地说出自己 的想法。在教学中

7、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备课,灵活教学,忌生搬硬套。其次,在教 学过程中,有目的的设障立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 考。学生借用这些问题,能循序渐进地学习新知识。再次,一节课结束前要注意正确归纳 总结,重要问题要给予科学阐释,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的效果。 3图解直观教学。会计图解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与归纳, 将会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在

8、此基础上向 学生讲解会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图解进行会计教学直观形 象。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图解是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将整个过程制作成模拟实际运行的程 序图,使之具有模型化、直观化、操作化的特点,让学生手眼脑并用,对会计核算过程取 得深刻而直观的印象,轻松掌握会计的内容和方法。 4案例教学和仿真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形象生动,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这两者都是学好会计的很有效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凭证的填写和单证的流转内容 尽量找一些金融部门使用的真实凭证给同学们展示,对有些难以找到或不便向学生们展示 的银行重要凭证和报单,可以更多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屏

9、幕向学生们介绍 有关单证的内容、格式和基本操作流程。 5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会计资格考试。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助 理会计师考试并组织相关资源给予必要考前辅导,从学生中产生大批会计员、助理会计师教学和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参加考试,获取资格证书不仅对学生就业有很大帮助,同时也 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使学生了解我国当前财务会计实践的最新成果。 p class= 四、加强师资力量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师数量少而且年龄偏大,很多不是科班出身,而是根据 学校学生人数跨专业调整。新进专业师资基本上都是由职技学院培养的应届毕业生,仅有 理论水平,缺乏相应的实践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

10、教育教学能力欠缺。既懂会计又 懂电算化的复合型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职业教育要在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和提高在职教 师水平进行改革。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作为初级会计人才的摇篮,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无 论从内容上,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及教育方法的完善上,都应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完善和 发展。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会更高更严。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会 计教学必须结合时代特点,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初级会计人才。只要从以上几方面 着手进行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等职业学校会越办越好! p class=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

11、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12、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

13、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