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关于如何更好应对素质教育的心灵对话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4675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关于如何更好应对素质教育的心灵对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关于如何更好应对素质教育的心灵对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关于如何更好应对素质教育的心灵对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关于如何更好应对素质教育的心灵对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关于如何更好应对素质教育的心灵对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关于如何更好应对素质教育的心灵对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如何更好应对素质教育的心灵对话关于如何更好应对素质教育的心灵对话是小柯论文网 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关于如何更好应对素质教育的心灵对话 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 的,关于如何更好应对素质教育的心灵对话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 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 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本文笔者通过让学生观察柳树嫩芽、枯枝的体验,写出他们的感悟,在这些 感悟中笔者好似与同学们开始了一次心灵对话,即如何更好应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心灵对

2、话。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感悟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了齐鲁大地,这让早已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家长和教师都 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但在孩子们欢呼雀跃的调整期过后,许多家长、教师又出现了深深的 担忧:孩子们早已习惯了高压下的学习,习惯了书山题海中的拼搏,现在又如此放松,学 习质量如何保证?只要高考还在,千军万马过独桥的局面就还没有彻底改观,升学就业的 压力已使一些家长坐立不安,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如何真正贯彻好减压而不减效的宗旨,成了困扰许多学校、教师的一个难题。我校领导也 提出了“不侵权、不违规、不放松管理”的政策,如何让学生尽快进入愿学、乐学的境界, 自然也成了

3、我校班主任工作中的核心难题。一日在校园中漫步,教学楼前的几棵大柳树在春风中争相吐出嫩芽儿,远观一片是 惹人怜爱的绿色。试图更贪婪的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恩赐,便来到了树下,静观其嫩绿时, 心中却不由一沉,树上竟夹杂着一些未吐绿的树枝,是不是它们还没意识到春的到来?我 找来一个凳子登高抚摸一下它的躯体,却发现它早已干枯,它永远不会再发芽了,它只能 在即将到来的春风夏雨中从树干上脱落。我灵机一动,这岂不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好素材么! 我当晚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课余时间去看看这些大树,为什么在同样的一棵 大树上,同样在春风的吹拂下,却出现了如此强烈的反差。第二天,同学们就把写好的感悟送到了我的办公室

4、,当我读着同学们的感悟时,似 乎也在与同学们进行一次心灵对话,进行一次如何应对素质教育的探讨。有的同学为自己的感悟起了很恰当的名字,如春天中的选择 、 命运 、 争是赢 之本 、 生命力 、 不要对不起自己 、 柳之感悟 、 同样的关怀,不同的命运 、 努力 拼搏,才能见到阳光 、 生活中的强者 、 柳与人 、 命运的选择 、 生命的选择 、 同 走风雨路 、 我与枯枝的共同点 、 同被一棵柳娘抱,我为什么没长好 、 你要对得起这 条命 、 把共难当作垫脚石 、 本是同根生,相差那么多 、 春天的凋谢 、 枯枝、嫩芽、我 、 绿枝和枯枝 、 坚强才会有春天 、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命运 、 我的

5、未来不是梦 单是从这些名字中,我就意识到了这次观察大树的体验已对同学们的心灵产生了触 动,甚至震撼,虽然我在布置任务时只字未提当前的素质教育,但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感 悟中提及到了自己,提及到了当前的素质教育。对于由枯枝而引发的启示,总结如下。一、遗憾与感伤(1)有些枝条衰败了下来,让人替它感到惋惜,它也有过辉煌与荣耀,这犹如我们 的青春年华,昔日里的佼佼者,在班里已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让我们一大部分曾经生活 在称赞声中的人心里很难接受,便因此而选择了放弃。 (2)看到那些葱绿的枝芽旁的枯枝, 不禁寒心,为它,更多的为那给了它生命的母亲。同有一片天空,同有母亲的爱,同有一 缕阳光,它却放弃了自己

6、,堕落了自己,或许它不以为然,可是它却不知,生命只有一次, 机会只有一次,逝去了便永不存在,大地不会因为它的流逝而缺失什么,而它却给母亲的 心留下了最深的伤痛,也辜负了那世上最宝贵的东西生命。二、幡然顿悟(1)也许我们应该复苏了,应该醒悟了,因为时间老人不会因我们悔恨的眼泪而 给我们第二次生命。 (2)说实话我意志力不强,但我想要成功。也许,是该收收心的时候 了。三、弘毅砺志(1)我们不要留恋沿途的风光,因为前面有更美的景色等着你去欣赏。我们要让时 间为自己服务,而不是让自己为时间服务,我们要做时间的主角,不做时间的配角。 (2) 素质教育赋予我们更多的希望与期待,我认为如果我们愿做那充满生机

7、的柳枝,我们就应 努力充实自己。在严格纪律的保障之下,努力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无愧于自 己。如果我们选择了枯枝,那就会无视纪律的约束,使愚昧的你变得更愚昧,无知的你变 得更无知。 (3)在素质教育下,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当然你可以反驳,考不上大学我们 也会有别的出路,也不一定比大学生差。是,这种先例是有的,但他们和你的理由不同。 试问如果连学习这种磨练挫折都经受不住,那么你有什么资本去经受社会上的大风大浪; 连学习时的小诱惑都抵挡不住,你还有什么资本去抵制社会上的毒品与陷阱。 (4)我们应 该明白谁都不能为自己做主,主宰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我们更应该明白,同在一个环境 下,产生不同的

8、结果,这必定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不应有任何怨言。 (5)事物的发展需要 竞争,一切生命的延续都需要竞争,争是赢之本,或许这就是柳枝上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 的原因吧!一些柳枝只靠大树提供养分,而自己却不知道争取,它必被淘汰,对于我们的 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啊!素质教育虽然倡导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我们不要忘记,当你在浪费 时间的同时,你的同窗密友在争时间学习;当你在自习课上胡思乱想时,而你的同学在争 效率,日复一日,三年时光,他能争到了什么?是重点大学通知书;而“你”争到了什么? 是失望,是痛苦。 (6)为什么同在一颗太阳下,同在一棵柳树间,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 这就和同学们学习一样,假期结束归来,坐入教

9、室,有些同学能尽快调整自己的情绪,积 极投身于学习;而有一部分同学还一心回味往事,无心学习,这样,同学之间的差距便开 始加大。 (7)不要认为为时已晚,因为觉得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8)老师经 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改革会成就一部分人,同样也会毁掉一部分人”,而柳树条的现象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吗?而我们其实也就是那柳树上的枝条,至于想要成为充满活力的枝条还 是枯枝,那就要看我们自己的了,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9)同样的一个冬天,同样 的自然环境,上天又没有为谁独开一片天。鲜嫩绿叶带着成功走向了春天,而枯枝带着羡 慕远离了大树的怀抱。 (10)现在的我处在枯枝与嫩芽的交界处,何去何从

10、,心里也渐渐明 白,为了将来更好的去享受生活,我想我应该选择嫩芽,虽然会有些困难,但我相信自己, 我一定要努力。读罢学生们的感悟,我真的有了李镇西老师的想法。所谓“引导”有时并不只是煞费 苦心地教育或手把手地训练,而仅仅是向学生提出一定要求,并为学生提供一种机会,有 了“要求”和“机会”,学生的收获往往会使我们喜出望外的。在接下来的班会中,我让写的比较好的同学发言,并和同学们交流、讨论,最后同 学们都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如何应对素质教育。同时,同学们还把对一位经复课而考上北大 的同学的名言“同是一颗太阳照,同是一位老师教,我为什么学不好”的反思转化成了“同是 一颗太阳照,同是一位老师教,我就一定能

11、学好”的誓言,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作者单位:山东东平高级中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12、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

13、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

14、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