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14387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是小柯论文网 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 的,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 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 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千年的历史,浩若星辰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颗嵌在艺术史项链上的钻石 璀璨明亮,为我们留下一个巨大艺术宝库,供后人享之不尽。一个民族站在如此深厚的

2、文 化积淀面前,应该如何面对过去,又该如何把握末来。21 世纪人类已进入一个信息与太空 的时代,人类的遗产密码在不断地破译,既定的定义被新的论证所取代,在这样一个激烈 变革的时代,人的意识正在经历着一场困惑的危机,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许多人无所适 从,我们应该找到一种平衡,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是什么?该如何继承学 习,又该通过何种载体来体现。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 陶瓷装饰艺术 结合一、传统陶瓷装饰的特色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空中我们 也只能是艺海撷贝。宋瓷的发展,深受宋文化审美的影响,在其装饰风格上,和宋画一样追求一种细节 的真实和诗意的“灵

3、气”,画面多为飘逸潇洒,一气呵成。在宋的五大名窑中,以磁州窑、 耀州窑的装饰为上品,折枝莲花、花叶、卷草、缠枝、牡丹、莲瓣飞鸟衔草、凤穿牡丹等 等,题材内容广泛,造型饱满,构图生动,尤其称道“刻划法”的装饰手段,它集装饰、工 具材料的美为一体,在瓷土上行刀自如,腕力顿挫抑扬,最后的一层青釉把装饰美与工艺 美完美无瑕地结合体现了出来。瓶、碗、盆边脚在连续纹样装饰上,此时也达到了一个顶 峰,它既衬托了主纹饰又丰满了器皿的整个造型。此外,民窑在装饰风格上的较为随意, 从而坯体刻划装饰形式,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不但追求质地之美,还体现 材料间交合之美,釉与坯体、坯体与装饰的划痕迹美。它们都

4、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美学特征, 对这一时期装饰艺术的推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龙泉窑绿而晶润的梅子青,耀州窑的 葱绿,磁州窑的黑白化妆土等,都是坯体装饰与表釉结合的经典代表。传统装饰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确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 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 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艺术的传承薪火相传。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性,是一个历史的扬弃与发展的过程,从装饰题材到内 容和形式,从创造方法到技巧,我们今天无一不是在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秀的装饰纹样如“牡丹纹”、 “莲花纹”、 “卷草纹

5、”等等在继承和改良的基础上, 仍然被今人认为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而广泛地运用,正是这种历史的积淀使这些“纹 饰”大受欢迎。具有民族性,也就是具有世界性,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在经历了千年之后, 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艺术在时代的变革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容纳百川,囊括经典, 汇成了变异多彩的艺术长河,在流淌过程中,产生了继承性和统一性。我们今天的陶瓷装饰艺术行为,无不是站在古人的肩上,在先人已奠定的基础上进 行创造的,在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乖凉”的基础上继承与借鉴其有益的东西上发展起来的。二、传统陶瓷装饰在现代陶瓷中的运用在现代陶瓷装饰上,追求艺术上的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是中国陶瓷艺术家长

6、 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各个地区的不同窑场,甚至各个窑场不同作坊,在保持传统形式、民 族风格的基础上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创造和发展自己艺术个性,使得现代陶瓷艺术 百花齐放。 1民族风格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反映在陶瓷装饰方面,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宝库。现代的陶瓷艺术家在继承 民族优秀的陶瓷装饰经验的同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先进工艺创造出许多装饰上具 鲜明时代特征,意蕴美好的陶瓷艺术作品。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时代新意。现代陶瓷艺术家在注重传统的同时,力求作品完美 的艺术效果,永恒的艺术魅力。例如,景德镇巴德伟设计制作的“楚乐”台灯,就是作者运 用了多年积累的有关历史、文学、书画等方面的知识

7、及各种专业技能,在造型上借助了青 铜编钟古朴、深厚、气度恢宏的民族风格,在装饰上主体画面采用三面汉砖刻画像:收获、 弋射、导车,画面填上青花色科,用刻刀剔去空白部分,任其自然斑驳的痕迹,刻刀留下 的凹凸不平的涩胎与青花形成色调与光泽的对比,画面之间竖直凹起部分,采用阳文篆刻 书:“致广大,尽精微,融古今”,围绕房篆刻阴文书“读书破万卷,落笔超群英”,并填上 珑釉,画面的上下绿边饰以乳钉,其它部分帽粘上一层细碎的泥颗粒,从而增强了整个装 饰的粗犷、质朴风格,通体施青釉,使青花色料在青绿釉下显得格外沉着、庄重,达到传 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又例如瓷板画“冬”,它是以景德镇传统刷花工艺来表现的,装饰内

8、 容以表现自然界冬天雪景的气氛,展现出的是一幅宁静舒展和秀美的乡村雪景图画。作者 在表现形式上,把现代人们的审美趣味与爱好通过色彩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使传 统刷花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使传统刷花艺术重新展示了新的精神风貌。2传统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民间艺术最富有传统色彩,各民族艺术家往往都是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 养,就好像孩子吸取乳汁一样。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剪纸、 年画、泥塑、木雕、蜡染等等。我国当今陶瓷装饰巧妙的吸收和借鉴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 民间剪纸艺术。传统的剪纸其表现内容极为丰富,花鸟虫鱼,山水树石,人物走兽等应有 尽有。题材也相当广泛,

9、有寓意吉祥的,有借喻长命、富贵的,有企盼招财进宝等等。民 间剪纸在装饰上的简炼、流畅、连续、概括性和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也形成了剪 纸作品从创作构思到制作成品之速度快、时间短的特色。因此,它应用起来很灵活,适应 性强。出于上述的种种因素,剪纸被陶瓷装饰吸收与借鉴,并得到广泛应用,这不仅增添 了器物的美,同是也表达了现代陶艺术家们的崇尚美、向往美的纯真、善良的情感。色釉 综合装饰“京剧脸谱”就是作者采用民间剪纸的形式在瓷瓶上表现京剧脸谱的上乘之作,作 者运用剪纸的形式,使脸谱的面块和线条用色块根据艺术构思加以组合,并辅之以名贵的色釉装饰,更加突出了脸谱的色彩感和立体感,这种集剪纸艺术、脸谱

10、艺术和现代陶瓷艺 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进一步表现了浓郁的传统审美情趣。三、小结现代陶瓷装饰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要立足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成就,另一方面要 善于融汇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营养,发展自身的现代陶瓷装饰。吸收外来文化,不是照 搬,更不是消失自己的艺术特征,相反是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只有认真研究传统装饰艺术、总结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这一份珍贵遗产,应用 并吸收、融汇现代科技技术的新成就、新工艺,充分发挥现代陶瓷装饰善于表现传统审美 情趣之特长,才能使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在世界艺术中重放异彩,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永远立 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1杨永善说陶艺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秦锡

11、麟中国陶瓷江西美术出版社3白明世界现代陶瓷漫谈4彭吉象艺术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06 级研究生)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12、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

13、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14、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