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性格分析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3988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性格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性格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性格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性格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性格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性格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性格分析是小柯论文网 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性格分析是 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性格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 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 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苔丝的悲惨命运及其原因苔丝是一部悲剧作品。小说女主角苔丝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农家姑娘。由于家境 贫寒,她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庄园去做工,被地主少爷亚历克奸污

2、,怀着身 孕回到家乡。孩子夭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厂当挤奶工。在那里遇到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 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新婚之夜,苔丝出于一片忠诚。向克莱尔坦白了自己失身的遭遇, 不想却为丈夫所不容。克莱尔立即丢下妻子。独自去了巴西。苔丝被遗弃后。又跑到一家 农场做苦工。恰在这时亚历克又突然出现,一再跑来纠缠苔丝。后来在父亲去世,母亲患 病,弟妹失学,一家人沦落街头,而克莱尔又杳无音讯的情况下。苔丝只好舍身救家,答 应与亚历克同居。谁知克莱尔经过一场磨难,终于回心转意,从巴西回来寻找苔丝。苔丝 悔恨交加,怒不可遏地刺死了亚历克。她在逃亡中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 并被判处死刑。苔丝的命运是

3、悲惨的,她悲惨命运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偶然因素,但这悲剧 本身又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点:1、外在因素1.1 苔丝所处时代男性对女性的支配这部小说反复提到的主题之一是男人支配女人的方式,他们主要是用男性强权向女 性发挥威力。这种男人的支配可以说是苔丝和苔丝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悲剧。1.2 家庭因素家庭的破败贫穷是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最开始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如果不是家庭贫困, 苔丝就不必连夜去赶集:如不是贫困,父母也就不会逼迫她去认亲;如果不是贫困,在克 莱尔没回来的期间也就不会受到那么多屈辱,更不会下嫁给亚历克。由此可见,贫穷确实 是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最重要条件之一。2、内在因素:苔丝

4、的性格特征苔丝是哈代作品中最具悲观色彩的女主角。作者形象地描绘了这样一个既可爱又可 悲的角色。在哈代心中,苔丝拥有一个劳动者应有的各种优秀品质,更优异于那些所谓的贵族与资产阶级。她孝顺、温柔、坚毅、真诚、勇敢、反叛的性格是我们所称道的,但也 正是这些性格特点,才使她自己走向命运的终结。2.1 孝顺,温柔。有责任心不可否认,苔丝是一个孝顺的女孩,她对父母的命令是言听计从,从不违背。在父 亲不能劳作和去世后,她作为最大的女儿,主动承担起了养家的义务,照顾母亲及几个弟 弟和妹妹。体现了极大的责任心。而且在家里极其困窘的时候,她总是挺身而出,一次是 去认亲,后来是答应下嫁亚历克。让读者看来,在这个家庭

5、中,苔丝好像就是用来牺牲的, 天生就是一个悲惨的命。2.2 坚毅,反叛苔丝的性格中最令人震撼的,那就是坚毅和反叛了。在她被亚历克强暴以后,她决 定不嫁给亚历克,因为她鄙视他,虽然那时的很多女孩子一失身就会委曲求全。逼不得已 地嫁给强暴自己的人。但是苔丝没有这样做。因为她命中注定不是这样的人,做不出这样 的事,因为这样她是不会快乐的。她是坚定的,她要找自己真正爱的人:她不愿被世俗的 观念所驱使。她要走自己的路。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可以说。苔丝的观念是不被当时的 社会所接受的,她的坚毅和反叛也注定了不被社会所容,必将成为社会的牺牲品。2.3 真诚,勇敢真诚、勇敢、自尊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良好品质,

6、但是这良好品质在一个纯洁的 女人身上却变成了悲剧的引导者。正因为真诚,在新婚夜,在克莱尔倾诉完自己的过去的 时候,苔丝忘记了母亲的忠告,此时她的心中只有爱,热烈的,是从未有过的爱与真诚, 使她向自己的丈夫吐露了自己悲惨的过去,但是克莱尔并没有接受她的坦白,而是舍她而 去,这是苔丝人生最大痛苦的开端。正因为勇敢,她敢于在那个时代当起未婚妈妈。勇于 去做时代的叛逆者:也正是由于勇敢,她杀死了亚历克,追求自己真正的爱。但这勇敢的 代价是被社会所唾弃,是无法逃离所谓的“法律的制裁”。而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 命。结论我们感觉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苔丝悲惨的命运。还有苔丝带来的许多高尚、纯洁的东 西,这也

7、告诉我们,无论命运会怎样,人性中的高尚和纯洁永远不会灭。尽管在苔丝身上 意欲与命运之间的背离是那样残酷,但是,她是这样一个充满质感的人物,她从哈代的威 塞克斯乡土小说中走出来,获得了永恒的魅力。我们喜欢苔丝,我们怜悯苔丝,我们赞扬 苔丝。正是她那孝顺、温柔、坚毅、反叛、真诚、勇敢的个性感染了我们,警醒了我们, 净化了我们。苔丝死了,但她的形象却会一直留存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永远挥之不去!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

8、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9、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10、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