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新时期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刍议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3786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新时期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新时期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新时期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新时期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新时期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刍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刍议新时期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刍议是小柯论文 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新时期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 刍议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 业目的,新时期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刍议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 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 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一、高校突发事件概念 高等学校突发事件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和分类。在我 国高等学校突发事件通常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

2、生,危及学校师生和公共财产安全,乃至影 响到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需要学校甚至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并加以处理的事件。在目前 的理论界和学术界,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给出了定义。 北京理工大学的彭学君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某种现代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群体 作为主体,在压力、外界刺激或是某种社会势力操纵下。对政府或某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 社会行为或现象产生不满与骚动。发生大规模非法集会、游行、示威、冲突、静坐、绝食, 干扰社会或高校正常秩序,甚至对抗政府,构成超越法律界线的行为或状态标志的事件。黄冈 师范学院杜杰、周蕾认为。突发事件是人们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或无法预知的情况下猝然 发

3、生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通常是指高校内突然发生的、并可能迅速演变成较大规模和产 生较大影响的将危及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的事件。对于高等学校中的危机,我国台湾地区的 谢广全教授认为:学校危机是在学校教育场景中出现了非寻常事件。严重危害全校的声誉和 师生身心健康,必须紧急应变处理。若谨慎处理得宜,可能对全校师生产生正面影响,若延宕 应变或处理不当,对学校、师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昆明理工大学的李佐卫、陈庆华、张学 忠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忽然发 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 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

4、危害的事件。福建医科大学保卫处的李元芳认为,高校突发事件是 由特定的社会矛盾所引起的,是社会上许多消极因素在校园内综合反应。此类事件绝大多数 是校内部分群体(师生)为了自身和局部利益不受损害或利益不能得到满足时,受到策动,经过 酝酿、引发,尔后影响涉及更大范围的群体,集体实施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事件。吉林大学刘 会把高校突发事件界定为:发生在高校内部,或与高校有关的,由师生员工或群众参与的。采 用体制外行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干扰学校和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 综合以上学者对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的界定,我们可以从以下 5 个方面对其理解。(1)产 生的原因:难以预测的;(2)危机发生的范围:不仅仅局限在

5、校园内部。还包括校园外部;(3)涉及 到的人:包括教师和学生,既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个体;(4)解决的方法:无法运用惯常的方法加 以解决;(5)产生的后果:危机带来的困境、困难、压力致使学校产生解体,群体产生不安,及个人产生挫折导致个人人生的剧烈改变,难以掌控自己的生命与正常生活。在已有的研究基础 上,比照理论成果,笔者认为高校突发事件应该定义为:发生在高校内部或外部,危及学校、师 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影响到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生活秩序,乃至影响到国家利益和国家 安全,需要高校管理者或者相关政府部门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的公共事件。 二、高校突发事件类型 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是个长期过程,高

6、校本身对意识形态的动向比较敏感且信息传播 范围广、速度快。大学生思维活跃,充满激情,容易冲动,容易形成群体活动,容易受到社会思 潮的感染,也容易感染社会,所以我们对此应一如既往的保持高度警惕性。目前,我国大学生 数量在逐年增加。这些学生的思想动态。社会活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现代高校 的管理不纯粹是教学科研的管理,安全稳定问题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基础,汲取历史经验,结合 现实情况,可以总结出大学突发事件的一般表现有以下五种类型。 一是突发自然灾害类。主要指由非人为因素引起的突发事件。主要有地震、战争、 水旱、台风、冰雪、房屋倒塌、病疫等各种因自然灾害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件。这种危 机主要危害

7、到学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扰乱正常的教育秩序。给学校财产造成一定 的损失。 二是政治影响类。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信息传播异常迅速,年轻大学生 思维活跃,充满激情,容易形成群体活动,容易受到社会思潮的感染,也容易感染社会。容易发 生过激行为,特别容易发生群体性活动。比如 2005 年的抵制日货事件以及 2008 年 4 月的抵 制家乐福事件。 三是心理障碍类。目前,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情绪 不稳,易走极端,自杀和他杀事件频频发生。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引起了不少贫困学生心理 的不平衡,如果再受到一些社会现象的刺激,容易引发事端。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

8、。此外,严 峻就业形势、学习紧张、失恋等都容易使人产生心理障碍。 四是学校管理类。一般多指学校因内部发生丑闻而危害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危机。 例如,学校领导贪污受贿而被他人指控,教师因严重体罚学生而导致被罚学生的身体或精神遭 受伤害等。 五是其他类型。如因食品卫生和传染性疾病所引发的大范围疾病发生,一些重大刑事、 治安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而引发的群体性冲突等。 三、高等学校突发事件特性 近年来,高校危机管理已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有效开展高校危机管理工作,正 确、及时应对当前和那些可能在将来出现的突发事件,首先必须明确高校突发事件的特性,从 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危机管理工作。具体而言

9、,高校自身可能引发各类危机并置身于危机之中, 也可能受到外部危机的间接影响和冲击。因此,充分考虑到高校可能面临的危机类型及危机 事件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对消除校园里的不和谐音符,维 护学校安定和睦,从而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高校突发事件具有以下特 性。 1.突发性。即出乎人们的意料,让人措手不及。在理论上。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是各种 矛盾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某一契机的出现是事件发生的诱导因 素。可以说,以什么方式出现,什么时候出现,以及持续时间。发展态势,影响深度,实际规模等, 都是难以完全预料和把握的。由此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

10、制必须要在事前合理的估计和预警,在事中作出迅速的反映。 2.持续性。突发事件在物质层面给学校和学生造成的1 2 3div class=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

11、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

12、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

13、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