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教师实施思想教育十要十不要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3747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教师实施思想教育十要十不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教师实施思想教育十要十不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论文教师实施思想教育十要十不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教师实施思想教育十要十不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教师实施思想教育十要十不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实施思想教育十要十不要教师实施思想教育十要十不要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 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教师实施思想教育十要十不要是篇质量较高的学 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教师实施思想 教育十要十不要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 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 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思想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给学生的教育有时是无声的,言语 得体、举止文明就是最好的礼貌教育;板书、批改作业一丝不苟就是最好的严谨治学的教 育,上课守时、工作尽职尽责就

2、是最好的践诺教育。什么要做,什么不要做,教师是榜样, 思想教育就体现在教师平时展示给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关键词思想教育 教师 学生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思想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我在教育实践中, 把思想教育归纳为十要十不要,具体如下:一要顺其自然,不要生搬硬套。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思想教育,撰写教学设计也 把此项内容列入教育教学目标,好像没有思想教育就不是合格的教学工作。矫枉过正,有 的教师生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合格”,在教学中特意“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内容, 刻意强调教学内容的“思想”成分,上纲上线,结果适得其反,湮没了教学的主要内容。让 学生感受到赤裸裸的思想教育恰是教育的

3、最大失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教学内容量体 裁衣,润物无声,春风化雨,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通过教材内在的思想内涵感化影响学 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思想教育。不宜虚饰夸大,片面追求思想教育的效益。二要饱含激情,不要无病呻吟。既然是思想教育内容,就要让学生思想上引起的共 鸣更强一些,心海里激起的浪花更高一些。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怀一颗纯真之心先让自 己感动,又要以自己准确的表达和展示引发学生的共鸣,只有这样处理,才能让思想教育 的内容真正起到它的作用,如某教师教学祖国建设新成就时,又是展示图片,又是放 幻灯片,让学生眼花缭乱,可是自己就是无动于衷,难以用饱含激情的肢体行为和语言描 述表达自

4、己的豪迈之情,这样无病呻吟,又怎能教育学生?三要客观辨证,不要扬长避短。有的教师认为思想教育就是把那些历史人物的丰功 伟绩、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示出来,一说祖国伟大,就搬来四大发明、开元盛世, 引以为荣。不是说不让谈成就,问题是把握分寸,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 事实,对于项羽、岳飞、诸葛亮这样有争议的人物,一分为二,客观评价,说功绩,合乎 实际;谈过失,言辞中肯。让学生学会用哲学的眼光看待社会,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四要循序渐进,不要半途而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要践行我们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备课、上课“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在“育人”上有周

5、 密长远的谋划,要根据德育大纲与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计划应有 长远的目标,并将它落实到校风、学风、教风之中。做到通盘安排,分期实施。同时,要 重视计划的检查工作,定期检查,总结,及时反馈与调整,使教育更切于实际,适应形势, 行之有效。五要以身作则,不要言行不一。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套,背后又一套,言行不一, 当着学生的面说得天花乱坠,背后则是思想颓废,消极度日。例如,某教师完成送东阳 马生序一文的教学后,针对一度“读书无用论”盛行、学生辍学现象严重的现象,组织了 “读书是否有用”的辩论会,慷慨陈词:“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私下里,却心有 旁骛,怨天尤人,贪杯好赌,课

6、上课下判若两人,给学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其实,我们 教师给学生的教育有时是无声的,言语得体、举止文明就是最好的礼貌教育;板书、批改 作业一丝不苟就是最好的严谨治学的教育,上课守时、工作尽职尽责就是最好的践诺教育。 思想教育就体现在教师平时展示给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六要形成合力,不要搞“极端教学”。这里所说的“极端教学”就是指某些教师把教学 单纯地处理成纯粹的教学,完全忽视思想教育的做法。譬如,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 德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任务,或者是文科教师的任务,没有理科教师的责任,甚至认为 理科没有德育内容。其实,这纯属认识上的偏见,各门课程的教学都有德育任务。例如, 在数学教材中,前人留

7、下的数学成就如圆周率、勾股定理,以及有名的中国数学家,如华 罗庚、陈景润等,这些光辉成就和杰出人物,就是数学课最好的德育素材。这些内容一定 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民族自豪感。育人是每一位老师的天职,只有通过各科教师形成合 力,全面地推进,我们的学生才能养成健全的人格。诚如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说过的,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 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七要环境熏陶,不要单纯说教。说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作用,振聋发聩的当头棒 喝有时的确犹如醍醐灌顶,让人幡然醒悟。但是,单纯的说教也会变成唐僧念紧箍咒,让 学生头疼反感。积极营造

8、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朝气、健康向上的氛围中生活、学习, 的确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一定需要太多,一条表达豪情壮志的名人名言, 就能让“劣迹斑斑”的浪子回头;一幅贝多芬的肖像,就能让屡试屡败的孩子扬起理想的风 帆;一方姹紫嫣红的花圃,就能让抑郁忧伤的的孩子心情舒畅,找回人生的乐趣。八要内外兼修,不要顾此失彼。从外部环境上培养人、塑造人固然重要,而加强学 生的自我教育,也是思想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程。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自我教育是学 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样,道德习惯的养成 教育,自我教育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有的学校制订一日常

9、规 行为准则二 十条 ,并把其中的主要内容编成歌曲、顺口溜,朗朗上口,在快乐的传诵中使学生牢记行 为习惯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平时自我对照,自我约束;并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 定期自我评价、矫正等方式,不断提高了学生们的道德习惯水平。九要疏堵结合,不要任水自流。历史上,大禹治水,疏堵结合,终使百川归海,洪 水不再泛滥。其实,在大禹成功之前,也有过只堵不疏,治水失败的教训。同样地,对学 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要疏堵结合。不要总是告诉学生禁止做什么,还要告诉学生怎么做才是 对的,疏堵结合,才能让学生明辨是非,趋善避恶,从而形成健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 觉增强抵制假恶丑的能力,弘扬真善美的德行。十要因材

10、施教,不要等量齐观。 “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因人而异,我们安排的思想教育内 容,对学生来说如同厨师烹调菜肴,口味不同,不一定都喜欢,学生会见仁见智,反应不一。所以,在系统安排思想教育的同时,我们要对自己的劳动负责,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 点,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让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修正弱点,弥补不足,塑造完美人格, 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今天,教书育人的任务也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让我们牢固树立思想 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使学生做到要 成才先成人,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

11、备、人格健全的人才,开创素质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作者单位:河北邢台市大曹庄管理区大曹庄乡中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

12、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13、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

14、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