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511579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是小柯论 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 “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 用探索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 商业目的, “渐进式读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 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 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作为语文本身的学习,除了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参与学习 活动中作出的语文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运用“渐

2、进式读写”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效率 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渐进式读写”是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 方式。它是适宜新课程改革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词渐进式读写 语文教学 应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渐进式读写”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最大程度 上避免了能力与知识之间的比例失调。概括说来,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把全册 课文分为初读、精读、研读和扩读等四个学习阶段。现以丑小鸭一文为例来加以探讨。一、初读阶段即整体感知阶段在初读阶段,主要以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的目标作为教学的支点。学生读、写的要 求比较简单,学习任务轻快,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会产生负

3、重感。此阶段,读的第一遍 要求学生进行略读,即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出声音的快速默读,同时跳过不认识的生字生词。 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大意。第二遍读时要求学生用“”线标出生字词,用“=”线划出要积累的四字词语,并引 导学生依据上下文推测生词意思。例如,根据词语所属的语言环境,把难懂的词语换成其 它词语,像第一自然段中的讪笑可以换成嘲笑。通过想象语言环境所描述的情景对词语进 行感悟等,像第四自然段中“沮丧”一词,有部分学生理解成心情难过的意思,对感悟的意 思与原意虽然存在部分差异但对理解文章不会产生障碍,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阅读中 得到锻炼。第三遍读时要求学生用“”划出优美的语句或重点的语句等,

4、这样有利于学生把长 文章读短,体会语言之美。第四遍能朗读的比较流利就可以了;在这一阶段中,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通常有三 项内容。一是结合对课文中生字词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写、说应用。例如,排挤、嫉妒、难为情等。二是对优美语句的仿写。师生共同选择一些描写优美的语句,从语句的 组织形式、语言的风格到巧妙的修辞手段,哪怕是生搬硬套的效仿。例如,文中对秋天、 冬天、春天等季节的自然环境的描写。三对积累词语尝试简单的说、写应用,并列举词型 结构相同的其他词语。例如,来势汹汹、恭恭敬敬等。在初读阶段,使学生对讲读课文、 自读课文以及需要背诵的重点课文做到心中有数有助于学生对全册课文的知识体系建构一 个

5、整体的印象。二、精读阶段是学生对讲读课文进行细致阅读写作的阶段在略谈学习国文中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 有了初读阶段的基础知识做铺垫,学生对精读阶段的读写应用就基本上能够从容不迫。在此阶段,读的标准进一步加大。首先,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 感,并能够把这种情感通过语调传达出来。其次,在读书前,让学生养成带着课后练习题 的问题进入阅读的习惯。遇到难理解的句子,段落可以标在书页的空白处,这样使学生在 读书过程中边思考问题,边总结答案。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 允许学生在晨读中通过分组、结对子等方式对疑难问题进行商量、讨论。教师在学生

6、探讨 过程中通常只起到拍板的作用,即对同一问题出现的多个答案进行点评谁的最好。在这一 阶段,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对文章进行审美欣赏,引导学生通过联 想、想象、体察、感悟欣赏文章的意境之美。二是分析作者表达思想所使用的修辞手段、 写作方法。三是小写作,即在赏读的过程中,找到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的切入点, 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点,能让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使之有话可说。例如,通过阅读 14 自然段后,对丑小鸭被欺辱、嘲笑会离家出走有什么看法,如果他的确是一只鸭蛋离 家出走后的结局会是怎样的。阅读 1012 自然段,面对捕杀野生动物的人,你会用什么样 的语言来打动他尝试着说一说

7、。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笔来表达自己的心 声,开展小写作。在第三个学习目标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使用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方法。当多数学生的小写作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成品展示, 即要各学习小组推荐同学在课堂上有感情朗读。对于怎样才算是一篇好文章,教师提出点 评的参考标准,要求其他学生注意事后点评。在精读阶段,教师对自读课文并非不管不问, 而是要更进一步的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照讲读课文的学习模式对自 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三、研读阶段即对讲读课文深入阅读写作的阶段在此阶段,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从 而受到熏

8、陶和感染,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分角色读,重点段落选读,表演 课本剧等方式吃透文本。在这此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一些常见的阅读理解题的题型,要求 学生转变角色扮演老师,结合对文章的认识深度,出阅读理解题,使学生有较深层次的思 维活动;在此阶段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轮流 展示出的阅读理解题,其他小组的同学随同解答。二是进行主题写作。语文课本的每一单 元选择的文章内容的题材相同。其中,有的文章是几个自然段围绕一个事来写,有的文章 是一个段落写一件事,根据每件事的不同内容,老师帮助学生确定不同的主题,让学生来 挑选自己喜欢的主

9、题进行写作。例如,在本文中,以小动物、女佣人、老太婆、种田人的 女人等对待丑小鸭的态度引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以猎人大规模的猎杀野生动物引出保护生态平衡,以丑小鸭不惧死亡飞向美好事物引出激志,以丑小鸭的结局引出如何面对挫折 与成功等不同的主题。四、扩读阶段即学生拓展阅读写作的阶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 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苏氏所说的阅读不仅是指阅读课内文章,更侧重于课外文章。因此,老师带领学生 对全册课文进行第四轮读写时,规定必读文章和选读文章,前者是指发动学生收集与每一 单元文章主题相近或相关的课外文章,后者是指与文章主题无关的

10、非重点阅读文章。此外, 老师要引导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及各学习小组之间相互交换课外书籍,借此扩大学生的阅读 量。此阶段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要学生联系生活阅历谈必读文章的 阅读心得。例如,在没阅读丑小鸭之前,你受到挫折是如何想的怎样做的,读完本文 后思想上又产生什么变化等。二是开发性写作,即可以写读后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续 写文章结尾,可以借文章的题材重新写作等。通过此举,让阅读注入思想,使学生从以往 的静态分析为主转变到读、写、思能力的整合上来。此阶段的课余作业主要是继续完成或 修改开发性写作。在渐进式读写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四个循序渐 进的学习阶

11、段变成一个自觉的学习常规。(作者单位:山东兖州颜店镇张刘小学)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12、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13、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

14、.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