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散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10473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3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乡(散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故乡(散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故乡(散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故乡(散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故乡(散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乡(散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乡(散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乡的河故乡的河河北王君清 于二九年 春节河北王君清 于二九年 春节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当插曲我的祖国 唱响中国大地的时候, 我的心也醉了。 这首歌把我眼中的故乡美,把我童心中的故乡情都唱出来了。这首歌唱的就是我的家乡,如果把稻花改成麦花那就更惟妙惟肖了。这首歌我在心中不止默唱过千百遍;每当听到她的旋律时都会把我带回那梦幻般的童年。我家住在依河傍堤的劝礼村,因村庄被大河包围着,所以人们习惯叫圈里 。我们这个百户人家的边远小村,在河北清河县的最东边、隔河与山东省夏津县相望。虽很偏僻,却又是一个方圆几十里闻名的、 家家户户祖祖辈辈种

2、蔬菜的专业村。 高高的大堤, 宽宽的运河,浩浩的流水,片片的白帆,如锦的菜地把我的家乡衬托得非常美丽。小村天天在纤夫的号子声中醒来,当黄昏把片片白帆收藏起来以后,人们才不太情愿的收工回家。 后来上了学我才知道这是世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这条河上的大货船,北通京津南达临清州,明清时期南可直通杭州是供应朝廷的生命线。近代铁路运输兴起后,大运河的漕运仍然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家的园地在村南堤外。 从四五岁我就开始跟着爸爸下地 干活了,和煦的春风迎面吹来,拂温着脸颊并在耳边发出特别温馨的春风声,那风声时小时大,河岸上纤夫的号子声也就时断时续。在阳光照耀下,向等待着春播的田野望去,地平綫上的大气像水波在荡

3、漾神秘的阳春烟景令人神往。适合我干的活儿只有两种:一种活儿是整地做畦时,爸爸用铁扒堆起垄背,我就拄根细棍认真地把垄背踩实。另一种活儿是爸爸用辘轳把水从井里打上来,水经过长长的垄沟流进菜畦,我站在水头流到的地方,让爸爸随时可以看到水头的位置,当水快到畦头时我就喊到头了 ,爸爸就会停下辘轳用锨把水口改在下一畦。 每当无活儿可干的时候, 我最爱跑到大堤上去看河,我从小就比较内向和听话,一般都在爸爸的视线内玩耍。大平原上的河道弯曲特别多,我面前的大河呈S状缓缓地向北流淌着,两岸的大堤虽然也随着河道伸展,但是仍在大堤与河道之间留下大大小小的半月形、月牙形的河坡地,我们叫它月洼 。大月洼往往有几顷地,全是

4、菜园。沿河岸挖有直径很大的水井,并安装着用牛拉动的大型水车。井底有横管与河道相通,每遇枯水季节,再加一级人工戽水,把河槽里的水淘进井里,再车水浇地。用河水浇灌的蔬菜口感好,产量高、好吃好卖。因此,菜园就成了风水宝地,真的一亩园能抵十亩田。在月洼的临河岸处又依弯随形地筑起防水堰,防止一般的洪水灾害。水运之利莫过运河,即便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仍然粮船结队。从下游上来的货船都是由纤夫拉着纤,慢慢的逆水上行,高大的云帆有时也会帮纤夫们的大忙。光着黑黝黝脊梁的纤夫们,每人要拉动万斤的货物。一行十几人的纤夫们,肩上顶着纤板,向前扑着身子,蹬着有力的后腿,嘴里应着指挥的号子,一步一叩首的艰难前行。逆水行舟不进

5、则退,纤夫们的力量必须高度的一致才能拉船前进。拉头纤的要像拓荒牛一样抻直大绳,拉末纤的要筋道灵活,如不小心在拐弯处就会被抖到河里。而纤夫的指挥虽不拉纤,却是全队的核心,他根据河岸的地形、队伍的士气、需加力的纤位,用夸张的身段和手势,用富有感染力的号声和明确的指令,生龙活虎地驱动着他的队伍。纤夫的号子有呼有应、有高有低可远传几里,特别是遇到人们的喝彩时,指挥者更是来了神。每遇此景,百米纤绳就会有力地抖动,几丈高的桅杆也跟着前后晃动起来,大船就会破浪加速!船若顺水下行时,为了加快航速一般要升起高大的篷帆, 还要有两组船工分别摇动安在船两侧的长长的大橹。这时咳吆咳哎嗨嗨轻松的橹工号子伴随着吱吱呀呀橹

6、轴声, 这悠扬的乐音凭借河面反射可以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纤夫这种既苦累又危险的活计, 对于我们村的青年人来说已是很好的工作了。我们村里的很多人年轻时都背过纤拉过船,在我眼里他们都是走南闯北的英雄好汉。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小轮船来了。它拖着四五条大船,哼哧哼哧喘着粗气、鸣着长笛,像一条龙一样扭动着身子逆流而上。小轮船争了纤夫们的饭碗,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了。汽笛声盖过了纤夫的号子,传到了更远的地方,引来了十里八乡的老乡们跑到河边来看稀罕,赏新景。故乡的河水当年是甘甜的, 比井水还好喝。 我姥爷家住在油坊镇,那里是一处大码头,人们都挑河水吃,把浑浑的河水倒进水缸里,加入一些明矾搅匀澄清后就可以吃

7、了。 在镇上有几个穷人家的青年成了挑河水的职业卖水人。可悲的是,自 1967 年以后大运河第一次出现了断流后成为行洪的季节性河流,几年后终于彻底断流。这条开自隋朝,繁荣了上千年的黄金水道走到了尽头。今日的大运河再也没有一滴清水,在河床上有些河段草木丛生、有些河段细沙如漠,在仅存的水沟里,常年流淌着的是臭闻几里、黑似酱油的污水了!故乡的大河,鱼鳖虾蚌尽其所有,所以我们当地人又称它鱼河。沿河的人们自然地把目光投向那黄黄的河水里,因慕鱼而结网,人们想出来很多逮鱼方法。我姥爷很喜欢逮鱼,他有一张很大的搬网,用四根长竿撑住网的四角, 再用一根长竿的一头吊住网, 一头支在河岸。把网放下水后,静候一会后快速

8、地把网吊起,路过此处来不及逃脱的倒霉鱼就被困在网里,然后用一长把舀子把鱼舀上来。我姥爷喜欢在夜间用搬网逮鱼,就这样下网、起网的忙一宿,等到早晨才把盛鱼的桶提回家,给我们一个惊喜。我家有一张用绵线织的撒网,每当河里鱼多的季节,爸爸就会忙里偷闲穿上防水裤、背起渔网,带上我去河边逮鱼。我的任务就是一路捡鱼,提只篮子把逮到的鱼收到篮子里,这也是我最愿意干的一项差事。 我们顺着河边走, 在认为有鱼的地方,爸爸轻轻地停下来, 抡开膀子把大网唰的一声撒出去。 真是纲举目张,圆圆的大网飞出去落向水面。网绳的末端系在爸爸的手腕上,爸爸慢慢地收回网绳, 这是一个充满期待的时刻, 网中若有鱼不等网离水面,就能感知鱼

9、的存在。每次打鱼都要沿河边走上几里路,不管收获多少都是尽兴而归。有一年洪水退去后,爸爸断定在一个小月洼存的浑水中肯定有鱼。趁别人都回村吃饭的时侯,爸爸带着我,提上水桶去那处水洼里逮鱼。 那次逮了很多两三寸长的小鱼苗, 我还第一次抓到一只小河蟹。我家园地的西边有一片种着高粱的低洼地,每当雨季就成了一片水塘, 爸爸把逮来的鱼苗秘密地放养到了这片水塘里。 秋深了, 水少了,爸爸又带着我把放养的鱼逮了回来,小鱼苗都长成一斤左右的大鱼,真是大丰收了。那次把一时吃不完的鱼腌制成了鱼干,一直存放到春节。在我十四五岁的那几年,我常去河坡险工段的块石护坡处钓鲶鱼。根据鲶鱼的习性,把刚退去尾巴的小青蛙挂在鱼钩上当

10、诱饵,钓鲶鱼时要不断地抖动鱼竿, 使鱼饵在离岸边半尺左右处不停地点击水面,模仿青蛙在水面跳动。如果附近洞隙中有鲶鱼,它就会突然冲出水面吞钩,眼疾手快地将鱼竿顺势一甩就是一条!我也曾用顺河边下撑子 、用向水深处抛挂上面饵的串钩,来逮鲤、鲢等有鳞类的鱼类。虽然深深的河谷、静静的流水、幽幽的天光令人胆怯,但是,为了渔具的安全, 还得选在傍晚河边没有人的时候下钩, 黎明时分起钩。起钩时,你一牵动鱼线如果感知有鱼,心会马上呯呯跳起来。因大运河自隋炀帝开通以来从未干涸, 鳖精鱼怪的传闻就从来没有断过。 我亲眼见过从河里打捞上来的受过伤的死鲤鱼, 有一米多长、几十斤重。有一次在鱼市上,我看到一条大鲶鱼,头挂

11、在肉架子上,后半截身还横在地上,估计有一百多斤重。有一次,爸爸买回来一个十四五斤的大鲶鱼头,一家人吃了好几顿。像这样的大鱼都有底栖的习性,只有用 滚钩才能打到。滚鈎是用上百个五寸长的精钢钩,按四五寸的距离排开系在一根长绳上,然后,专业的打鱼人,撑着小船小心翼翼地把滚钩横栏在河床上。 浮子把每个钢钩悬于离河底四五寸高的水底鱼道上。滚钩逮鱼不用鱼饵,而是专靠钩的无比锋利,不管是身体流线、皮柔光滑的鲶鱼,还是草、鲤一类的硬鳞鱼,当它们穿越钩帘时, 如果不小心碰到钩刺就会被钩住, 当其奋力挣扎逃离时,就会被更多的钢钩钩住,在劫难逃!沿河住的人们都盼着鱼翻塘 :每当夏季第一次洪峰袭来之时,缺氧的浑水把鱼

12、呛得半死不活,浮在水面上,被冲向岸边。鱼翻塘的局面,如果赶在白天被人发现,人们就会带上各种渔具涌向河边,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都有收获。有个人抓了一条很大的大鱼,高兴地抱着鱼就往家跑,沿街的人们还都为他喝彩。回到家放下鱼,他才发现自己是光着身子跑了一趟街。象这样的小故事会不胫而走,家乡的河慢慢地也就有了鱼河这个象征富庶的好名字。大河,滋润着两岸的土地,也滋润着我的这颗童心。当父母允许我独立下地割草时,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长满野草的河边岸坡。那里除了青草多以外,还可以避开惹事生非的小朋友们,享受平静;在那里可以近距离地欣赏纤夫们的号子和划一的步伐,感受力量;在那里可以欣赏那碧空下的孤帆远影,享受那特有

13、的孤寂和静谧。运气好的话,在那里还可能挖到一窝老鳖蛋。人,总要告别自己的童年,而我只是一步一回首地与童年时代渐行渐远。 直到今天我童心仍在, 只不过自己是一个长老了的孩子而已。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过后, 我的童年时代和故乡的河, 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今天的我,只是童年的放大样:热爱风光、恋乡爱土、尊老敬贤,喜欢绘画、热爱文学、倾心诗歌;耐得寂寞、勤于思考、尽力而为这些都孕育和萌发于童心之中!二、人河苦斗二、人河苦斗大运河是我的老师,它让我开阔了眼界、经历了灾难、增长了勇气。风光旖旎的大运河还有另一副面孔:巨大

14、的流冰,突发的洪峰,摧堰决堤,洪水泛滥!因此,我经历、见证了“人河苦斗”历史画卷。冬天来临,有时河水会变的有些粘稠,仔细看时就会发现水面生成了一层冰针,这是流冰的前奏。随着气温下降河面上就会出现大量的浮冰,浮冰越来越多,冰块越来越大,很多像打麦场大的冰块,相互碰撞着推挤着向下游涌去这就是流冰, 这是大河力量的一种有形地展示。这时再有一夜的北风,流冰就会阻塞河面叉(封)河了。 大河好像也有累了的时候, 现在需要休息一下。 可是渡船停了航,两岸人们的交往就成了问题。大胆的人开始试探冰的强度,一旦冰道开通,大河就变成了路路通。虽然每年的封河开河期间常会有人掉入冰窟,踏冰过河的人们仍是络绎不绝,这既是

15、对自然的无奈,也是一种抗争。防汛,是年年要面对的一件大事。南运河的来水有三条:一是由临清市汇入的通惠河,二是发源于河南省北部的卫河,三是发源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漳河。漳卫河都发源于广大的太行山区,在河北馆陶县汇流。漳卫河上游山高水急易形成洪峰,自古就是一条恶水。春秋时的西门豹就是因治理漳河而古今闻名。北方气候春旱夏涝的特点,助长了河水的肆虐。每当各河来水,洪峰叠加时,我们沿河一带的村庄就处在洪水的威胁之下,防汛就成了万众共举的生命保卫战。洪峰,说白了就是河水迅猛上涨。开始,漂浮着黄色泡沫团和杂物的浑水流速加快。紧接着,急湍的水流迅猛上涨,宽阔的河面上会出现一些猪狗的浮尸、木料和大树。当河水涨到多半

16、槽时,左冲右突的河水开始冲刷河岸。 你站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河岸崩塌发出的轰响。洪水冲了右岸冲左岸拼命地增加着河床的弯度。一次洪峰过后,河岸有的地方要后退好几丈远,有的地方隆起大片的沙滩。河水虽不解失地农民的悲苦,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理解应是更深刻得多了。洪峰不漫出河槽,大堤以内满园的好蔬菜就可以上市换钱了,土地的主人们自然会松下一口气。如果河水继续上涨,园地的主人们会立即自动有序的组织起来,日夜加固堰坝,实施集体自卫。努力加上幸运有时也会成功,但是更多的是失败。有一次,我站在大堤上,看对岸河东口村的人们抢险护堰:几个人打桩固坡,更多的人运土加高堰坝。突然河水把堰坝推开一个大豁口,眼看着打桩的人们被水卷走了,其他人顺堰狂逃。转眼间,河水漫过大段的堰坝,淹没了大片的庄稼,远处的房屋在慢慢地倾斜,紧接着升起几股烟尘,烟尘散落后房屋都不见了。没用吃顿饭的功夫,几百亩的大月洼就变成了洪水的通道。大洪水可以轻而易举地荡平所有的堰坝,在两岸大堤之间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