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论文黄孝纾生平、创作与学术成就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09437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论文黄孝纾生平、创作与学术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学论文黄孝纾生平、创作与学术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学论文黄孝纾生平、创作与学术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学论文黄孝纾生平、创作与学术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学论文黄孝纾生平、创作与学术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论文黄孝纾生平、创作与学术成就(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孝纾生平、创作与学术成就 摘 要:黄孝纾以其超群的才力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即享誉文坛画 苑,时有诗、书、画“三绝”之称。他在词与骈文方面的成就,也受到文学史家的一致推崇。在 1934 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他曾两度任教于山东大学,达二十年之久,在学术研究方面著述颇丰。 但由于他的词章旧学与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潮流有诸多的不同,也由于他在政治运动中过早地 离开了人世,以致声名湮没,多年来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关注像黄孝纾这样几被遗忘的 一代才人,应当是我们今天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关键词:黄孝纾;沤社;青鹤;青岛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中文系曾有过一位才华横溢的全才人物,他就是黄孝纾先生。他的诗词文

2、章、 绘画、书法,均达到了很高的造诣,有“三绝”之誉,他在古文献学、版本目录学、古典文学、 金石学及文物鉴定等领域也有相当高的造诣,受到时辈雅重,享誉学林。20 世纪 50 年代,山东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授中,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黄(孝纾),有“五岳”之 称。但今天似乎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黄孝纾这个名字,不仅老百姓,就是国内的学术界,了解黄 孝纾的人也已经不是很多。笔者近年来有幸拜读黄先生的部分词章,并对他的生平学术有点 滴的了解,追思先贤,怅惘之余,草就此文,简要考察黄孝纾生平、创作与学术成就,希望能引起 学者们的注意。一黄孝纾,生于 1900 年 8 月,字公渚、士

3、,号匑庵、匑厂,别号霜腴、辅唐山民、灌园客、沤社 词客、天茶翁等。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人。其父黄曾源(),字石荪,号槐瘿,清末进士,光绪 六年(1880)授翰林,曾任监察御史,因耿直敢谏,受权贵排挤,外放徽州知府,后调至山东,任青州 知府,两任济南知府,居官颇有政声。宣统退位(1912)后,举家迁居青岛,寓居湖南路 51 号。黄 曾源学识渊博,诗文兼擅,非常注意对子女的教育。他移居青岛时,就带有四部丛刊等古 籍万余卷。其藏书占了一层楼,并被命名为“潜志堂”。这为黄孝纾兄弟幼年学习提供了极 好的条件。因此,黄孝纾自幼即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经学、考据、训诂、书画和诗词等 方面,均显示出过人

4、的天赋,有“岭南才子”之誉,与弟黄孝平、黄孝绰并称“江夏三黄”,兄弟 三人著有黄氏三兄弟骈俪文集 。黄孝纾的少年时代,在青岛度过,他自称“少长山麓(笔者 按:指崂山),日对三标、石门诸峰”。1924 年,黄孝纾移居上海。当年冬天,著名藏书家刘承 干()在家乡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购地二十亩,斥金十二万”,历经五年建成了嘉业堂藏书楼。 嘉业堂十几年来收集的数万卷图书,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整理,黄孝纾接受了刘承干之聘,在 1924 年至 1934 年的十年里,为刘承干主持嘉业堂,得以博览群书,亲见各种宋元珍本,特别是 大量的明清刻本,为他的版本目录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由于南浔距上海只有二百里,刘承干 本

5、人也长期住在上海,这十年间,黄孝纾在完成嘉业堂工作之余,常常参与上海的文士集会活 动,同时还在上海南洋公学、上海暨南大学兼任教职。其间他曾从一代宗师陈三立受业,学习 古典诗词,并得到词学大师况周颐的指点。与陈三立()、朱祖谋()、潘飞声()、夏敬观()、吴 昌硕()、诸宗元()等老一辈诗人词家雅集,以诗酒相酬唱。1930 年,与夏敬观等在上海结成沤 社,作诗填词,活跃于文坛。沤社每月一会,参与者有朱祖谋、潘飞声、林葆恒(1872?)、杨铁 夫()、冒广生()、叶恭绰()、郭则 ()、陈方恪()、赵尊岳(1897?)、龙榆生()等 29 人,前后集 会 20 次,填词 284 阕,直至 1931

6、 年朱祖谋去世,才告一段落。1932 年 11 月 15 日,由陈一任总编纂的青鹤杂志创刊于上海,这是一份同人刊物,依照 陈一的说法,“本志之作,新旧相参。颇思于吾国固有之声名文物,稍稍发挥,而于世界思想潮流,亦 复融会贯通”。而从杂志后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主要成分将为国学谋硕果之存”。杂 志创刊号首页还列出了 105 位“特约撰述”,其中包括陈衍()、章太炎()、丁福保()、于右任()、章士钊()、黄节()、冒广生、夏敬观、袁思亮(1881?)、傅增湘()、叶恭绰、潘飞声、刘承干、 蒋维乔()、钱基博()等老一代名流,而黄孝纾、黄孝平兄弟年辈虽晚,却都名列其中。陈一()出身于名门望族江西新

7、城陈氏,自己又兼擅诗画,在当时极具号召力,与他共同编辑 青鹤的也大都是世家之后、才力超群者。其中李宣龚()、夏敬观、袁思亮、冒广生、 叶恭绰、汤漪()、黄孝纾、章士钊等人,与他交往尤为密切。从青鹤所登的“鬻文润例” 可知,陈一的卖文价格是碑传三百元,序记、寿序二百元,题跋二十至三十元。夏敬观、黄公 渚、杨云史()跟他一样。按照当时的惯例,骈文的价格还要加倍。而黄孝纾的骈文在当时是 一流的,近现代著名词论家冯煦()把他与李详()、孙德谦()并列为骈文三大家;钱基博现代中 国文学史(增订本,世界书局 1936 年出版)所谓骈文四大家,则是在这三人之外,又增加了刘 师培。陈柱()四十年来吾国之文学略

8、谈(1936 年交通大学 1936 年出版),全书分五章,在 “骈文”、 “诗”和“词”三章中,也都有专门的篇幅论及黄孝纾。夏敬观 1931 年 2 月刊行的汉 短箫铙歌注,都是由黄孝纾作序。由于黄孝纾骈文创作的声望,当时有不少名家著作都请他作序。如陈乃乾所辑清名家词 、蔡莹味逸遗稿卷三连理词杂剧 、夏敬观汉短箫铙歌注,都是由黄孝纾作 序。黄孝纾的画也颇受时人重视,30 年代初,陈一江西故宅在战乱中被毁后,曾请汤涤()、夏 敬观、黄公渚三人“各为一图,以记哀思”,后来黄孝纾与夏敬观、陈一还曾出售合作扇面,并 与当时著名的国画家汤涤、陈曾寿()、夏敬观、叶恭绰、黄宾虹()等组成上海“康桥画社”,

9、历 年举办画展,受到画界好评。可见他不仅在当时文坛享有盛名,在书画界也有很高的地位。因 此当时与他交游者多为一时名流,如他与夏剑丞(夏敬观,字剑丞)、李拔可、庐冀野、梁鸿志、 李国杰、李宣倜、黄浚等七人在上海结八人“饭社”,与谢国桢、谭正璧诸人也过从甚密 。二1934 年,嘉业堂盛极转衰,刘承干开始零星卖书。在这种情况下,黄孝纾回到了离别十年的 青岛,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讲授古典诗文,与闻一多、梁实秋、黄敬思、张煦、 洪深等知名教授共事。黄孝纾讲课,注重古文写作和作诗填词的实践活动,受到学生好评。 1936 年 1 月,山东军阀韩复榘借故将山东省协助山东大学的经费每月减为 1.5 万

10、元(原为每 月 3 万元),学校陷入困境。这年 3 月,校长赵太侔愤而辞职。7 月 9 日,教育部下令由林济青 代理山东大学校长。林济青曾任私立齐鲁大学教务长兼代理校长,时任山东省府委员。此人 官气十足,政客军阀作风严重,引起一部分教师的不满,加上国难当头,时局动荡,一些知名教授 相继离校,黄孝纾也在此时离开山东大学而移居北京。1937 年,原沤社成员郭则 移居北京结瓶花簃词社,黄孝纾与关赓麟()、夏孙桐()等成为该 社中坚。一些文章称黄孝纾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一度任北京艺专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当在这一时期。1946 年春天,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次出任校长。他到任后,立即通 过多

11、种渠道聘请了包括原山东大学教授在内的一批知名学者,黄孝纾也在被聘之列,与他同时 被聘的还有朱光潜、老舍、游国恩、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丁山、赵纪彬、杨向奎、 萧涤非、丁西林、杨肇、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贻诚、王恒守、李先正、刘遵 宪、朱树屏、严效复、杨宗翰、郑成坤、李士伟、沈福彭等一批名人。从此以后,黄孝纾 再未离开过青岛。对于黄先生在此后十余年里的相关事迹,我们知道的并不多,故只能仅就笔 者所知,略述于下。1946 年以后,作为山东大学的教授,黄孝纾先生享有较高的待遇,据有些资 料介绍,他当时每月的学术研究补助费为 5 万元,同赵太侔、王统照、杨向奎、童第周、曾呈 奎、何作霖、李文庵、陈

12、瑞泰等教授一样。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他还担任过青岛市政协 第二届(1959 年 5 月至 1963 年 10 月)与第三届(1963 年 10 月至 1966 年 4 月)委员和常委、 山东省美协会员、青岛市文联常委等。青岛大学郭同文教授回忆黄孝纾说:“五十年代中期,我在文学馆教室听他讲中国文学史课,他是我最敬爱的老师。精通韵律,喜吟诵,在课堂上评赏名章佳句,把原作之妙趣神韵表达 得活灵活现,深受学生欢迎。 ”大约在 20 世纪 40 年代,黄孝纾还与潘天寿、俞剑华、王雪涛、 李苦禅等画家共同举办过画展,受到好评。1962 年 8 月,山东省文联、山东省美协和青岛市 文联联合邀请了京、

13、沪、宁、鲁四地数十位著名画家在青岛召开中国画风格讨论会,黄孝纾 与另外七位画家合作完成了一幅秋光图,画中包括了王个簃的桂花,孙雪泥的鸡冠花,江 寒汀的花枝红果,关友声的礓石,王天池的凤仙花,王企华的菊花,于希宁的竹子,黄孝纾的题诗 和跋语。诗曰:“翛翛凤尾偃奇礓,黄菊披离独傲霜,自是一年秋光好,百花齐放占年芳。 ”另有跋 语:“壬寅夏遣暑青岛,雪泥、个簃、寒汀、友声、企华、希宁、天池合写,匑庵题。 ”这幅国画 有幸被保留下来,2005 年,山东一批老书画家传看之后,感慨颇深。1958 年秋,山东大学的主体部分迁往济南,黄先生因健康欠佳,且喜爱崂山风景,仍留在青岛 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并指导古代文

14、学研究生。黄先生精通文物字画,当年常为博物馆和一些民 间收藏者作鉴定,这本是尽己之长,助人为乐之举,没想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的“四清运动” 中,却被诬以莫须有的罪名。1964 年,黄先生以 64 岁高龄前往济南接受批判,会后即自缢身亡。三黄孝纾先生身后留下的著作,计有欧阳永叔文(选注本,商务印书馆 1933 年版,收入 万有文库第一集 0820)、 匑厂文稿六卷(1935 年铅印,陈三立题签,后收入台湾近代 中国史料丛刊一编 0726)、 匑厂词乙稿(线装一册,民国间排印本,纴海楼丛刻之一)、 楚词选(与陆侃如、高亨合著,中华书局 1957 年版)、 欧阳修词选译(作家出版社 195

15、8 年版)、 崂山集(诗歌部分有 1952 年油印本,词部分有 1962 年油印本,后收入台湾近代 中国史料丛刊二编 0038)等。此外,他选注的玉台新咏 、 周秦金石文 、 两汉金石文 、 三苏文 、 黄山谷诗 、 司马光文 、 钱谦益文 、 晋书等八种普及性著作,收入王云 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该丛书由商务印书馆于 1926 年至 1948 年陆续出版,丛 书共收文学类选注本 56 种,黄先生的著作占到了总数的七分之一。他的天问达诂亦有 写本印本行世。由于酷爱崂山山水,黄孝纾不仅有“辅唐山民”(崂山,一名“辅唐山”)的别号,而且他每年都要 数次去崂山游览,以画笔描摹崂山美景,完成了

16、百幅崂山山水画。 崂山集一书则是他歌咏 礼赞崂山的文学创作集,该书主要描写崂山的自然美景,分为诗、词、文三部分,各部前皆有 题词,题词作者有叶恭绰、瞿宣颖、龙元亮、许宝衡、夏仁虎、王琴希、朱西溪、吴则虞等 著名词人和学者。正文系据作者手稿影印。篇后有黄云眉、张伯驹等人的评语。据书末王 则潞跋,本书有文 13 篇,诗 137 首,词 135 首。其中词作部分叶恭绰的题辞称:“综读全卷,以一 人之词,遍咏一山之胜,至百十阕,昔人无是也。 ”又说:“余诵古人之词,至万余首,不得不推此为 苍头异军,不但于沤社拔戟,自成一队而已,山水有灵,定惊知己。 ”龙元亮题辞也称赞:“并世词 流,允推独步矣。以唐宋歌儿传唱之杂曲,写万壑千岩之胜境,千年来,无若兹集之富艳精 工者,名山馨业,传后无疑。 ”对其词作称赞有加,评语也甚为中肯。词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 是这种体裁本是以表现男女艳情为本色,所谓“词为艳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