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类学术论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09417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3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类学术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心理学类学术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心理学类学术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心理学类学术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心理学类学术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类学术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类学术论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才子城学术论文下载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京)2011年10期心理学类学术论文:从风险决策中的多次博心理学类学术论文:从风险决策中的多次博 弈到单次博弈弈到单次博弈量变还是质变?量变还是质变?孙红月/苏寅/周坤/李纾【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孙红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苏寅,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周坤,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300;李纾,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内容提要】【内容提要】诺贝尔经济学奖

2、获得者Samuelson于1963年发现人们在单次和多次博弈条件下决策行为不一致。文章综述了两种博弈条件下人们决策行为的差异并质疑了这种差异的传统理论解释机制。描述或预测决策行为的风险决策理论其实只采用了一种评价法则期望法则,始终没有跳出“最大化”的窠臼。基于实验证据,我们推测,多次博弈时人们遵守了期望法则,而单次博弈时人们所遵循的是非补偿性法则。从多次博弈到单次博弈,不单单是一种博弈次数上的变化(量变),而是代表了从期望法则(补偿性法则)到非补偿性法则两种策略之间的转变(质变)。最后,文章介绍了单次、多次博弈问题在医疗、应急管理以及投资领域的体现,并呼吁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单次、多次博弈问题。【

3、关【关 键键 词】词】多次博弈/单次博弈/风险决策/期望法则1、引言1、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常常面临和概率有关的风险决策。有时我们面临的是只发生一次的风险事件,有时我们面临的是重复多次的风险事件。例如,去二手市场买车,假设买到的车性能不好的概率是1/5,当我们决定是才子城学术论文下载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京)2011年10期否为自己买1辆车和是否为公司买100辆车时,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决定。因为如果买1辆车,那么不管买到的车性能不好的概率是多少,我们都只能得到两种结果,一种是买到好车,另一种是买到性能不好的车。而如果买100辆车,1/5则意味着100辆车里有20辆是性能不好的车

4、。再如,假设某种药物治疗有1%的可能产生副作用,当医生决定是否将这种药物治疗实施于1个病人还是100个病人时,可能做出不同的决策。如果此药物治疗只在1个病人身上实施,就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没有出现副作用,一种是出现副作用。如果此药物治疗在100个病人身上实施,1%则意味着100个病人里有1个病人将遭受到副作用的伤害。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那么只发生一次的风险事件和重复多次的风险事件究竟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呢?本文尝试就这个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述评。2、规范性理论学家眼中的问题2、规范性理论学家眼中的问题在风险决策领域,规范性决策理论(normative decision theo

5、ry)假定,人们会按照补偿性法则(compensatory rule)作决策,即根据一个风险选项的总价值或总效用(概率和可能结果的乘积之和)做出决策(Kahneman Ross, 1999)。无论这些争论孰是孰非,以上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引发了更多的研究者开始探寻多次博弈与单次博弈之间的差异。3、多次博弈与单次博弈差异的实验证据3、多次博弈与单次博弈差异的实验证据之后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博弈次数的不同确实会导致人们做出不一样的决策,说明Samuelson同事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3.1 多次博弈比单次博弈更遵循期望价值理论才子城学术论文下载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京)

6、2011年10期最早关于风险决策的理论,是17世纪两位法国数学家Pascal和Fermat所提出的期望价值理论(expected value theory),包括期望效用理论在内的规范性决策模型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该理论认为,一种结果为(x,1,x,n)和出现相应结果的可能性为(p,1,,p,n)的风险选项的吸引力是由其期望价值(expected value,简称EV)EV=x,ip,i决定的(Machina,1987)。研究表明,人们在多次博弈时比单次博弈时更遵循补偿性法则,简单的期望价值理论就能够很好的预测人们的行为。在多次博弈条件下,人们偏爱具有较大期望价值的混合博弈(既包含风险收益

7、也包含风险损失的博弈)(DeKay Keren, 1991; Klos. Weber, Langer Li, 2003; Montgomery Redelmeier Wedell Redelmeier Keren, 1991; Klos, Weber, Langer Li, 2003; Montgomery Redelmeier Wedell DeKay DeKay, et al. 2000; Hux, Levinton, Spranca, Minsk, DeKay, et al., 2006; DeKay Benartzi Thaler, Tversky, Kahneman, Zikmund

8、-Fisher, Sarr, Cohen, 1996)。类似地,在应急管理领域,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是统计意义上的最优方案,但在危机来临时,应急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则属于单次博弈。基于此,孙红月等人(2009)通过考察被试在正负两种框架下对6对应急预案的选择偏好,研究了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之间的行为差异。结果发现,人们可以根据多次博弈的结果制定出基于期望价值原则的最优预案,但并不会切实地将其应用于单一的突发事件。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由于政策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所产生的不良后果,政策制定和实施之间的差距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这也将成为今后心理学以及管理等相关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6、研究展

9、望6、研究展望在风险决策的理论研究中,20世纪以来的主流经济学始终坚持“理性人”假设,认为人类具有稳定而持续的偏好,人们据此做出各种理性的行为决策。但从上述关于多次博弈的研究推论,从多次博弈到单次博弈,不单单是一种博弈次数上的变化(量变),而是代表了从期望法则到非补偿性法则这两种策略之间的转变(质变)。在以后的研究中,研究者不应再将两种博弈形式都放在规范性决策理论的框架下,用期望法则去判定人们的行为是否合理,而是应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两种博弈形式。若能认识到这点,将会更有助于我们对单次、多次博弈问题的理解。近年来一些学者在决策与推理的研究中提出双系统(dual-process)作用模型,这或许

10、能为解释单次和多次博弈的差异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双系统作用模型,即基于直觉的启发式系统(heuristic system)和基于理性的分析系统(analytic system)(孙彦,李纾,殷晓莉, 2007;Smith Trimmer, et al., 2008; Frankish, 2010)。启发式系统更多地依赖于直觉,并行加工且加工速度较快;分析系统更多地依赖于理性,串行加工且加工速度慢,主要基于规则进行。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测,人们在单次博弈时是在启发式系统的指导下进行的,而多次博弈时人们更多地使用了分析式系统?当前,脑成像技术的出现,为风险决策研究提才子城学术论文下载 来源:心理科学

11、进展(京)2011年10期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工具,有助于进一步探索人类决策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研究者可以借助神经科学手段,从神经生理层面揭示导致单次、多次博弈行为差异的原因及作用机制,例如对双系统作用模型能否解释单次、多次博弈差异的检验。同时,由于单次博弈和多次博弈之间存在差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由于这种差异所带来的损失和失误,如以上提到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之间的差距,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将多次博弈问题应用于现实生活,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Samuelson为后人留下的这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引发了学者将近半个世纪的争论。但近年来,这方面研究有些阶段性停滞,希望借此机会呼吁国内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单次

12、、多次博弈问题。以上心理学类学术论文由才子城网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会及时删除。【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李纾.(2001).艾勒悖论(Allais Paradox)另释.心理学报,33(2),176181.2李纾,毕研玲,梁竹苑,孙彦,汪祚军,郑蕊.(2009).无限理性还是有限理性?齐当别抉择模型在经济行为中的应用.管理评论,21(5),103114.3苏寅,李纾.(2010,10).从一次到多次,风险决策的眼动研究,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分组报告论文,上海.4孙红月,饶俪琳,周坤,李纾(2009,11).最优应急预案:制定和实施的本质差异.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分组报告

13、论文,济南.5孙彦,李纾,殷晓莉.(2007).决策与推理的双系统才子城学术论文下载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京)2011年10期启发式系统和分析系统.心理科学进展,15(5),721845.6孙悦,李纾.(2005).澳门人的风险知觉与赌博行为.心理学报,37,260267.7汪祚军,李纾.(2012).对整合模型和占优启发式模型的检验: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眼动研究证据,心理学报,印刷中.8汪祚军,欧创巍,李纾.(2010).整合模型还是占优启发式模型?从齐当别模型视角进行的检验.心理学报,42(8),821833.9Aloysius, J. A.(2007). Decision making i

14、n the short and long run: Repeated gambles and rationality. British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Psychology, 60(1),6169.10Arrow, K. J.(1982). Risk perception in psychology and economics. Economic Inquiry, 20(1), 19.11Asch, D. A., & Hershey, J. C.(1995). Why some health policies dont make

15、sense at the bedside.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22, 846850.12Barron, G., & Erev, I.(2003). Small feedback-based decisions and their limited correspondence to description-based decisions.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16, 215233.13Bellemare, C., Krause, M., Kroger, S., & Zhang, C.(2005).

16、 Myopic loss aversion: Information feedback vs. investment flexibility. Economics Letters, 87(3), 319324.才子城学术论文下载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京)2011年10期14Benartzi, S., & Thaler, R. H.(1999). Risk aversion or myopia? Choices in repeated gambles and retirement investments. Management Science, 45, 364381.15Cohen, B. J.(1996). Is expected utility theory normative for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Medical Decision Mak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