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检查在口腔黏膜白色病变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509144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辅助检查在口腔黏膜白色病变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辅助检查在口腔黏膜白色病变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辅助检查在口腔黏膜白色病变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辅助检查在口腔黏膜白色病变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辅助检查在口腔黏膜白色病变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辅助检查在口腔黏膜白色病变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辅助检查在口腔黏膜白色病变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辅助检查在口腔黏膜白色病变病理诊断中的意义研究姓名:裴婧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口腔基础医学指导教师:卓夏阳20090501摘要摘要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 O L P ) 、盘状红斑狼疮( D L E ) 和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 C H C ) I 拘组织化学改变,探讨免疫球蛋白( I g ) 和补体( C ) 在这几种1 2 腔粘膜白色病变中的表达。以期找出对口腔黏膜白色病变有辅助检查意义的更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运用P A S 法、P A S M 法、M a s s o n 法和免疫组化非生物素二步法对2 0 例O L P 、1 9 例D L E 、1 7 例

2、C H C 进行检测,并以正常口腔黏膜作为对照,观察其镜下改变,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O L P 组和D L E 组中,P A S 和P A S M 法示基底膜粗细不均,断裂或消失。在C H C 组中,基底膜大部分完整、连续。P A S M 法检出真菌的例数显著多于P A S 法( P 5 0 或阳性细胞数2 5 5 0 且深在分布。2 4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输入S P S S l 3 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校正卡方检验,遇小样本资料采用F i s h e r 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a = 0 0 5 ,P 0 0 5 ,b 与c 相比P 0 0 5 ,b

3、 jc 相比P 0 0 5 ,b 与c 相比P 0 0 5 ,a 与c 相比P 0 0 5 b 与c 相比,P 0 0 5 ,b 与c 相比P 0 0 5 ,i t 与c 相比P 0 0 5 ,b 与C 相比P 0 0 5 ) ( 见表3 8 ) 。表3 8M a s s o n 染色与免疫组化法检测出免疫复合物的比较1 2第4 章讨论第4 章讨论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能导致重度异常增生或者恶型引,口腔扁平苔藓和盘状红斑狼疮是癌前状裂9 1 ,O L P 有可能与一些系统性疾病有关【l o 】,约5 的D L E将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 y s t e m i cl u p u se r y

4、t h e m a t o s u s ,S L E ) 1 1 1 】。因此口腔黏膜白色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其重要,且病理学诊断对黏膜病的分型及转归的判断具有较大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口腔黏膜白色病变中存在着两病共存现象【1 2 】,更增加了诊断、鉴别诊断的复杂性。在病理诊断中,常规H E 组织切片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使特定组织显示特殊颜色,缺乏特异性。虽然可借助电镜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但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及昂贵的试剂、仪器,不利于中小医院推广。而特殊染色不受以上限制,操作简单,能解决很多H E 染色不能解决的难题。4 1P A S 和P A S M 在诊断口腔

5、黏膜白色病变中的意义口腔黏膜上皮与固有层之间的基底膜( b a s e m e n tm e m b r a n e ,B M ) 厚约1 4I Im 。主要成分有层粘连蛋白、糖蛋白、胶原纤维。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可以将基底膜清晰地显示出来。P A S 染色原理是过碘酸将多糖、粘蛋白、糖蛋白等物质中的二羟基氧化转变为二醛基,与雪夫氏试剂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染液。P A S M 染色的原理为复合多糖体中相邻的羟基被过碘酸和铬酸氧化成醛基,醛基能把乌洛托品硝酸银复合物还原为黑色的金属银【l3 1 。在P A S 染色中,我们发现O L P 和D L E 的基底膜有明显的改变:如粗细不均,基膜下

6、方出现阳性染色的絮状物;形成上皮下疱时,基膜与基底细胞底面分离;液化明显时,连续性中断甚至消失,这与之前学者采用电镜观察的结果相类似【1 4 , 1 5 】。O L P 和D L E 基底膜区的变性说明两种病变的基底膜区都是病损累及部位,在组织病理学上均归类于苔藓样损害( 1 i c h e n o i dd i s o r d e r s ) 1 1 6 J 。P A S M 法显示基底膜的结果与P A S 法相同,并且能清晰显示病变的固有层网状纤维或弹力纤维断裂、排列紊乱。C H C 中的l 例H E 组织切片的上皮表层见微小脓肿,怀疑有真菌感染,采用P A S 染色后并未发现菌丝,行P

7、A S M 染色,镜下观察到上皮表层有菌丝垂直插入微小脓肿区内( 见附录A :图A 2 2 - 2 3 ) 。第4 章讨论通过对2 种检测真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P A S M 法显示真菌效果比P A S 法好,与之前学者的实验结论相似f l7 1 。P A S M 法虽然操作过程相对复杂,但能清晰地显示真菌,效果直观、易于拍照,为确诊真菌感染提供了优美的形态学图片。4 2M a s s o n 在诊断口腔黏膜白色病变中的意义M a s s o n 染色法主要用于区分胶原纤维和肌纤维,而在肾穿刺活检标本中用于显示肾小球沉淀的免疫复合物、基底膜及胶原纤维等【1 8 】。M a s s o n

8、 染色法显示的免疫复合物,与同一患者免疫荧光观察结果基本一致,也弥补了免疫荧光染色中的荧光易淬灭,不易保存等不足,利于在光镜下观察免疫复合物,是免疫荧光染色的必要补充。另外,判断组织特异性着色,主要以生成的反应物在原位沉淀,着色深,易鉴别,且不溶为细沉淀,保证定位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以便回顾性观察和研刭1 9 】。本课题借鉴对于确定抗体介导或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来说是重要检查手段的M a s s o n 染色法【2 训,研究1 :3 腔黏膜白色病变的基底膜、胶原纤维、肌纤维以及免疫复合物,从而探讨病变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在O L P 和D L E 中,我们发现有些病例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9、断裂破坏。在C H C中,胶原纤维排列较为正常。在D L E 中,肌纤维萎缩的例数较多,与O L P 和C H C相比有显著差异( P O 0 5 )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认为C H C 的病变特点主要在上皮层,如过度角化、微小脓肿的形成、棘层增生;O L P 病变重点表现在基底膜区( 包括基底膜、上皮深层以及固有层浅层) ,如基底层细胞和基底膜液化变性、炎细胞浸润带等;而D L E 病变波及范围较广,除包括上皮层、基底膜区外,还一直延续到固有层深层、粘膜下层,甚至影响肌层。4 3 免疫组化二步法在诊断口腔黏膜白色病变中的意义O L P 和D L E 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2 1 盈l ,主

10、要为I I I 型超敏反应,可能是由于基底膜区抗原性质的改变,引起免疫复合物沉积于B M Z ,造成损伤。检测组织中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可以利用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或抗C 3 抗体检查免疫复合物中的I g 或C 成分【2 3 】。1 4第4 章讨论免疫组织化学(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c m i s t r y , I H C ) 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应用于组织化学,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或抗原) 对组织内抗原( 或抗体) 或其他物质在镜下进行定性、定位及定量检测,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定位准确、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和适用性强等优点。S c h

11、i e d t t 4 】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O L P 、D L E 和O L K ,发现I g 和C 3 在D L E 中B M Z 的表达明显高于O L P 和O L K ,认为I g 的沉积是鉴别D L E 、O L P 和O L K 的重要特征。刘宏伟等人【2 4 1 用D I F 检查结果显示:D L E 的免疫球蛋白I g G 荧光抗体B M Z阳性率显著高于O L P ,且在D L E 中形成狼疮带。O L P 的F g 在B M Z 沉积的阳性率显著高于D L E ,而O L K 中未见I g G 和F g 在上皮B M Z 的阳性沉积。认为D I F有助于O L K 、O

12、 L P 和D L E 的鉴别诊断。K o l d e 等【2 5 】对经链酶蛋白酶处理的O L P 的常规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荧光试验,观察到基底膜区F g 的沉积,上皮深层和结缔组织中的胶样小体I g M 阳性染色,提出此种方法是诊断O L P 的有价值的工具。但用于石蜡切片的免疫荧光法仍需要荧光显微镜,只能照相记录结果,且价格昂贵,不适合中小医院开展。此外,张水龙、曹宏康【5 , 0 】分别运用免疫金法和免疫金银法发现O L P 的B M Z有飑沉积,在D L E 的B M Z 有F g 、I g G 、I g A 、I g M 及C 3 的多元沉积,而O L K呈阴性反应,与直接免疫荧光

13、的结果相似,从而对O L P 和D L E 、O L K 等口腔黏膜病进行鉴别诊断。与以上方法相比应用石蜡切片的酶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所需设备和试剂花费低,技术相对简便易学【2 6 】。葛培岩等人【2 7 】运用P ! A P 法发现O L P 的B M Z有I g 和C 3 的沉积。余英豪【2 8 】等人曾经报道过E l iV i s i o n 免疫组化二步法用于肾穿刺标本染色,发现了系膜区的免疫球蛋白的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认为可以用于不同类型肾病的诊断。免疫组化非生物素二步法是免疫球蛋白与过氧化物酶联结成多聚体形式,使每一个抗体分子与多个酶分子相连,替代传统方法中的二抗和三抗,直接放大

14、抗原抗体结合的信号,同时,独特的聚合物辅助剂( P o l y m e rH e l p e r ) 还可以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抗原抗体结合的能力,有利于大分子的检测系统更好地结合所检测的一抗分子,所以是目前灵敏度最高的检测系统,与传统的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 s t r e p t a v i d i n - p e r o x i d a s e ,S P ) - - - 步法相比,具有简1 5第4 章讨论单、快速、敏感等特点。由于不再使用生物素,所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内源性生物素所造成的背景染色。本研究用免疫组化非生物素二步法检测了I g 和C 3 在三组口腔粘膜白色病变中的表达

15、,结果显示I g M 在C H C 、O L P 、D L E 的B M Z 以及结缔组织单核细胞中的表达依次升高,三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o 0 5 ) ,两两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 g M 在胶样小体中亦阳性表达,提示I g M 的敏感性更高。I g G 和I g A 在D L E 中B M Z 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 0 0 5 ) ,提示I g G 和I g A 在B M Z 的沉积对于D L E 的诊断来说更具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在D L E 的B M Z 的多元沉积现象比其它两组显著( P O 0 5 ) ,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5

16、6 】。D L E 的结缔组织中单核细胞的I g M 阳性表达数明显高于O L P 和C H C( P 0 0 5 ) ,且阳性浸润一直延续到固有层深层,有的围绕血管浸润。这也许可以解释D L E 的病变深在的原因,可能与阳性染色的单核细胞容易向深部浸润有关,组织深部也存在自身免疫反应。于是血管扩张,管腔增厚,胶原纤维水解、断裂,肌层也可出现萎缩。故可以推测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表达可以监测患者的预后,对术后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帮助。胶样小体( C o l l o i db o d y ) 是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嗜伊红的均质物质,又称c i c a t t c小体,有人认为其是凋亡的上皮细胞【27 1 ,也有学者认为病变组织炎症程度与胶样小体的形成有关,炎症越严重,形成胶样小体的可能性越大【2 9 】。本次实验发现,病变组织中的胶样小体P A S 、M a s s o n 染色阳性,I g M 亦阳性表达,表明有抗原性,可能是引起进一步免疫损伤的原因,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4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