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政府购买制度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08247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朝的政府购买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宋朝的政府购买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宋朝的政府购买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朝的政府购买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朝的政府购买制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朝的政府购买制度摘要:所谓政府购买,是政府为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以实施统治或提供服务, 使用性资金购买货物或劳务的行为。购买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政府消费物资的供应方式之一, 随着商品货币的发展,在宋代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形成了一整套制度。主要有设立了一些 职司购买的决策执行机构、确立了购买的预算计划制度、建立了价格反馈系统、采取了多 种付款方式、实行了招标承包的买扑制等。上政府购买的经验教训,对于当前的政府采购 制度和经济建设具有独特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宋朝;政府购买 一、政府购买的历史性发展 所谓政府购买,是政府为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以实施统治或提供公共服务,使用财政性 资金购买货物或劳务的行为。

2、本文所讨论的只限于购买货物。 在中国封建时代,政府是物质财富的一个庞大的消费者,政府消费是社会总需求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政府消费物资的供应渠道或曰获得方式大致有三:一是赋税,二是官营生产, 三是购买。古代社会的早期阶段,征调实物赋税及与之相联系的土贡制度,曾是政府消费 物资的主要来源,购买的数量很少甚至基本上不购买。马端临就说:“市者,商贾之事也, 古之帝王其物货取之任土所贡而有余,未有国家而市物者。籴者,民庶之事,古之帝 王其米粟取之什一所赋而有余,未有国家而籴粟者也”。1(文献通考自序 )政府利用 国有土地组织的生产(如屯田、营田)以及官营的手生产,也是其获得粮食、兵器、纺织 品、陶瓷、车

3、船等各类物资的重要渠道。随着社会生产和商品货币经济的进步,政府消费 的供应方式发生了相应变革,在征调实物和自产自用之外越来越多地求诸市、仰于籴,政 府购买逐步发展起来。 为满足政府的消费而购买粮食、战马等,至少在西汉就出现了。汉武帝时, “通西南夷道, 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 钱于都内”。此后,由于官僚队伍膨胀,在增加关东漕运的同时又依靠购买保证朝廷的粮食 供应。 “诸官益杂置多,徒奴婢众,而下河漕度四百万石,及官自籴乃足(唐司马贞按:谓 天子所给廪食者众,故官自籴乃足也) ”。在平定西羌的军事行动中, “车骑马乏绝,县官钱 少,买马难得”,

4、说明军队需要的马匹已部分购买了2(史记平准书 ) 。汉宣帝时, “岁 数丰穰,谷至石五钱,农人少利。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以能算功利得幸于上,五凤中,奏 言: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 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 又白增海租三倍。天子皆从其计”。3 (汉书食货志 ) 。南朝的商品经济水平较高,其政府购买的次数、种类都有增加,并出 现了“和市”的概念。 宋书武帝纪载:永初元年(420) , “台府所须,皆别遣主帅与民和 市,即时裨直,不复责租民求办”。有时政府购买的规模还较大。如齐武帝永明五年 (487)诏:“京师及四方出钱亿万,籴米谷丝

5、绵之属,其和价以优黔首。远邦尝市杂物非 土俗所产者,皆悉停之。必是岁赋攸宜,都邑所乏,可见直和市,勿使逋刻”4(齐书武帝纪 ) 。北魏后期,经常购买民粮以供军用,出现了“和籴”的专用名词。 魏书食货 志称:“自徐扬内附以后,仍世经略江淮。于是转运中州,以实边镇,百姓疲于道路。乃 令番戍之兵,营起屯田。又收内郡兵资,与民和籴,积为边备”。 但购买在政府消费的供应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则是唐宋时期、特别是宋代的事情。宋朝 政府为了满足其庞大的消费需求,利用禁榷专卖、商税、二税和官营业等途径聚敛来的巨 额资财,向民间购买物品,其数量之巨、规模之大、影响面之广、参与者之众、引起的商 业关系之复杂等等,都是

6、以往任何时代所不能比拟的。马端临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重大的 历史性变革,他说:“古之国用,食租衣税而已,毋得俟于籴也。平籴法始于魏李悝,然丰 则取之于民,歉则捐以济民,凡以为民而已,军国之用未尝仰此,历代因之。自唐始以和 籴充他用,至于宋,而籴遂为军饷边储一大事”1(文献通考市籴二) 。事实上不仅粮 食需要购买,宋政府消费需求的各种物品几乎无一没有购买的事例。两宋之交的周行己说: “物出于民,钱出于官。天下租税,常十之七,而籴常十之六。与夫供奉之物、器用之具, 凡所欲得者,必以钱贸易而后可”5(浮止集卷 1上皇帝书 ) 。当然,宋政府购买量 最大的还是粮食。 宋政府的粮食消费主要集中在京师和沿边

7、。北宋定都汴京,财赋物资仰给于东南漕运, 漕粮占其大宗。漕粮的来源有二税征敛,也有市籴购买。故文献中谈到漕粮的构成,往往 “租、籴”并列。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漕粮的籴买量逐步扩大。宋仁宗天圣四年 (1026) , “三司言:荆湖江淮南四路州军,米价每斗或七十至百文足,多言和籴场紧急,欲 得籴及万数,应副上供。伏睹咸平、景德年中,上供斛斗不过四百五十万,比至近年六百 五十万。乞于逐年上供数内酌中取一年为定额。诏三司,于上件年额船般斛斗六百万硕上 供数内,权减五十万硕,起自天圣五年后,每年以五百五十万硕为额,不得别致亏欠。 从之”6(宋会要辑稿食货 39 之 12) 。天圣初年的漕粮上供量比真

8、宗咸平、景德年间 增加了 200 万石,可以认为多数是靠籴买获得的。宋政府在东南大量市籴漕粮,甚至引起 当地粮价上涨,使朝廷不得不削减上供额。明道二年(1033) ,范仲淹说:“江淮诸路,岁 以馈粮,于租赋之外,复又入籴,两浙一路七十万石,以东南数路计之,不下三二百万石”7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12) 。如果东南的漕粮岁额以 550 万石计,则购买所得的二 三百万石已占到了 1/2 左右。王安石变法期间推行均输法,漕粮购买的比重更加增大8。 北宋为抵御辽夏,在河北、河东、陕西沿边三路地区屯驻重兵,其数量经常保持在全国 军队的 40%左右。三路军需粮草的供应渠道是当地赋税和购买,而以购买为主。

9、宋仁宗景 佑元年(1034) ,三司使程琳奏:“河北岁费刍粮千二十万,其赋入支十之三;陕西岁费千 五百万,其赋入支十之五,自余悉仰给京师”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14) 。此时,河 北方面早已与辽国和好罢兵,陕西方面与西夏的战争也处于间歇期,而河北军需的 7/10、 陕西的 1/2 已靠购买解决。康定年间,爆发了更激烈的宋夏战争,朝廷调兵遣将增援前线, 全军的半数左右集聚三路沿边,粮草购买随之剧增炖吣辏?047) ,三司使张方平说: “勘会陕西用兵以来,内外所增置禁军八百六十余指挥,约四十有余万人。本道财赋支 赡不足,募商人入中粮草,度支给还钱帛。比岁以来,三路入中粮草,度支给还价钱, 常至一

10、千万贯上下”7(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61) 。此后,沿边地区的购买粮草有增无 减。河北“并边十一州军,岁计粟百八十万石,为钱百六十万缗,豆六十五万石,刍三百七 十万围。并边租赋岁可得粟、豆、刍五十万,其余皆商人入中”7(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 184) 。则河北的购买量占了供应量的 90%以上。河东“十三州,二税三十九万二千余硕, 和籴八十二万四千余石,本路恃为边储,理不可阙”6(宋会要辑稿食货 39 之28) 。则河东的购买之数比赋税所得多二倍有余。 这些情况充分说明,购买已经成为宋政府消费需求的主要供应方式。虽然宋政府的购买 活动存在许多弊端,强制性的不等价交换十分普遍和严重,有些甚至逐步蜕变成了分文不 给的赋税征敛。但就总体而言,多数毕竟没有完全变成赋税,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交 换买卖的形式。 二、宋朝的政府购买制度 随着政府购买的发展,宋朝形成了一整套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