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论文论民国时期“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38502617 上传时间:2018-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研究论文论民国时期“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研究论文论民国时期“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研究论文论民国时期“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研究论文论民国时期“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研究论文论民国时期“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研究论文论民国时期“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研究论文论民国时期“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民国时期“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 【内容提要】1934 年国民当在江西开展了农村服务运动。当时的民 国江西农村工作者,从管教养卫 4 个方面开展农村服务工作,探索出了 1 套以政府主导、 服务农村为特点的传统乡村社会改造模式,力图从多方面推动江西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尽 管这种模式有其难以解开的死结,但仍是值得今天借鉴的农村改造模式之 1。 【摘 要 题】现代史专论 【关 键 词】民国时期江西/政府主导服务型模式/乡村改造 【正 文】1934 年国民当为了重建农村社会秩序并复兴农村经济,在江西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1 时间江西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江西乡村建设运动在全国很有特色。遗憾的是,到

2、目前为 止,研究民国时期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成果,如美国学者查尔斯海福德的中国的乡村建 设:晏阳初与平民教育运动 、郑大华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等等,研究地域多集中在河 北、山东、江苏等省,对此则很少提及,这种研究现状,同当时江西乡村建设运动在全国 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称的。本文拟对民国江西乡村建设措施之 1 的农村服务运动作 1 初步的 探讨,意在抛砖引玉。1、江西农村服务运动的发起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由于长期战争破坏和严重自然灾害摧残,江西农村已到了破产的 边缘。1933 年冬,在即将占领江西苏区之际,蒋介石授意全国经济委员会,请派国际联盟 的 3 位专家伯饶尔、郭乐逊和司丹朴赴江西考察农村

3、问题。3 位专家考察江西农村后,向 蒋介石建议:在江西设立 10 个农村服务区,开展农村教育、农业实验、农村卫生与合作社 组织工作。 蒋介石采纳了这 1 建议,指示全国经济委员会具体办理并从棉麦贷款项下拨 190 万元充作江西农村复兴费用,指定其中 50 万元为农村合作事业费,20 万元作农业院建 立费,30 余万元设立省卫生处,6 万元补助乡村师范,而以 35 万元作为办理 10 个农村服 务区的费用。 (P46)1934 年 811 月,由全国经济委员会驻江西办事处主持,选定临川之章舍,南城之尧、 丰城之冈上,新干之 3 湖,高安之藻塘,永修之淳湖成立服务区 6 处。1935 年 3 月全

4、国经 济委员会委派张福良为管理专员,来赣设立江西农村服务区管理处。同年 5 月,由管理处 主持再选定南昌之青云谱,吉安之敦厚,上饶之沙溪,宁都之石上成立服务区 4 处。至此, 10 个服务区全部建成。 (P37)10 个服务区的地点选择很有特色,分布于全省各地,交通上都非常便利,而且每个服务 区在本区域内均有代表性,能代表普遍的情形。服务区的这种选点布局说明,当时国民政 府是希望通过 10 个服务区的工作,而能影响于全省,做好了随时推广的准备。从管理体制来看,江西农村服务区先是隶属于全国经济委员会,后来又先后隶属于实业 部、农林部,是在国民当中央的掌控下进行工作的。江西农村服务区管理处,具体负

5、责江 西农村服务工作,规定江西省政府委员为管理处的当然委员,服务区管理处同时接受江西 省政府的领导,协调江西省教育厅、农业院、卫生处及农村合作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推动 服务区事业的开展。 (P39)从内部组织结构看,各服务区内部统 1 设总务、农业、合作、 教育、卫生等科组,由管理处向各服务区派干事 1 人,另由各关系单位及当地县政府与管 理处会商选派农业、合作、卫生、教育指导员各 1 人,以干事兼任服务区区长,可运用本 区所有社会资源,秉承管理处意旨,通盘计划、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整个服务区共有 10 余个工作人员。服务区既是各关系单位的 1 个派出所,又是 1 个农村服务事业的集合中心, 也

6、是县政府下面的 1 个地方行政机构。经费方面,各服务区成立时全国经济委员会拨款 35 万元,用作各服务区的开办费用和 经常性事业费。1936 年 7 月改隶实业部时,部拨经费减到 11.5 万元,后来由于抗战爆发, 实业部只发给 60的经费 (P40),服务区在经费上感到 10 分困难。好在这几年江西省地方 政府给了农村服务事业 1 定的支持,所拨事业费由原来的 8000 元增至 24000 元,而且农业、 教育、卫生、合作等各组工作人员之薪俸,也由省政府各机关负担,使各服务区得以撑持 下来。 (P40)改隶农林部后,中央经费仍照 6 成发放。经费困难 1 直是阻碍江西农村服务 事业发展的大问

7、题。农村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协助地方从事管、教、养、卫等基层工作,辅助农民改进生产和 生活。其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 3 个阶段。即 1934 年 3 月1935 年 11 月的兴起期,在这 1 阶段各服务区先后建立起来;1935 年 11 月1939 年 1 月的发展期,服务区的各项事业在 这 1 阶段得到了迅速发展;1939 年 1 月以后的衰落期,这 1 阶段,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 只有宁都石上、吉安敦厚、南城新丰尧 3 个服务区在照常工作,但因时局动荡不安、加上 经费严重缺乏,工作人员散失,事业规模在逐步缩小,其他 7 个服务区的服务事业则被迫 中止。2、江西农村服务运动的特点从全国的情况看,

8、民国年间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1 是梁漱溟倡导的 “乡村建设模式”,由乡村士绅阶层主导,采取在乡村社会确立新儒学的办法,来实现传统 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嫁接,以建立起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文化根基。2 是晏阳初倡导的“平 民教育模式”,以受过西方现代高等教育的爱国知识分子阶层为主导,采取平民教育的方式, 实现乡村民众的科学化和知识化,从而推动中国农村的现代化。3 是江西的“农村服务模式” ,由国民当政府主导,采取由上而下的方式,用行政组织和服务精神来促进乡村建设。同 当时全国其他省份的乡村建设运动相比较,江西农村服务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 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民国年

9、间,创办农村改进事业者,全国各处都有,但多属民间组织,自力经营,不能依 靠政治力量,以推行其工作。江西农村服务则不然,其动议来自国民当中央政府机关,其 工作在江西省政府领导下进行,其目的在于实现国民当中央和江西省政府对农村改进事业 的规划。所以服务区的工作,可视为就是当时江西省政府的工作。推行服务工作时,充分 利用政治力量,政府各级组织,各行政专员、县长等,都必须竭力协助服务区工作,不致 袖手旁观。至于区长及保甲长,则必须视其为本身之事,更是竭力从事推行。 “政府主导、 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的采用,使江西农村服务能够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的政治资源,争取 1 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当年大公报记者

10、徐盈对江西农村服务进行了长期的跟踪 报道,在最后 1 篇报道中得出结论说:“农村改进事业若是要获得真正的成功,是在政府给 予了这伟大的力量之后,1 般农民的生活才能得到实质的改善!改进工作也会达到最高的 水准!”3 2. 管、教、养、卫协调发展。江西农村服务工作者认识到:“农村社会之进化,须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力量 推进,决非某 1 力量能使之突进,务使农业、合作、教育、卫生、工业均配合于地方 自治内,彼此联系”,因此,他们力主“管教养卫连锁推进”。 (P39)在处理管教养卫之间关 系的策略上,各服务区的做法是:第 1, “由管入手”4 (P910),服务区首先建立各种组织, 把农民组织

11、起来,力图依靠农民自己进行农村社会改造。第 2,以教为先导,就是运用教 育的手段去促进服务事业的完成。比如,农业技术改良,优良品种推广、农村合作的开展、 医疗卫生事业的推进等等,都是通过教育手段去推动的。4 (P910)第 3,以养为基础, 就是把发展经济作为服务区的中心工作,力求使农民获得实惠,让农民在经济上得到发展, 在生活上有奔头。第 4,以全面改进农村社会和改善农民生活为根本目的。农村服务“目的在改善农民生活,改进整个农村社会” (P39),这就需要同时改造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和文 化,就要管教养卫全面推进。由管入手,是为了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培养自我改善生活、 发展经济的能力。其次是教

12、,教不限于识字 1 项,还包括向农民灌输改进生活之知识,并 使该知识能与农民生活发生密切关系,使农民学而即能致用。再次是养,养并不是给农民 以金钱,而是利用知识指导农民,使农民能自行努力以解决其本身生活问题。最后才是卫, 设法防范疾病、盗匪,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以达到农村社会的全面改进。3. 不急于求成,有“温良恭俭让”的服务精神。农村社会改进事业是 1 个渐进与不断发展的长过程,是 1 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当时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也对服务区的 工作人员说:“对诸位服务工作,余有 1 期望。即毋作皮袍子,当成猴子毛。欲使农村改进 事业,永久维持

13、,必须如猴子毛,紧贻猴身,长久不脱,故诸位在乡间,须作生发膏,使 农村改进事业,在农民身上生根方可”。5 江西农村服务区在制定服务原则时明确规定, “我们要使政治有服务的精神,同时要使服务有政治的力量,政治和服务 1 致步调,相辅进 行”。4 (P13)江西农村服务工作者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温良恭俭让”5 字方针。4 (P14)所 谓温,即和厚可爱、慈祥可亲。所谓良,即平易近人,入乡随俗。所谓恭,即对人对事, 处处敬谨。所谓俭,即奉公守法,廉洁自律。所谓让,即功则归人,过则归己。在工作中 “本此温良恭俭让精神做去”,通过自己艰苦细致的工作,不断拉近同普通农民的距离。当 时江西农村服务的工作者们

14、还非常“注意风气之造成”4 (P14),力求把改造农村的设计理念, 通过各种努力,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4. 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社会改造中的作用。当时在全国其他省份的乡村建设运动中,或多或少的都存在那种脱离农村实际、用城市 眼光和知识分子观念强迫农民改造农村社会的做法。相对而言,江西农村服务则具有较多 的“服务”色彩。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农村服务工作者坚持了这样 1 套做法:“农民不能, 吾人鼓励之,进行有障碍,即协助解决,事业乏经费,则介绍金融机关投资,若推而不动, 或动而不速,均委婉引导,任其循次渐进,决不越俎代庖,处处在培养农民自动能力,激 发互助精神,使之能自治、自学、自给、自卫,以至于

15、自强不息”。 (P40)他们持“温良恭 俭让”5 字方针,培植农民团体,把农民组织起来,随时随地注意当地人才之培养与训练, 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教育,使农民能担当各种农村改进事业,而谋自身生活之改进, 使各项事业之基础不在服务区而在农民。总的来看,民国江西农村服务运动,在实践中探索出了 1 套改造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独 特模式,这种模式可概述为:“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主要内涵是:注重发挥 国家、农村工作者和农民 3 个方面的积极性,力求管、教、养、卫连锁推进,既树立全面 改造传统乡村社会的远大理想,又充分考虑到农村社会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应该说这 是符合中国国情、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16、的农村社会改造的模式之 1。3、 “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与传统乡村社会变迁 “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尽管在江西实施的时间不长,但却给江西农村社会 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在 1 定程度上推进了江西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具体表现在:1. 暂时缓解了江西农村紧张的社会关系,使农村社会得到了 1 定整合。农村服务事业,将国民当政府主持的民政、教育、卫生、农业、合作等引入农村,使政 治与服务打成 1 片,使农村出现了“很有生气的征兆”6 (P47),因此农民与政府、地主之间 的矛盾在 1 定的程度上得以缓和。在农村服务运动中,服务区都建立了各种农民组织,如 村务改进会、青年励志团、妇女会、农艺团、农产会等等,基本上把各阶层的农民都组织 起来。在此基础上,服务区又开展了整治地方治安,维护地方利益,改良农村社会风俗等工作,如实行禁烟、禁赌、提倡集团结婚、破除迷信等等。特别是“在息讼、拒毒、风俗改 良、村容整理方面,尤为著有成效”。7 这就使农村社会得到了 1 定整合和动员,提高了 乡村社会的自治能力,为国民当在江西的抗战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