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要点之教育目的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74187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要点之教育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学复习要点之教育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学复习要点之教育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学复习要点之教育目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要点之教育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要点之教育目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复习要点教育学复习要点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一、概念: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二、意义与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意义a.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b.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c.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教育目的体现的。(二)作用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4 调控作用总之,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简答题)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一)教育目的:是对受

2、教育者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二)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三)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名词解释 ps 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最可靠的标准是教学目标。关系: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更为具体的概念,微观到每堂课、每个知识内容。Ps: 教育目的 VS 教育方针: a.方针包含的内

3、容比目的更多些; b.“目的概念”, 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办教育方面“更突出。四、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他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前提。(三)人们的教育理想;(四)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1.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2.旧式分共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

4、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五、(西方国家)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一)个体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本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了某个社会集团或者阶级服务。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奇、康德、马斯洛、萨特。(二)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 教育质量和效果可以可以用社会发展的各种指标来评价。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六、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简答题)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

5、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也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Ps: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义现建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义

6、世界建接人。(二)素质教育(全重点)(论述题)1.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2.意义(why 开展素质教育):a.注意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b.是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改的必然趋势;c.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3.内涵、特征(论述题)(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4.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1)端正教育思想,转变观念;(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此为教育观念的核心;(3)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4)改革考试制度;(5)提高校长、教师素质;(6)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运行机制。Ps: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