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74146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中公医疗卫生网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护理的部分知识以思考题的形式做了汇总,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思考题一】请简述护理人员在保护环境维持人类健康中所应承担的职责是什么?(1)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和好的影响。(2)告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3)如何保护环境资源。(4)与卫生当局共同协作,提出住宅污染对健康的威胁。(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6)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以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思考题二】医院适宜的温度是多少?过高或过低会带来什么影响?(1)医院适宜的温度是:一般病室的温度保持在 1822;新生儿、老年科室及

2、治疗检查时温度保持在 2224。(2)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使人烦躁,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因冷的刺激,使人畏缩,缺乏动力,又可能会造成患者在诊疗护理时受凉。【思考题三】为什么室内要保持通风?室内通风可使室内空气流通,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调节室内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感,降低室内空气污染,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思考题四】通风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通风多少时间就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 通风的效果与通风的时间、室内外温差的大小、气流的速度、通风面积有关。一般情况下通风时间为 30 分钟就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思考题

3、五】为什么说日光是维持人类健康的要素之一?自然的光照可使患者感觉舒适愉快,对康复有利;适量的日光照射可使局部温度升高,血流加快,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增加食欲;日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还可促进机体内生成维生素 D。达到维持健康的目的。【思考题一】舒适包括哪几个方面?(1)身体因素(生理舒适)指个体身体上的舒适感觉。(2)社会因素(社会舒适)包括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谐。(3)心理精神因素(心理舒适)指信仰、信念、自尊、生命价值等精神需求的满足。(4)环境因素(环境舒适)外在的物理环境中适宜的声音、光线、颜色、温湿度等使个体产生舒适的感觉。【思考题二】导致不舒适的原因有哪些?(1)身

4、体方面的原因:.疾病、姿势和体位不当、活动受限、身体不洁。(2)心理社会方面的原因:焦虑、环境陌生、生活习惯改变、角色改变、自尊受损。(3)环境方面的原因:通风不良 、异味、噪音及干扰。【思考题三】什么是主动卧位?病人身体活动自如,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舒适卧位,并能随意变更卧床姿势。【思考题四】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什么是被动卧位?病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患者自身无变换卧位的能力。见于极度衰弱、昏迷、瘫痪者。【思考题五】什么是被迫卧位?是指患者为了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所需而被迫采取的卧位。【思考题六】舒适卧位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卧位姿势应符合人体力学的要求,体重均分

5、布于身体的各部位,关节处于正常功能位置。(2)经常变换姿势,至少两小时一次。(3)注意活动关节。(4)预防褥疮。(5)遮盖患者,保护隐私。【思考题一】特殊口腔护理目的有哪些?(1)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2)去除口臭、口垢,使患者舒适,促进食欲, 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观察口腔粘膜、舌苔和特殊口腔气味,提供病情变化的动态信息。【思考题二】口腔护理常用漱口溶液及作用有哪些?(1)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预防感染。(2)1%-3%过氧化氢溶液-遇有机物时,放出新生氧,抗菌除臭。(3)1%-4%碳酸氢钠溶液-破坏细菌的生长环境,用于真菌感染。(4)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洁口腔,广谱

6、抗菌。(5)0.1%醋酸溶液-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6)0.08%甲硝唑溶液-用于厌氧菌感染。【思考题三】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昏迷、牙关紧闭者用张口器。(2)长期应用抗生素 、激素者注意观察有无真菌感染。(3)昏迷患者禁忌漱口,以防误吸。(4)擦洗时,动作宜轻,避免损伤粘膜及牙龈,棉球不可过湿,以防患者将溶液吸入呼吸道。(5)洗时勿处及软腭、咽部以免引起病人恶心。【思考题四】床上梳发、洗发的目的有哪些?(1)去除皮屑及污物,使头发整齐、清洁, 减少感染机会,维护患者的自尊和自信。(2)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头发的代谢。【思考题五】协助患者洗发应注意哪些问题?(1) 操作中防止水

7、流入耳及眼内。(2) 揉搓力量适中,不可用指甲抓,以防抓伤头皮。(3)操作中注意保暖及观察患者一般情况。【思考题六】沐浴的目的有哪些?(1)去除皮肤污垢,保持皮肤清洁,使患者舒适。(2)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排泄功能和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预防皮肤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3)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满足其身心需要。【思考题七】淋浴或盆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1)妊娠 7 个月以上的孕妇禁用盆浴。(2)传染病患者应根据病情、病种按隔离原则进行淋浴。(3)饭后 1 小时才能进行淋浴,以免影响消化。【思考题八】床上擦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防止患者受凉,保护患

8、者隐私。(2)洗脸时注意洗净耳后、耳廓等处。(3)脱衣服时先脱近侧,后脱远侧;如有外伤,先脱健侧,后脱患侧。【思考题一】疼痛的反应有哪些?生理反应:面色苍白、出汗、肌肉紧张、血压升高、呼吸心跳加快、恶心、呕吐、休克等。行为反应:烦躁不安、皱眉、咬唇、握拳、身体蜷曲、呻吟、哭闹等。情绪反应:紧张、恐惧、焦虑等。【思考题二】疼痛的特征有哪些?疼痛的三种特征: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险警告。疼痛是一种身心不舒适的感觉。疼痛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绪反应。【思考题三】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温度刺激。(2)化学刺激。(3)物理损伤。(4)病理改变。(5)心理因素。【思考题四】103.哪些因素会影

9、响患者对疼痛的感受?(1)年龄:随年龄的增长,对疼痛的敏感性也随之增加,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又逐渐下降。(2)社会文化背景:若患者生活在鼓励忍耐和推崇勇敢的文化背景中往往更能忍耐疼痛。(3)个人经历:过去疼痛的经验可影响患者对现存疼痛的反应。(4)个性心理特征:自控力和自尊心较强的人表现出的耐受性较高。(5)情绪:积极的情绪可减轻疼痛,消极的情绪可使疼痛加剧。(6)注意力:当个体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其他事物时,疼痛会减轻或消失。(7)疲乏:患者疲乏时对疼痛的感觉加剧,忍耐性降低;当得到充足的睡眠时疼痛感觉减轻。【思考题五】如何使用疼痛评估工具评估疼痛?数字评分法:将一条直线等分 10 段,一端“0

10、”代表无痛,另一端“10”代表极度疼痛。文字描述评分法:将一条直线等分 5 段,每个点均有相应的描述疼痛的文字,其中一端表示 “没有疼痛”,另一端表示“无法忍耐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用一条直线,不作任何划分,仅在直线的两端分别注明不痛和剧痛。患者根据自己对疼痛的实际感觉在线上标记疼痛的程度。面部表情测量图:适用于 3 岁以下的儿童。【思考题六】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1)止痛措施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首先应减少或消除引起疼痛的原因,解除疼痛刺激原。A 药物止痛:三阶梯疗法第一阶段:主要针对轻度疼痛的病人选用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炎类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11、等 第二阶段:主要适用于中度疼痛的病人若用非阿片类药物止痛无效,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待因、可待因、曲马多等。第三阶段:主要用于重度和剧烈性癌痛的病人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哌替啶、美沙酮、二氢埃托啡等。辅助用药: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类。弱安定类,如艾司唑仑和地西泮等;强安定类,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B 物理止痛:应用冷、热疗法,如冰袋、冷水浸泡等。此外按摩、推拿等也是常用物理止痛方法。C 针灸止痛:针灸对神经性疼痛的效果优于药物疗法 D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采用电脉冲刺激仪,在疼痛部位或附近置 24 个电极,以微量电流对皮肤进行温和的刺激,使患者有刺痛、颤动和蜂

12、鸣的感觉,达到提高痛阈,缓解疼痛的目的。(2)心理护理A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B 分散注意力:组织患者参加活动;选听音乐:运用音乐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有节律的按摩:嘱患者双眼凝视一个定点,引导患者想象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同时在患者疼痛的部位或身体某一部分皮肤上作环行按摩;深呼吸:指导患者有节律的深呼吸,用鼻深吸气,然后慢慢从口将气呼出,反复进行。松弛疗法:指导想象。(3)促进舒适(4)健康教育【思考题一】如何保证病人用氧的安全?(1)防火、防震、防油、防热,不可在氧气筒旁用火和易燃品,搬运时避免碰撞、滚动和剧裂震动,严禁在氧气筒螺旋口和鼻导管涂油,严禁接触油脂物质或用带油的

13、手拧螺旋。(2)筒内氧气切勿用完。(3)存放阴凉处。(4)使用中调节流量应注意严格执行操作规程。(5)对病人和家属作好健康教育。【思考题二】为病人吸氧时应进行哪些护理评估?(1)病人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状态,缺氧程度。(2)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3)用氧的目的。(4)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对给氧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反应。(5)所具备的器械、设备情况。【思考题三】为病人吸氧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供氧前作好护理评估,以便采用正确的给氧方法。(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而后使用;停用时先拔出导管,再关氧气开关;需

14、中途改变流量时,先将氧气和鼻导管分离,调节好流量后再接上,以免操作失误,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4)给氧中注意观察病人缺氧是否改善,可根据病人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及湿度、呼吸方式等有无改善来衡量氧疗效果,也可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判断疗效,从而选择适当的用氧浓度。基础护理重要知识点:复习思考题汇总(5)经常检查氧流量表浮标是否置于预定的刻度上,以保证正常的给氧量。同时应对病人和家属作好解释,使病人和家属了解给氧注意事项,配合操作,以免病人和家属因知识缺乏,擅自调节氧流量,而影响治疗。(6)持续鼻导管用氧者,应防止鼻导管堵塞,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每日更换导管 2 次以上,更换导

15、管时双侧鼻孔交替插管。注意氧气进入呼吸道前必须经湿化瓶湿化。(7)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当压力表指针降至 0.49MPa(5kg/cm2)时,即应更换不可再用。(8)对未用或已用空的氧气筒,应分别挂“满”或“空”的标志,以免影响抢救速度。【思考题四】对慢性缺氧的病人应如何供氧?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因为病人长期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主要依靠缺氧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通过反射维持呼吸。此时如给病人大流量氧气,使血氧分压增高,缺氧解除,通过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作用减弱或消失,致使呼吸变浅或暂停,反而加重二氧化碳的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所以要

16、低流量持续给氧。【思考题五】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会发生哪些并发症?长时间给机体吸入氧浓度超过 60%,有引起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及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的危险。(1)氧中毒是机体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氧中毒的特征是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病人可表现为胸骨后疼痛、不适、有灼热感,继而出现恶心、呕吐、烦躁、断续的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特殊表现是吸氧浓度增加,但病人的动脉血氧张力却不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防治氧中毒唯一有效的方法即降低氧浓度,常压下吸入浓度为 25%-40%的氧是安全的,浓度 40%-60%时有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因此当吸入氧浓度大于 60%时必须限制在 48h 以内,浓度超过 90%的氧疗只能限于短时间应用,如心肺复苏时,不应超过 24h。(2)肺不张正常情况下肺泡的扩张是靠肺泡内不被血液吸收的氮气支撑的,当吸入高浓度氧后,肺泡内大量氮气被氧气冲掉而氧又很快被吸入血液而导致肺萎陷。分泌物阻塞支气管也可出现肺不张,因此应指导病人多咳痰,作深呼吸,经常改变卧位和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瘀积和降低吸氧浓度预防肺萎陷的发生。(3)呼吸抑制常出现在低氧血症伴二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