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72772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预防与治疗魏忠君 佘庆芬 徐洪琨【摘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但呼吸道症状较轻,中毒症状较重。特点为发病急、发热快、病程短,传播快,易流行。其中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经常变异,以抗原变异的大小可引起不同范围的流行。幼儿和老年人常因流感病毒肺炎并发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率高。预防:于流行季节接种疫苗。【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病毒变异 疫苗接种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急剧起病、高热、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有轻度呼吸道症状,鼻塞、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病程短,有自限性。流感早

2、期症状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以鼻咽部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其传染性弱,症状轻,常有明显的发病诱因,如着凉、疲劳、季节变化等。 1 病原学病原学流感病毒属正粘液科病毒,按核蛋白质的抗原性将其分为甲、乙、丙三型。根据其表面抗原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不同压分为亚型。甲型与乙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经常发生变异。甲型病毒的变异可分为三种类型:(1)大组变

3、异大约每 3040 年发生 1 次;(2)亚型变异约 10 余年发生1 次;(3)变种(株)变异则经常发生。一般新的变种或亚型出现后,旧变种和亚型随之消失。根据抗原变异的大小,人体原免疫力对变异了的新病毒则完全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而引起不同范围的流行。因此变种变异引起小流行,亚型变异引起大流行,大组变异则起更大流行。一旦出现大的抗原变异,则可沿交通路线在 1 个国家,1 个洲,甚至全世界大流行。为此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流感监测中心,随时观察流感发生与病毒变异的情况。关于流感病毒的变异起源问题,经研究认为:一是动物保存的病毒再回人类;二是通过当前的流行株与动物中保存的或在人体潜伏的人类流感病毒基因重组

4、产生的大变异。2 诊断诊断 当流感流行时诊断较容易,可根据:(1)当地有流行;(2)接触史和集体发病史;(3)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散发病例不易诊断,需依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 3 治疗治疗3.1 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及早卧床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感染。高热与全身痛较重者可用解热镇痛药,儿童禁用阿司匹林,防止 Reye 综合征的发生。为继发细菌感染,针对病原菌及早使用适宜的抗菌药物。3.2 病原治疗 老年患者或重症患者病死率高,应积极给予恰当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初步临床应用显示,金刚烷胺盐或金刚乙胺对甲型流感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加速疾病的恢复。一般用量为 200mg/d,分 2

5、 次服用,疗程为 57 天,须注意药物的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反应,如过度兴奋、言语含糊、震颤、失眠、情绪障碍、共济失调等,金刚乙胺的副反应比金刚烷胺要少。肾功能衰退的老年患者应减少剂量。有癫痫病史者忌用。对乙型流感可试用扎那米韦或奥斯他韦,其对甲型流感也有一定疗效。 4 预防预防4.1 早发现、早诊断 凡遇以下情况,应疑有本病流行,及时上报疫情:(1)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连续 3 天持续增加,并有直线上升的趋势;(2)连续出现临床典型流感病例;(3)有发热感冒 2 例以上的家庭连续增多。遇上述情况,应采取早期就地隔离,采集急性期患者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抗原检测,以早期确诊和早期治疗,减少传播,降低

6、发病率,控制流行。4.2 一般预防 在流行期间应减少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接触者应戴口罩。金刚烷胺与全刚乙胺预防甲型流感有一定效果,对乙型流感则无效,因此在流行早期必须及时确定流行株的型别,进行药物预防。也可试用中草药预防。4.3 疫苗预防 由于流感病毒经常变异,疫苗使用的主要问题是毒株的选择,制造疫苗的毒株力求接近流行株。流感疫苗可分为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接种后在血清和分泌物中出现抗血凝素抗体和抗神经氨酸酶抗体或 T 细胞细胞毒反应,能阻止病毒入侵,降低疾病严重度,加速恢复。减毒活疫苗经鼻喷入后使局部产生抗体,阻止病毒吸附,因是活疫苗,免疫功能低下者及孕妇禁用。灭活疫苗的接种应注意如下几点:(1)接种对象:高危人群,如老人、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及密切接触流感患者的医务人员。(2)接种时间:由于接种后 2 周才能有保护作用,在流感流行高峰前 12 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推荐接种时间为 9 月11 月份,每年 1 次。(3)接种方法:皮下注射法,在中、小流行中对重点人群使用。(4)接种效果:接种后半年1 年左右可起到预防同型流感的作用,发病率可降低 50%70%。(5)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疼痛,类似流感样症状,过敏反应;罕见格林-巴 利综合征和系统性脉管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