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制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72647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基酸的制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氨基酸的制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氨基酸的制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氨基酸的制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氨基酸的制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基酸的制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氨基酸的制备方法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几乎所有的氨基酸分离纯化工艺均利用了氨基酸在不同的 pH 值时电荷量不同这一特性。氨基酸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及结晶法等。1、沉淀法、沉淀法沉淀法是最古老的分离、纯化方法,目前仍广泛应用在工业上和实验室中。它是利用某种沉淀剂使所需要提取的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而形成沉淀的过程。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经济和浓缩倍数高的优点。氨基酸工业中常用沉淀法有等电点沉淀法,特殊试剂沉淀法和有机溶剂沉淀法。1.1 利用氨基酸的溶解度分离或等电点沉淀法利用氨基酸的溶解度分离或等电点沉淀法在生产中常利用各种氨基酸在水和乙醇等溶剂中溶解度

2、的差异,将氨基酸彼此分离。如胱氨酸和酪氨酸在水中极难溶解,而其它氨基酸则比较易溶;酪氨酸在热水中溶解度大,而胱氨酸则无大差别。根据此性质,即可把它们分离出来,并且互相分开。另外,可以利用氨基酸的两性解离有等电点的性质。由于氨基酸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最容易析出沉淀,所以利用溶解度法分离氨基酸时,也常结合等电点沉淀法。1.2 特殊试剂沉淀法特殊试剂沉淀法某些氨基酸可以与一些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结合,形成结晶性衍生物沉淀,利用这种性质向混合氨基酸溶液中加入特定的沉淀剂,使目标氨基酸与沉淀剂沉淀下来,达到与其它氨基酸分离的目的。较为成熟的工艺有:揩氨酸与苯甲醛在碱性和低温条件下,可缩合成溶解度很小的苯亚

3、甲基精氨酸,分离这种沉淀,用盐酸水解除去苯甲醛,即可得精氨酸盐酸盐;亮氨酸与邻一二甲苯一 4一磺酸反应,生成亮氨酸的磺酸盐,后者与氨水反应得到亮氨酸;组氨酸与氯化汞作用生成组氨酸汞盐的沉淀,再经处理就可得到组氨酸。特殊试剂沉淀法虽然操作简单、选择性强,但是由于沉淀剂回收困难,废液排放污染严重,残留沉淀剂的毒性等原因已逐渐被它方法取代。2、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即离子交换树脂)对不同氨基酸吸附能力的差异对氨基酸混合物进行分组或实现单一成分的分离。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不溶于水、酸和碱,也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离子交换树

4、脂作为固定相,本身具有正离子或负离子基团,和这些离子相结合的不同离子是可电离的交换基团(或称功能基团)。在离子交换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自溶液中扩散到交换树脂的表面,然后穿过表面,又扩散到交换树脂颗粒内,这些离子与交换树脂中的离子互相交换,交换出来的离子扩散到交换树脂表面外,最后再扩散到溶液中去。这样,当溶液和树脂分离后,其组成都发生了变化,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在生产中,在适当的 pH 条件下,如在 pH=56 的蛋白质水解液中,碱性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酸性氨基酸就解离成阴离子,而中性氨基酸基本上呈电中性。选择适当的交换树脂,就能实现单一的或者分组的选择性吸附。然后用不同 pH 的洗脱液,可

5、把各种氨基酸分别洗脱下来。离子交换法提取氨基酸处理量大,工艺较成熟。但由于该法是利用各种氨基酸之间等电点的差异,所以只有当欲被分离的混合氨基酸之间的等电点相差较大时才能较好的分开,对于等电点相近的混合氨基酸只能部分得以分开或根本就难以分离。另外,氨基酸离子在树脂中的扩散速度较慢,因此一方面要求料液的流速较低,另一方面对于氨基酸浓度较高的料液在上离子交换柱前还要进行稀释,这就必然导致所需的设备太大。3、萃取法、萃取法3.1 反应萃取反应萃取反应萃取就是选择适当的反应萃取剂,其解离出来的离子与氨基酸解离出来的离子发生反应,生成可以溶于有机相的萃取配合物,从而使氨基酸从水相进入有机相。由于萃取剂与不

6、同的氨基酸反应形成性质不同的萃合物,扩大了那些性质相近的氨基酸的性质差别,从而达到彼此分离和提纯的目的。迄今为止,人们采用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反应萃取剂,一类是在低 pH 值下萃取氨基酸阳离子,另一种是在高 pH 值下萃取氨基酸阴离子。3.2 溶剂萃取溶剂萃取由于氨基酸是离子型化合物,它们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很低,因此物理萃取法难以用来提取氨基酸。近些年来先后开发了化学萃取法分离提取氨基酸,其中有机胺类和以有机磷酸为应用最多的两大类萃取剂嗍,尤其是在有机磷酸为萃取剂的萃取过程研究很多,并开发大量的工艺过程。采用高级脂肪酸,如月桂酸、硬脂酸、棕榈酸和油酸可以有效地萃取分离碱性氨基酸。这些脂肪酸无毒

7、、价廉。但是,碱性氨基酸比较容易用离子交换法有效地分离。萃取法分离碱性氨基酸恐怕难有商业应用前景嗍。利用氨基酸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液氨的性质,发展了液氨萃取技术。应用这种技术,在蒸发了氨后,可获得氨基酸的极好结晶。化学萃取法分离混合氨基酸主要也是利用不同氨基酸之间等电点差别,与离子交换法相似,只有当混合氨基酸之间的等电点相差足够大时才能被萃取分离开,对于等电点相近的氨基酸如中性氨基酸,它们的等电点几乎一致,因此化学萃取法是难以分离混合中性氨基酸的。3.3 反向微胶团萃取反向微胶团萃取反向微胶团是溶在有机溶剂中的表面活性剂自发形成的纳米级的一种聚体,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尾在外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接触,而

8、极性头则排列在内形成极性核,极性核溶于水后就形成了“水池” 。当含有氨基酸的水溶液与含反相微胶团的有机溶剂相混合时,氨基酸以带电离子状态进入反相微胶团的“水池”内或微胶团球粒的界面分子膜层内而被分离。反相微胶团对氨基酸具有相当强的萃取能力。氨基酸是以离子状态被萃取的,不同带电状态的氨基酸离子的被萃取能力不同。pH 变化对氨基酸萃取分配比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氨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状态而影响氨基酸的总分配比的。水溶液中的离子强度变化则是影响氨基酸离子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静电作用强弱来影响氨基酸的被萃取能力的。反相微胶团对氨基酸的萃取由于反萃用的是离子强度更大的盐溶液,所以反萃液尚需进一步将氨基酸与无机盐

9、分离,才能得到纯的氨基酸。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的只是适用于低盐浓度的氨基酸料液如发酵液,对于同时含有多种氨基酸且盐浓度高的料液如胱氨酸母液则不能适用。3.4 液膜萃取液膜萃取液膜萃取,也称液膜分离,是将第三种液体展成膜状以便隔开两个液相,利用液膜的选择透过性,使料液中的某些组分透过液膜进入接受液,然后将三者各自分开,从而实现料液组分的分离液膜分离过程是由三个液相所形成的两个相界面上的传质分离过程,实质上是萃取与反萃取的结合液膜萃取兼有溶剂萃取和膜渗透两项技术的特点,按其结构可分为乳化液膜和支撑液膜两大类。乳化液膜为液体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球面,将溶液分为内相和外相,液膜只有几个分子厚,单位体积设备

10、的表面积可达 10003000m2/m3 。乳状液膜萃取法提取氨基酸是一种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分离氨基酸的新方法,它具有膜分离技术的优点,在常温下操作,能耗少,又不象固体膜需要高压操作,存在膜污染老化而需经常清洗、维修和更换的麻烦。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未见工业报道。乳状液膜萃取法要实现工业化,还必须研究解决萃取过程的乳化问题、低毒萃取剂的选择和萃取剂残留物对产品质量影响的问题及萃取平衡和传质速率问题。支撑液膜是将起分离作用的液相借助毛细作用同定在多孔高分子膜中,由载体、有机溶剂(或称稀释剂)和多孔高分子膜(或称支撑体)三个组分组成,其体系由料液、支撑液膜和反萃取液三个连续相组成

11、,支撑液膜可以使萃取与反萃取在液膜的两侧同时进行,从而避免载体负荷的限制、减少了有机相的使用量,解决了乳化液膜的乳化液稳定条件及破乳等问题。而且支撑液膜因其结构简单的特点,可用于研究确定传递机理。4、吸附法、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恰当的吸附剂,在一定的 pH 条件下,使混合液中氨基酸被吸附剂吸附,然后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吸附的氨基酸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达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剂有高岭土、氧化铝、酸性白土等无机吸附剂。吸附法具有很多优点,如: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吸附过程 pH 变化小等。但是吸附法的选择性差,收率低,特别是一些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

12、度大, 尤其活性炭影响环境卫生。所以吸附法曾有一段时间很少采用,几乎被其它方法所代替。但随着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的合成和不断发展,吸附法又重新被人们重视。5、毛细电渗析、毛细电渗析电渗析也是对氨基酸发酵液脱盐浓缩的常用方法。其中毛细电渗析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毛细电渗析,通过添加少量溶解聚合物,可明显提高肽缩氨酸和氨基酸的溶解与分离。毛细电渗析已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分离大范围多种类无机或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它可以与传统的色谱分离方法相媲美。因为它的高分离效率。6、膜分离法、膜分离法膜分离法可以实现混合溶液的分离是因为在膜和溶液的界面处存在以下机理:由于亲水性等原因所引起的选择性透过效应;与分子尺寸有关

13、的筛分效应;膜与氨基酸的电荷效应。国外膜分离工艺已应用于乳制品工业。采用反渗透浓缩乳清,使用超滤法从乳清中制备浓缩蛋白质,使用微米膜分离乳清中的蛋白质、去除脱脂乳中的细菌,使用纳滤膜去除乳清中的矿物质。近些年,又开始研究膜过滤分离蛋白质、肽和氨基酸的可行性。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存在大量生物膜渗透现象。研究氨基酸的膜分离不仅可以找出有效的生物分离技术,而且有助于加深对这些新陈代谢过程的理解。7、结晶法、结晶法结晶是纯化物质的有效手段。为了得到具有特定粒度分布、主粒度和晶型的氨基酸晶体产品,必须对氨基酸结晶的整个过程进行良好的控制。在工业结晶中,生物产品的多晶型现象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许多情况下,只有特定的晶体形态才具有药理作用。对于多晶型现象最有可能的解释为,何种晶型最先出现是由稳定形态和较稳定形态晶体的相对成核和成长速率决定的,也就是说动力学因素起决定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