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72515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三风三风”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实施方案中学“校风、教风、学风”实施方案根据教育局“三风”建设的工作要求,我校坚持三个到位,把握四个重点,收到五个成效,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体做法:一、高度重视一、高度重视,做到三个到位首先是通过召开班子会、中层干部会及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了市教育系统“三风”建设实施方案,使全体教职工明确了开展“三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各阶段工作任务,做到了学习到位,人人皆知。其次是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等相关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并把“三风”建设、群众最满意学校评议等工作纳入学期工作计划,明确了

2、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做到了落实到位,有序开展。第三是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营造舆论声势,做到了宣传到位,氛围浓厚。二、抓住关键二、抓住关键,突出四个重点我校把“三风”建设与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民主办学结合起来,与年度工作任务和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真抓实干,努力把“三风”建设转化为解决师生关心的利益问题的实际行动。1.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重点,建设“廉洁校园” 。为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执行,一方面,我校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计划地安排实施。分管领导都能够做到与行政工作同布置、同检查、机考核。并立足提高认识,着眼于防范,定期召开学习会。如,每周一次支部学习

3、会、两周一次行政校务学习会、每周一次年级组教师学习会。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要求,我校领导干部分别在年初教职工大会上,做出书面廉政承诺,年终在教职工大会上作述廉报告,做到了诺廉和述廉相结合,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评议。同时,坚持廉政谈话和诫勉谈话制度,对新提拔的中层干部在任职前,由书记对其进行廉政教育;对于存在问题的干部,以诫勉谈话的形式加以教育告诫,从而,规范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增强了廉政意识,筑牢了廉政思想防线。2.在“教师节”前夕,以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告诫教师、学生家长杜绝一切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还利用教职工大会,对教师“乱办班、乱补课”等违规现象进行提前教育;并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箱、

4、举报电话,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对违规办班补课教师一经查实,决不姑息,严肃处理。3.健全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在校务公开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在工会的组织下,学校的大事、要事或是决议性的问题(如,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人事制度改革、教职工奖励办法等)都在教代会上广泛听取意见,接受审议。4.在大门口设立校长信箱,向师生及家长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多渠道听取民意、反映民声、体察民情,使学校管理更加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三、求真务实三、求真务实,取得五个成效我校始终坚持把“三风”建设贯穿到学校各项实际工作之中,促进和强化了我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的工作行为,使我校的管理更加规范、透明,使依

5、法办学,依法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一是一是依法民主治校取得新实效。全面推进校务公开,拓宽学校民主监督的渠道,增强学校的民主管理。使全校师生和家长树立民主法制新观念,主动学法、懂法、用法,依法治校。师生和家长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学校,使校园呈现依法、有序、文明的和谐风气。二是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学校的行政干部,模范带头,真抓实干,脚踏实地,真正做到“勤政、善政、和政、廉政” ,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好榜样。专业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人文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是一支大气、大雅、大儒的优秀的教师队伍。三是三是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新进展。通过举办先进事迹学习会和优秀教师评选等活动,先进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提高。通过教师互评、学生评议和家长评议等举措,提高了教师职业素养,激发了教师乐教、敬业、爱生的积极性。总之,虽然我校在“三风”建设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距上级要求和其它兄弟学校还存在不足之处,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把我校打造成为群众最满意的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