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案:必修二单元综合复习提纲[教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71839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教案:必修二单元综合复习提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复习教案:必修二单元综合复习提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复习教案:必修二单元综合复习提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复习教案:必修二单元综合复习提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复习教案:必修二单元综合复习提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教案:必修二单元综合复习提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教案:必修二单元综合复习提纲[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二单元综合复习提纲必修二单元综合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一、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1、从生产力的角度看 商周时期(进入文明时代):石器、锄耕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2、从生产关系角度看 春秋战国后:个体农耕 3、经营方式:春秋战国以后,以男耕女织式传统农业生产基本模式 4、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时间: 代表: 5、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6、评价小农经济: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商代出现商周时期井田制

2、西周鼎盛春秋瓦解,战国(商鞅)废除战国以后土地私有制 2、土地制度的调整:北魏、隋唐均田制宋初不抑兼并明清土地私有进一步发展 三、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 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青铜铸造商周(注意:籀文) 金属冶炼:春秋时期: 、 南北朝:灌钢法 汉代用煤作燃料。北宋煤普遍使用 南宋末年用焦炭冶铁, 明朝用煤流行2纺织业:上古时代:西周以后: 丝织业 汉代;丝国唐代缂丝技术元代: 推广先进的 、 、 、 技术,并发明 。 棉织业 影响: 陶瓷业:瓷器的发展历程: 东汉、南北朝、隋唐、宋、明、清认真记清课本:陶瓷制品的时代及特征 2、 官私手工业消长: 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夏商周由官府

3、垄断;春秋战国,官营、民营、家 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成为中国手工业的三大主要经营形态。下面简单归纳总结一下三 者的特点: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用途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 中生产、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 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自已消费和交纳赋 税的产品剩余产品四、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1、商业发展概况:2、城市发展:比较唐、宋城市特点: 明清以前城市职能主要是以政治为中心。明清时期,出现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 小工商业市镇3、重农抑商:开始于战国,贯穿于封建社会 了解不同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五、近代前夜的发展与

4、迟滞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高广作物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为经济作物种植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商品经济 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政府严格限制3对外贸易。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衰落的封 建专制, “闭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 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但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 需要和交税,很

5、少交换。 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新航路的开辟 1、开辟的原因、条件:原因:经济原因(根源)社会根源精神动力政治原因西欧王权强化条件:技术条件、天文地理知识、指南针的应用(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发 展中的推动作用):新航路开辟原因中分成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这是一个特征。2、新航路开辟过程: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西欧崛起,商路、贸易中心转移,封建制度衰 落、资本主义发展。对亚、非、美国家对世界的影响:世 界市场开始形成,走向整体世界。 二、欧洲殖民者的扩张与掠夺: 1、

6、概述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方式 2、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积极 消极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三、工业革命: 1、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 2、两次工业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哪些新特点 4、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5、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对生产组织形式、世界市场产生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垄断组织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最终形成6、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方式、影响: 1、最终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不是垄断组织的出现而是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标志性事件分别注意认识易错点4是:新航路开辟

7、、 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3、工来革命开始标志: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完成的标志是用机 器制造机器。 4、手工工场虽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方式,但其特点是手工劳动。 一、三单元知识结构图英国殖民霸主确立资金、市场从属于16 世纪开始形成四、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1、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内容、特点 小农经济: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家庭为单元,耕织结合。 (具有落后性) 2、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社会经济变化 五、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及曲折发展 1、近代起步:洋务运动(原因、时间 60 年代90 年代

8、、实践、评价) 2、民族工业发展线索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曲折发展 时间:19 世纪六七十年代19 世纪未1914191919271949 原因:P53 P53自然经济瓦解 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P56P57P58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表现:P53P56附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蒸汽时代)亚非拉国家或地区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归纳小农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六、七十年代新的经济因素出现:民族企业生产方式的近代化(近代工业的出现)洋务企业53、 民国时期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实业救国道路

9、行不通 4、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民族独立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 2、近代化是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农业 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3、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 期。 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 5、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清政府完 全不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六、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冲击下 中国社会经济变化 工业革命(工业文明)

10、 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休闲中国社会生活变化 社会习俗: 1、 列举近代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变化的史实。 2、 列举近代以来人们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3、 探讨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4、 列举近代中国报刊和电影发展史实,说明其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P64) 5、 列举近代中国交通运输、通讯事业发展状况,认识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 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 3、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朝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1、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

11、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 不同;报刊最主要的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互 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惯之最: 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区。 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点石斋画报开中国新闻画 报之先河。 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历史证明 书易错点易错点易混点61872 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 的诞辰。 1877 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1881 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12、唐胥铁路。 2003 年中国电话总用户居世界第一。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一、整体线索: 1、 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坚冰已打破) (道路已指明) (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业化) 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向社会主义过渡) (计划经济)时间 国内战争期间(19191921) (19211928)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确立背景 协约国干约,国内战争爆发背景:特点:目的 目的:评价:积极、消极内容 内容:作用 作用:特点: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扩大再生产仍实行斯大林模式、只小修小补)改变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解体(20 世

13、纪 50 年代、60 年代)(20 世纪 60 年代、7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背景:措施:工业、农业 背景:措施:农业、工业 措施: 经济体制评价:积极、消极 评价:收到一定效果;政治体制未突破;保守;滑坡 结果:2、资本主义国家19291933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根本原因(20 世纪 30 年代)原因: 主要原因背景:直接原因 金融特点:措施: 工业影响: 农业社会保障评价:积极、本质。7理论凯恩斯主义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方式、作用) 措施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含义、本质、作用)福利国家出现(前提、变化、实质、作用)黄金

14、时间 经济调整 作用: 本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 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70 年代,发达国家出现 经济“滞胀”二、注意的问题 1、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认识 前者目的是保证军事的胜利,后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前者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军事、行政手段直接进入共产主义;后者利用市 场、商品货币关系扩大再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符合当时战争特殊形势需要;后者是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正确方式,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 2、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 3、制定经济政策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要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15、4、苏联 50 年代80 年代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一定程度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维持斯大林体制的局部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维持斯大林体制的局部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从要根本上变革斯大林体制 5、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 6、19291933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7、新政措施 有利于建立诚信机制 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劳资关系。 8、新政的实质: 9、 “福利国家”制度是在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10、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经济体制(30 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干预下的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苏联 30 年代中期以后的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1、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的:混合经济“。812、罗斯福新政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而不是“自由 放任” 政策的流失。 1、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美国是全面 干预经济,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