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70914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曲周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1第一章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概况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曲周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属于太行山山前平原南段、漳河冲积扇下缘,邯郸地区的东北部,北和邢台地区的广宗、平乡两县相连,南与广平、肥乡接壤,东与邱县、曲周相邻,西和永年、鸡泽搭界,本县从东经1145030至1151330,从北纬363445至365757,全县面积共660.038平方公里。全县辖10个乡镇(其中四个建制镇) ,342个行政村。全县总户数95268个,总人口3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14万人,劳动力158

2、261人(2000年)。二、自然气候与水文地质二、自然气候与水文地质曲周县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3.1。冬春季节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明显地表现出干湿季节的更替。境内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无霜期年平均201天,0以上积温4472。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6.8,极端最高气温为41.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9,极端最低气温为-19.9。无霜期年平均201天,10以上积温4472.0。年平均降雨量为556.2mm,降水主要集中在7至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2/3,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土地生产潜力大。但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雨量稀少、旱灾和病虫害是对农业生

3、产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年平均蒸发量是年平均降水量的3.3倍。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十年九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雨量稀少的特点。三、地形地貌三、地形地貌曲周县位于漳河冲积扇、漳河滏阳河冲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交汇处。漳河冲积扇的北缘居于县境的西南部,地貌类型包括废河道及河床砂地、河泛高平地及外缘微倾平地,河间槽形低地等;冲积扇向北逐渐过渡到漳河滏阳河冲积平原。平原地貌包含漳河故道自然堤缓岗及列布于两侧的古决口扇形地、河间微倾平地、粘质低平地及滏阳河沿岸高岗地和两侧决口扇形地;黄河支流古河床砂地、古河漫低平地以及故道高平地占据曲周县的东南角。地势平坦,地面海拔高程45.

4、432.7m,相对高差12.7m,地面坡降1/25001/8000,排水不畅造成盐渍化土壤广布,涝灾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曲周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2自然河流滏阳河,发源于邯郸峰峰矿区,由永年进入曲周县塔寺桥,向东北流经南桥口村折向北经曲周城关、霍桥、马疃流入鸡泽县境,县内总长26.8km。大型排灌渠系河道有老漳河、老沙河、王封干渠等骨干工程22条,总长度266km。经过多年的工程建设,排涝骨干工程系统排涝标准已达连续三日降雨250mm不淹地。地下水资源丰富,灌溉有保障。机井发展很快,水浇地面积稳步增加,现有耕地中,水浇地39769hm2,已占83.23%,农业生产有保证

5、。经过近几年节水灌溉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已建为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曲周县地下水常年310m,矿化度为 24gl,最高7g/l,水质为钠质氯化物重碳酸盐水(HCO3一Cl-Na) ,钙镁质硫酸盐氯化物水(Cl-SO4一CaMg) ,钠钙质氯化物重碳酸盐水(HCO3一CI一NaCa) ,钠质氯化物硫酸盐水(SO4一CI-Na) 地下水在多数地区参与成土过程,是本县盐化土形成的又一主要原因。四、土地资源概况四、土地资源概况全县总面积67669.5hm2,占河北省总土地面积的0.36%。其中已利用土地面积66273.4hm2,占98.0%,未利用、难利用土地面积1396.1hm2,

6、占2.0%,其中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主要分布在槐桥乡、河南疃乡和四疃乡等乡镇。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75.5%,牧草地稀少,林地比例相当低,只存在零星的四旁树,说明土地利用主要是以粮食生产为主。近几年,菜地有所发展,农民在解决了温饱之后,经济效益开始成为追求的目标之一。表表1 1 曲周县土地利用结构表(曲周县土地利用结构表(20002000年)年)用地类型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地全县总面积面积(hm2)51091.71999.07710.4814.798109.601301.954045.781396.1167669.49比例(%)75.501.481.050.000

7、211.981.925.982.02100五、土壤类型五、土壤类型我县土壤可分潮土、褐土 2 个土类,褐土化潮土、潮土、褐土 3 个亚类,壤质褐土化潮土、粘质褐土化潮土、壤质潮土、粘质潮土和沙质褐土性土 5 个土属及轻壤质褐土化潮土、轻壤质夹粘褐土化潮土、轻壤质腰粘褐土化潮土、轻壤质体粘褐土化潮曲周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3土、轻壤质底粘褐土化潮土、中壤质底沙褐土化潮土、轻壤质漏沙褐土化潮土、轻壤质底沙褐土化潮土、中壤质褐土化潮土、沙壤质褐土化潮土、沙壤质腰壤褐土化潮土、沙壤质体壤褐土化潮土、沙壤质腰粘褐土化潮土、沙壤质底粘褐土化潮土、粘质褐土化潮土、粘质底沙褐土化潮土

8、、轻壤质潮土、轻壤质腰粘潮土、轻壤质体粘潮土、轻壤质底粘潮土、轻壤质菜园潮土、轻壤质腰沙潮土、轻壤质底沙潮土、中壤质潮土、中壤质漏沙潮土、中壤质底沙潮土、沙壤质潮土、沙壤质腰壤潮土、沙壤质底壤潮土、沙壤质腰粘潮土、粘质潮土、粘质漏沙潮土、粘质底沙潮土、粘质体壤潮土、固定沙丘褐土 35 个土种。1、壤质褐土化潮土(土亚类) 包括轻壤质褐土化潮土、轻壤质夹粘褐土化潮土、轻壤质腰粘褐土化潮土、轻壤质体粘褐土化潮土、轻壤质底粘褐土化潮土、中壤质底沙褐土化潮土、轻壤质漏沙褐土化潮土、轻壤质底沙褐土化潮土、中壤质褐土化潮土、沙壤质褐土化潮土、沙壤质腰壤褐土化潮土、沙壤质体壤褐土化潮土、沙壤质腰粘褐土化潮土

9、、沙壤质底粘褐土化潮土 14 个土种。土壤面积 224958.9 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26.44%。分布主要集中于两大块,一是西南部大河道、安寨、白寨三个乡镇,南部抵县界与肥乡县接壤、北部至白寨乡牛庄、苏胡寨、王庄、席庄村,西从白寨乡司寨、马布村起,东至里岳乡振清寨、安寨镇的西赵林、菜园村大体是一扇形;另一大块在侯村镇东半部,即西至崔庄、后王庄、西王堡一线,东至沙东干,以及依庄乡东半部,包括牛疃、西来村、东来村等村。此外,在河南疃村西北以及漳头至二疃漳河故道自然堤上也有零星分布。该土壤类型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在冲积平原较高部位,地下水较深,内外排水较好,土色棕褐,心土有粘化现象,出现褐土化过程。2

10、、粘质褐土化潮土(潮土亚类) 包括粘质褐土化潮土、粘质底沙褐土化潮土 2 个土种。土壤面积 3227.7 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0.38%。分布在大河道乡的小河间洼地上。该土壤类型的主要特点是通体沙土或沙土,沙壤相间,土体构型较差、漏水、漏肥、肥力较低。3、壤质潮土 包括轻壤质潮土、轻壤质腰粘潮土、轻壤质体粘潮土、轻壤质底粘潮土、轻壤质菜园潮土、轻壤质腰沙潮土、轻壤质底沙潮土、中壤质潮土、中壤质漏沙潮土、中壤质底沙潮土、沙壤质潮土、沙壤质腰壤潮土、沙壤质底壤潮土、沙壤质腰粘潮土 14 个土种。土壤面积 245723.4 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26.23%。分布范围广,是本县主要的土壤类型,在全县各

11、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依庄乡曹庄、范军寨一线,侯村镇崔庄、前王庄至呈孟后马堡一线;安寨镇秦庄、谷庄、辛屯往北里岳乡刘曲周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4大寨、东未村至南龙堂一线;方张庄、叶庄至城关向北滏阳河两侧;四疃镇流上寨往北河南疃镇郎屯、西里疃至宁屯一线;河南疃镇马兰头至麻庄一线;大河道乡孔庄往北塔寺桥,东焦营一线。该土壤类型的主要特点是通体具有石灰反应,土体较湿润,在心土层或底土层,沿根孔常见锈纹锈斑、结构面上有胶膜,有明显潜育化现象。4、粘质潮土 包括粘质潮土、粘质漏沙潮土、粘质底沙潮土、粘质体壤潮土 4 个土种,土壤面积 202989.1 亩,占总土壤面积的 23

12、.86%。在我县分布面积较广,主要分布在河旁洼地部位。该土壤类型的主要特点是通体粘质,个别剖面底土中有轻壤,并且都有紧实的犁底层,通透性差,保水能力强,易积水,保肥能力强,肥劲长,难于耕作,宜耕期短。5、沙质褐土性土(褐土类) 包括沙质褐土性土 1 个土种。土壤面积 7437.9 亩,占土壤总面积的 0.87%。主要分布在候村镇和依庄乡交接处的古河道河槽和自然堤上,南北呈带状。该土壤类型的主要特点是:表土结构松散,通透性好,内外排水畅通,保水保肥性极差,孔隙中常充满空气,水分不足,熟化程度极低,农业利用困难。经过 20 多年的种植改良,情况有了很大改善。第二节第二节 农村经济概况农村经济概况一

13、、农业总产值一、农业总产值曲周县2000年耕地面积51091.71hm2,其中水浇地39769 hm2,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面积为27204 hm2,水浇地和高产稳产田分别占77.84%和53.25%,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138 hm2,属华北农区典型农业县。种植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谷子、高梁,其它作物有花生、芝麻、薯类、豆类、蔬菜等,各种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例各不相同,2000年曲周全县粮食播种面积62761 hm2,总产量307606t,其中种植小麦35227 hm2,平均产量达4845kg/hm2;夏玉米播种20628.5 hm2,平均单产5355 kg/hm2。截止2000年底,共拥

14、有农业用动力机械693921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0台,小型拖拉机5600台;全县有农业排灌动力38141台,折合402633千瓦;运输用机械14858台,折合174844千瓦;植保机械2985台,折合3285千瓦;农用水泵15799台。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全县牧业中,大牲畜年底存栏45300头,其中牛33800头,马2800匹,驴4700头,骡4000头;猪年末存栏199100头,羊233400只,家禽9387000只,兔309400只。为调整曲周县耕地资源评价与利用 第一章 自然与农业生产概况5人们的饮食结构提供了物质基础,为培肥地力提供了大量的肥源。曲周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

15、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亿元,比1999年增长10.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690元,财政收入6267万元,农民纯收入达到2568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45018万元、第二产业55698万元、第三产业27650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分别为:35.07、43.39、21.54。其来源以农业生产及其加工为主,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8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3.4%,说明曲周县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县。二、农民人均纯收入二、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年来,我县继续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在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据统计部门抽样调查,2009年曲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02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曲周县已经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话和通路。其中国道邯临路横跨县境南部,曲魏省级公路纵穿曲周县,乡乡通柏油路,形成了通往四面八方的公路网络体系,为各种农产品和生产资料运往全国各地提供了方便,对农业生产的进行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农业生产概况农业生产概况一、农业发展历史一、农业发展历史历史上曲周是有名的老碱窝,据汉书中的地理志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