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70767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文 试试 卷卷 ( 时量:时量:120120 分钟分钟 总分:总分:120120 分分 命题:命题: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在答卷对应位置,否则无效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在答卷对应位置,否则无效第第卷(卷(4242 分)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共一、语言知识及运用(共 2121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瞋目(chn) 戍守(x) 长歌当哭(dng) 街头巷尾(hng) B、青荇(xng) 解剖(pu) 激昂高亢(kng) 短小精悍(gn) C、谒见(y) 颓圮(p) 切齿

2、拊心(f) 扼腕长叹(wn) D、绯红(fi) 河畔(pn) 开门揖盗(j) 叱咤风云(z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寂寥 回溯 胆战心惊 戮力同心 B、噩梦 忸怩 绿草如茵 嘻笑怒骂 C、弥漫 洗涤 绿树成阴 陨身不恤 D、租赁 笙箫 谍谍不休 迥乎不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针对少数“达赖集团”追随者的无耻谰言,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近日在例行的 新闻发布会上正告正告分子必将自取其辱以失败告终。B、带着喜悦、兴奋又好奇的心情,父亲和我莅临莅临一中校园,刚放下行李我们就迫不 及待绕校园走了一圈,禁不住感叹:真大,好美。C、国庆假期,我们家相聚一

3、堂谈天说地,爷爷时而吹胡子瞪眼睛,时而撅鼻子翘嘴 角,真是天伦叙乐天伦叙乐,其乐融融。D、老班博闻强识,可有时讲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便会用手摸摸耳朵,此时 我们就屏息以待屏息以待,他记起的时候,我们也跟着欢喜。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校园文化建设一般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而制度文化建设 又体现在不断健全和建立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上。 B、尽管考试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在复习中,同学们仍应重视基础知识,2在对知识网络的梳理中把握知识点,切忌不可忽视基础。 C、面对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老师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品读,让学生设身处地领略文 章所描绘的生动形

4、象、丰富情感,从而陶冶性情。 D、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 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 ) (1)适逢深秋时节, 江碧舸流,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每一阵风 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独立峰顶,俯瞰山红林染 独立峰顶俯瞰,山红林染 叶,相触在云里;根,紧握在地下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A、 B、 C、 D、 6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包括孔子谈

5、话、答弟子问、 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弟子对老师的回忆等内容,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B、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词的句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 词的题目,它揭示词的主要内容。 C、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 括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共 130 篇,鲁迅称之“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 D、英国著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 它以大卫的成长史为主线,自始至终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了大卫刻苦上进,终 于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的历程。7、对下面这首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菊菊 花花秋丛绕舍似

6、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A、 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实用类)(论述类、实用类) (共(共 1212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李李 格格 非非 先先 生生 二二 三三 事事3 我的老师,武汉大学教授李格非先生年届八十,德高硕学,知识界多尊称他 “我们的格老” 。他担任汉语大字典常务副主编,主持编纂工作十又五年,确实 _。用他

7、自己的话,是十载铅椠虫鱼,一片寒毡,埋头修纂” “不为利锁名牵, 不省疾,疢淹缠。编摩惛惛,呕出心肝一片丹” (增字锦堂月曲编纂抒怀 ) 。我曾 亲眼见格老推敲例句十分辛苦,忍不住劝他:“您成竹在胸,资料卡片又这么丰富,可 以手到拈来。例句只要证明释义就行,何必尽善尽美?”格老正色道:“同样解释一个 把字,林语堂的例子是把人杀死,把钱抢走 ,我的例子是把方便让给别人, 把困难留给自己 。善恶分明自不待言,但佳者得之不易。 ”又说:_ _著书立说 岂可轻忽!” 格老业余喜欢撰对联,认为可以寄托性情,不必以雕虫小技视之。一日,他想 起唐朝娄师德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故事:人家把口水吐在脸上,擦也不擦

8、,让它自己 干去;能够喝下去五斗老醋,肚量亦自不凡。格老就用“唾面自干鼻吸五斗醋”为出句, 反复推敲对句。一位才子对以“掉头不顾耳听万松声” ,可说气度恢弘,对仗工稳熨帖, 但格老以为潇洒有余,谦诚不足。他宁愿声律小疵,对以“虚怀好学心念一字经。 ” “一 字经”用的是诗经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的典故。格老安 贫乐道,不完全赞成论语上“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和礼记上“富润屋,德润 身”的说法,略加增删,集成一副佳联:“居无求安食求饱,_。 ”于此 可见先生襟怀。我久为人师,最苦不过的是所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聪明好学的令人 愉悦,反之使人头痛,这大概也是常情。一日与格老讲论

9、此事,先生略一沉吟,说起他 在成都的一件往事:某一工艺作坊,竟以最不起眼的树根老藤雕刻嫁接为绝妙盆景,令 人叹为观止。格老应嘱撰题一联:“天生我材必有用,世无朽木不可雕。 ”店主十分感 激,我听后也深受启发。 先生忙余小憩,爱听京戏,并能清唱,自得其乐。曾观赏某名家演艺,十分佩 服其做工老到,功力深厚。但随后又万分惋惜他有一处败笔。原来这是一幕悲剧,那位 艺术家随意表演出一个惟妙惟肖的抽烟动作,嘴唇一张一合特别招摇,惹得观众忍俊不 禁,但同时全然破坏了悲壮气氛。格老因此告诫:“有些人运思作文,全不顾通篇情调 意境,一味在丽辞佳句上施才逞能,正与此一般无异。 ”这使我不禁检讨起多年前的一 段往事

10、:我的家乡生产队死了耕牛,托我写一份贷款买牛的申请。我煞费苦心,洋洋洒 洒写了几百字,中有一句“牛乃耕者之本” ,当时颇引为得意。不料一识字老农事先已 写好了申请,也来让我润色,那纸上径直写道:“我们队耕牛死了,眼下青黄不接,申 请贷款五百买牛,秋后一定偿还。 ”我霎时羞得无地自容。格老对此感喟再三,说这正 如鲁迅先生告诫过的,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呵!(节选自文汇报戴建华文)8、依次填入第段两条横线处的一组词语是( ) A劳苦功高 耳濡目染 B苦心孤诣 潜移默化 C煞费苦心 明理去非 D用心良苦 劝善惩恶4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一项是:( ) A、格老编纂字典时选择例句力求

11、“尽善尽美” ,其标准是:形式完美。 B、引用“唾面自干鼻吸五斗醋,虚怀好学心念一字经”这副对联要表现的意思 是为人要大度,为学要谦诚。 C、第一段的中心内容是表现格老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D、第三段用艺术家的败笔和“我”写的贷款申请作类比,意在说明写文章要顾 全通篇情调意境,不可在丽辞佳句上施才逞能。10、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小见大” ,表现了格老的高尚品质。 B、文章运用写实的手法,含蓄表达作者对格老的崇敬之情。 C、本文采用并列结构,从多个角度选择事例,突出主旨。 D、文章运用对比、对偶、比拟、引用等修辞手法,鲜明地表达观点。11、根据第段内容补写“居无求

12、安食求饱”的下联 。三、文言文阅读与默写(共三、文言文阅读与默写(共 1515 分,选择题每小题分,选择题每小题 3 3 分分 翻译翻译 6 6 分)分)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 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 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 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 殿上者,不得

13、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 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 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 无且黄金二百镒,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轲也。 ”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燕蓟城。燕王喜、太 子丹等,皆

14、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 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五岁而卒灭燕国,而虏燕王喜。其明年,秦兼天下。其后 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 )5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 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太史公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 “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又言荆轲 伤秦王,皆非也。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 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 12

1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顾笑武阳 顾:回头看 B、秦王惊,自引而起 引:伸直身子 C、天雨粟,马生角”也 雨:雨水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提:掷击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乃以手共搏之 以故荆轲逐秦王 B、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夫晋,何厌之有D、皆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吾其还也14、下列对情节、人物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描写了荆轲刺秦王过程中“顾笑武阳” “图穷匕见” “倚柱笑骂”等惊心动魄 的场面。 B、写荆轲“笑”“顾”“前”三个动作,衬托出秦武阳的胆怯和秦王的威严。C、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从侧面衬托了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