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李凭箜篌引》诗歌鉴赏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67161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贺《李凭箜篌引》诗歌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贺《李凭箜篌引》诗歌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李贺《李凭箜篌引》诗歌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贺《李凭箜篌引》诗歌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贺《李凭箜篌引》诗歌鉴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贺李贺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 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 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

2、的琵琶行 、韩愈的 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 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 的意思,与“深秋”、 “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 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 ,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 极富表现力。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 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

3、物,把云写成具 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 )更进一层。 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 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 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 的艺术力量。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 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

4、箜篌,时而 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 振林木,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 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 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 有形神兼备之妙。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 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 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

5、的却 是一种真情实感。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 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 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 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 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 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 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第五联,诗人

6、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 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 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 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 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 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 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 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 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 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 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 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