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料高血压证治专题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64798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资料高血压证治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资料高血压证治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资料高血压证治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资料高血压证治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资料高血压证治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资料高血压证治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资料高血压证治专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由于部份数据清晰度不高,文字扫描时系统难以识别,或生僻字字库里面没有,特把数据原文图片附在后面。高血压证治高血压证治何任(浙江中医学院):高血压病的中医发病机理,凡出现振颤、眩晕、手足麻等症,当认为是“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而症见厥逆、头痛、眩仆者,当属“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至于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者,则是“大厥”。总之

2、本病与肝、肾的关系多,与肝之阴阳失调尤有密切关系。金、元医家有风、火、痰之说,亦离不开先由伤阴这一主因,合而观之,高血压是由于肝肾阴阳失调,肝肾阴虚和肝阳上亢,化生出多种病变,出现多种见症。本人在临床上辨治本病:见眩晕、头痛、面微赤、口苦、燥烦不宁、便闭溲深黄、脉弦、苔黄燥者,常以平肝泻火为法;见眩晕、耳鸣、健忘、失眠、头重、易怒易烦、舌质红、脉弦数,既潜降上亢之阳,又配合育阴之品;若见晕眩、心悸、气急、腰腿酸软、多尿、失眠、苔白、脉细而弦者,则在育阴之中略予助阳之法;至于见眩晕、头痛、胸闷、泛恶、多痰、苔白腻、脉滑者,常用祛湿化痰止眩法。常用之基本方是:桑叶、桑枝、杭菊花、夏枯草、钩藤、杜仲

3、、女贞子。根据不同证型,酌情配合龙胆泻肝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半夏天麻白术汤等,颇能见效。谭日强(湖南中医学院):原发性高血压病依其临床表现,可分三型治疗。(1)肝阳上亢:头晕头痛、情绪急躁、心烦易怒、口苦面赤、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治以清肝潜阳。清降为主者,用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栀仁、黄芩、川牛膝、夜交藤、石决明、桑寄生、获神、杜仲、益母草;潜镇为主者,用镇肝熄风汤:玄参、麦冬、川楝、白芍、龟版、牛膝、赭石、生龙骨、生牡蛎、茵陈、麦芽、甘草。(2)痰热内盛:头重眩晕、脘闷泛恶、心烦不寐、口苦尿黄、舌苔黄腻、脉弦而滑,治以涤痰清热。体质肥胖者,用钩藤温胆汤:钩藤、菊花、蒺蓉、半夏、获苓

4、、陈皮、黄连、竹茹、牛膝、地龙、甘草;体质清瘦者用羚羊钩藤汤: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生地、白芍、川贝、茯神、竹茹、甘草;(3)肝肾阴虚: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腰膝酸软、夜梦遗精、舌红苔少、脉弦而细,治以滋肾柔肝。肝阴偏虚者用首乌延寿丹:首乌、牛膝、菟丝子、杜仲、桑叶、菊花、桑椹、女贞子、旱莲草、胡麻仁、豨莶草;肾阴偏虚者用杞菊地黄丸加味:构杞、菊花、生地、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萸肉、牛膝、龟版。以上所举的三个证型、六个方剂,用之得当,应获良效。陈树森(解放军 301 医院):我的经验认为,高血压病要三分吃药,七分调理。就是不能紧张、急躁忧虑,有充分的睡眠和适当的锻炼,饮食方面忌食肥甘咸盐

5、,多进蔬菜清淡之品,肥胖者须控制饭量,减轻体重,用药方面归纳如下:肝阳上亢,用平肝潜阳佐养心安神法,予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 10 克,钩藤 20 克,野菊花 15 克,石决明 30 克,黄芩 15 克,云苓 15 克,夜交藤 20 克,夏枯草 15 克,怀牛膝 10 克,知母 10 克,枣仁 15 克。目赤尿黄加龙胆草、泽泻;大便干燥加决明子、生地。阴虚阳亢用滋阴潜阳法,予杞菊地黄汤出入:把子 10 克,野菊花 15 克,生地 15 克,山萸肉9 克,泽泻 15 克,云苓 15 克,丹皮 10 克,怀牛膝 10 克,钩藤 20 克,桑寄生 15 克,生龙牡各 15 克,白芍 15 克。不能入睡

6、或易惊醒者,加炙远志或枣仁;玄明粉 4 克、人工牛黄 0.5克,睡前冲服。时有心前区闷痛活动后尤甚者,加丹参、川芎、红花;后头部或颈部发 紧,加葛根、川芎;四肢发麻加豨莶草、嫩桑枝、地龙;双下肢肿胀加汉防己、茯苓皮、昆布。阴阳两虚,用滋阴益阳平肝活血法,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生地 15 克,山萸肉 10 克,山药10 克,云苓 10 克,丹皮 10 克,泽泻 10 克,钩藤 20 克,野菊花 15 克,仙灵脾 15 克,丹参 15 克,川芎 15 克,海藻 15 克,肉桂 2 克。夜尿频者加益智仁、补骨脂;神疲乏力加黄芪、党参;胸闷气短心悸加麦冬、五味子、人参;心烦失眠加知母、枣仁。我的体会,治

7、疗高血压,始终不离平肝潜阳,注意养心安神,如血压不降可据证情选加利湿活血滋养心肾药物,对改善症状,降低血压有明显作用。吴颂康(浙江中医学院):我在临床治疗本病,分肝肾阴虚肝阳亢,心阴虚心阳亢,肾阴阳两虚,心阴阳两虚以及内风等五种类型。这里主要谈用熄风汤治疗高血压内风证。高血压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都能引起内风。症见四肢面部或唇舌发麻、筋跳肉瞤、手足颤抖等,甚则出现口眼斜等症。产生内风的机理,主要有阴虚阳亢、风火相煽、气阴亏虚、筋脉失养以及气滞血瘀等。熄风汤由地龙、川芎、僵蚕、槐米、白蒺藜等五味组成。临床根据不同病机,常用配伍有:肝肾阴虚、风火相煽加山栀、丹皮、钩藤、黄芩、茜根等;气阴亏虚筋脉失养加

8、黄芪、丹皮、防风、桑枝、二至丸等;瘀阻脉络、血不畅行加黄芪、当归、挑仁、红花、参三七等;痰湿阻络合黄连温胆汤;阳虚见有胸痹证者可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妇人冲任失调引起高血压合二仙汤等。此外,在用熄风汤时,常加青葙子 30 克、昆布 20 克,对降血压有较明显效果。曾治张某,男性,54 岁。患高血压多年,近一月来经常头昏,面部唇舌及上肢发麻,步履不稳,脉弦,舌红苔根薄黄,血压 180/108 毫米汞柱,属肝肾阴虚,风阳内动,治宜平肝熄风。处方:炙地龙12 克(包煎),槐米 20 克,川芎 10 克,制僵蚕 12 克,白蒺藜 20 克,黑山栀 9 克,钩藤 9克,丹皮 9 克,青葙子 30 克,昆布

9、20 克。服五剂,面部上肢发麻有明显好转,头昏消失,血压降至 140/90 毫米汞柱。仍用原方续服,先后共服 20 多剂,症状完全消失,血压稳定。另一例宫某,女性,58 岁。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症见头昏,上肢发麻,指尖尤甚。左面部掣跳,时发时止。神倦乏力,脉弦细,舌苔薄白,血压 200/108 毫米汞柱。属气阴两亏,瘀阻脉络。治宜益气活血,行瘀通络。处方:炙地龙 12 克,川芎 10 克,僵蚕 10 克,槐米30 克,白蒺藜 20 克,青箱子 30 克,昆布 30 克,黄芪 3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9 克,姜黄 10 克,参三七粉 3 克(吞)。服五剂,四肢发麻、面部掣跳明显好转,血压

10、 160/100 毫米汞柱,复诊以原方去姜黄加天麻 9 克,再服七剂后,内风症状完全消失,血压仍然。再用熄风汤加青葙子、昆布、马兜铃、桑寄生、桃仁、红花,续服 20 余剂,症状稳定,血压接近正常。余在临床常用马兜铃降血压,效果较好。朱古亭(浙江中医学院):我治高血压以辨舌为主。如舌质红者为阴虚阳亢,用杞菊地黄丸加平肝潜阳药,如钩藤、石决明、玄参、麦冬之类;阴虚则肠液不足,往往大便干燥,方中生地、玄参、麦冬即增液汤,服药后多数病人大便得以畅润,头晕发胀症状可以缓和。由于胃气下行,血压亦能因而下降。所以润大便,亦降血压之一法也。如舌苔黄糙,头晕胀痛并重,为肝胆气火上扰,以龙胆泻肝汤加清肝药,如夏枯

11、草、桑叶、石决明、菊花、钩藤、白蒺藜之类。如舌苔腻者,为痰浊内蕴,夹肝阳上扰,舌白腻以藿朴夏苓汤加平肝药,如钩藤、菊花、石决明之类。舌黄腻以温胆汤加平肝药,如豆卷、竹茹、佩兰、半夏、茯苓、钩藤、菊花、石决明之类。如老年水亏木旺,风阳上扰而为眩晕者,以六味地黄丸加清肝潜脚 熄风药,如石决明、菊花、钩藤、桑叶之类。治高血压余以菊花、钩藤、石决明三味为必之品。再根据舌苔舌质的变化,选方加减运用。陆芷青(浙江中医学院):余临证 50 单所见高血压患者,以肝阳上亢者最多,以眩晕肢麻、舌红苔黄、脉弦为主症。恒用生石决明 30 克(先煎),夏枯草 15 克,滁菊花 15 克,黄芩 9克,钩藤 12 克(后下

12、),桑寄生 15 克,炒白芍 9 克,牛膝 9 克,杜仲 12 克,地龙 9 克,川芎 5 克等为方,连服 15 剂,舒张压与收缩压可下降 15 至 30 毫米汞柱。其次为肾阳不足,肾阳亏虚,症见眩晕腰酸,下肢无力,舌淡红,脉沉细。用杞菊地黄丸汤剂,加牛膝 9 克,川芎 5 克,淡附片 510 克,降压效果颇佳。此方主要作用在于附子,若去之则无降压效能。第三为痰火内壅,症见头晕且胀,食欲不振,伴有咳痰、色白而稠,口苦或腻,舌质红、苔白厚腻、舌心黄苔或黑燥苔,脉弦滑。用茯苓 12 克,竹沥半夏 9 克,橘红 9 克,竹茹 12 克,黄芩 9 克,胆星 9 克,石菖蒲 3 克,滁菊花 9 克,牛膝

13、 9 克,桑寄生 15 克。上方服七剂多可见效,血压明显下降。魏长春(浙江省中医院):高血压病可分别归属于肝火、肝阳、肝风的范畴。其治疗原则以调和阴阳为总旨,而不能拘泥于高血压的病名,单从降压着手。本病初起,患者体盛性刚,烦躁易怒,口苦烘热,目赤,头痛,头胀,大便干结,脉弦劲,舌红、苔黄,血压升高常有波动,且以收缩压为主,此为肝火上冲所致。治宜清肝泻火为主。自订黄芩泻火汤,方用黄芩、山栀、制军清肝泄热,白芍、甘草、生地酸甘化阴,柔肝凉血,钩藤平肝熄风,怀牛膝补肝肾,引血下行。若病已经年,头昏目眩欲仆,心烦,夜眠欠安,下肢酸软,面颊红赤发麻,脉弦,舌红,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持续升高,此为肝阳上亢。治

14、宜平肝降逆。常用自订降压调肝汤,方用谷精草、夏枯草、野菊花凉肝疏风,擅清头目,钩藤平肝熄风,决明子、地龙柔肝降压,旱莲草、桑寄生、怀牛膝补肝肾兼引血下行。若病久体虚,肾阴亏损不能涵木潜阳,症见头重脚轻,心悸失眠,四肢麻木,脉象弦细,舌红干燥,血压升高以舒张压为著,此为下虚上实之症。治宜滋阴潜阳,清上实下。常用自订杞菊地膝煎,方用把子、熟地、萸肉、旱莲草补虚培本,填精滋肾,滁菊花养肝散风清上,决明子、钩藤清肝降压,泽泻泽阴分、泻虚火,桑枝凉肝散风通络,怀牛膝引郁热下行。以上三方皆以清肝为主,为高血压病的通治之方。但临床上尚须根据其变症、兼症,变通用药。如高血压兼有痰火者,症见头晕胀痛,咳喘气急,

15、痰黄白厚腻,脉滑大,舌苔黄厚,治宜清降痰火为主,俟肺金复职,肝木自平。常选用雪羹汤(海蜇、鲜荸荠)加海藻、昆布、黛蛤散、黄芩、马兜铃、决明子、桑枝、桑白皮治之。若患者素体中气不足,痰浊内蕴,呕吐涎沫,头痛头昏,肢麻,脉沉弦,舌淡苔白,此为厥阴寒气上逆犯胃之症。治宜温肝、和中、降逆。可仿用伤寒论吴茱萸汤(吴茱萸、西党参、生姜、红枣)加姜半夏、决明子、怀牛膝治之。(魏睦森整理)张沛虬(宁波市中医院):高血压病是一种由于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所引起的疾病,与肝肾两脏关系较为密切。临床上以肝阳上亢与阴虚阳亢最为多见。前者头晕头胀或目眩少寐,苔薄脉弦,治当平肝潜阳,以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钩藤、白蒺藜、夏

16、枯草、菊花、泽泻、石决明、生牡蛎。手足麻木加豨签草、桑枝;手足颤动加地龙、僵蚕;胸闷加丹参、郁金。后者头晕目糊,头重脚轻,耳鸣口干,心烦少寐,舌质红,脉弦细。治当滋阴平肝,以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药用生地、杞子、制首乌、泽泻、玄参、女贞子、钩藤、生牡蛎。腰膝酸软加桑寄生、怀牛膝;心悸少寐加枣仁、柏子仁、玉竹。本方药性平和,可以常用或配成丸剂。另外,年老体弱或高血压晚期肾阴阳平衡失调,长期肾阴不足,继而阴阳两虚,表现为头眩耳鸣,健忘,手足麻木,心悸气短,肢冷畏寒,下肢酸软,夜间尿多或阳痿,舌质淡或红、苔净,脉细小。治当助阳益阴,常用左归丸加减。药用熟地、山萸、淮山药、仙灵脾、巴戟肉、杜仲、怀牛膝、桑寄生。面肢冷,舌质淡,阳虚偏盛者加制附子、肉桂;虚烦口干,颧红,舌质红等阴虚偏盛加知母、黄柏、龟版;气急,面浮肿等兼有气虚者加黄芪、白术、汉防己。高血压另有一种急进型,是由于肝阳暴涨,肝风内动,可见到剧烈头痛, 甚至抽搐等高血压危象的表现,余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重用介类镇肝药物,另用羚羊角 6 克,另煎,频饮,或加服至宝丹 12 丸。临床上确能取得良效。陈泽霖(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