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病害(学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59267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树病害(学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茶树病害(学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茶树病害(学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茶树病害(学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茶树病害(学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树病害(学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树病害(学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树病虫害茶树病虫害DiseaseDiseases s and Pest and Pests s of Tea Plant of Tea Plant洪永聪 茶与食品学院 QQ:10817788理论学时分配计划(24学时)绪论2学时第一章 农业昆虫学基础知识6学时第二章 茶树害虫6学时第三章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4学时第四章 茶树病害4学时第五章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与茶叶安 全生产2学时第六章 茶树病虫研究的基本方法自学第四章 茶树病害 (4学时) 第一节 叶部病害(2学时) 第二节 枝干部病害与根部病害(2学时)第二节 枝干部病害与根部病害 (2学时)o一、枝干部病害n(一)茶枝梢黑点病n(二)

2、茶树苔藓和地 衣n(三)茶菟丝子n(四)茶树膏药病o二、根部病害n(一)茶苗根结线虫 病n(二)茶苗白绢病n(三)茶根癌病n(四)茶紫纹羽病o茶树枝干病害:种类较多,普遍发生的主要有 茶枝梢黑点病、寄生性种子植物和寄生藻类等 ;除此之外,茎干部病害还有茶膏药病、茶毛 发病等;罹病茶树养分和水分运输受阻,造成 树势衰弱,芽叶稀少;主要以人工防除,结合 搞好茶园卫生进行控制。一、枝干部病害(一)茶枝梢黑点病o茶枝梢黑点病(Tea Branch Black Spot):仅 在我国有报道,是茶园枝干部重要的病害之一 ;最早于1961年在浙江省杭州市发现此病,以 后湖南、安徽也相继报道,现全国各主要产茶

3、 区均有发生;发病严重的茶园,枝梢芽叶稀疏 、瘦黄,枝梢上部叶片大量脱落,甚至全梢枯 死。 1、症状 o茶枝梢黑点病症状:发生在当年生的半木质化 枝梢上;受害枝梢初期出现不规则形灰色病斑 ,后逐渐向上、下扩展,长可达10-15cm,病斑 呈现灰白色,其表面散生许多黑色带有光泽的 小粒点。 2、病原o茶枝梢黑点病菌( Cenangium sp.):属子囊 菌亚门内生盘菌属真菌; 病斑散生的黑色小粒点即 病菌的子囊盘;子囊盘初 埋生于枝梢表皮下,后突 破表皮外露;子囊棍棒状 ,直或略弯,内生8个子囊 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或 长梭形,有的稍弯曲,无 色,单胞。 3、病害循环o越冬越夏:病原菌以菌丝体

4、或子囊盘在病梢组 织中越冬。o初侵染与再侵染:越冬病菌从3月下旬或4月上 旬开始生长发育,5月至6月中旬子囊孢子成熟 ,借风雨传播,侵入新梢,7月后由于温度偏高 ,并常伴随干旱,病害发展缓慢;该病属单病 程病害,三年仅1次初侵染,无再侵染。4、发病条件o气候条件: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一般气温上升 到10以上病菌开始活动,15开始形成子囊 ,20-25子囊孢子成熟;当气温在2025, 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最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和发展。o品种抗性:品种间有显著的抗性差异,一般枝 叶生长繁茂、发芽早的品种较感病,而普通群 体种发病相对较轻。 5、防治措施o农业防治: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应避免 大面

5、积连片种植单一品种;早春根据树势和头 年病情决定修剪的深度,应尽可能将剪下的枯 枝落叶清理出茶园并妥善处理,重修剪后,结 合喷药保护,效果更好。o药剂防治:掌握在发病盛期前喷药;药剂可用 50多菌灵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50%苯菌灵1000倍液。 (二)茶树苔藓和地衣o茶树苔藓(moss)和地衣(lichen):在全国 各茶区普遍发生,国外印度和日本亦有发生; 它们是茶树枝干上的一种附生植物,尤以山区 茶园发生为害严重;寄主除茶树外,还有油茶 、柑桔、桂园、荔枝、芒果等植物。1、症状与病原o苔藓:附生于茶树枝 干上的一种黄绿色青 苔状或毛发状物。o地衣:附生于茶树枝 干上

6、的一种青灰色叶 状体;根据外形可分 为壳状地衣、叶状地 衣和枝状地衣等3种 。2、发病规律o病害循环:苔藓具假茎和假叶,可以光合作用 ,以假根附着在枝干上吸收水分,以配子体繁 殖产生孢子;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以 裂殖或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o发病条件:在10左右开始生长,孢子通过风 雨传播,附着在茶树的枝干上,在潮湿而温暖 的春夏之间蔓延最快;树龄大、树皮粗糙、树 势衰弱的茶树均发病重,管理粗放、杂草丛生 、土壤粘重的茶园发生也多。3、防治措施o农业防治:加强茶园管理,勤除杂草,清理丛 脚,改变茶园小气候条件,合理施肥和采摘, 促使茶树生长健壮,以减少发病。o药剂防治:茶季结束或雨后,

7、用“C”形侧口竹 片刮去苔藓和地衣,然后喷药保护;药剂选择 1%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用草木灰浸出液煮沸 缩后涂抹病部。(三)茶菟丝子 o茶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全国主要 产茶区均有发生,是1年 生攀藤全寄生草本植物; 无根,无叶,叶片退化成 鳞片状,茎线状,细长, 黄褐色,秋天开小朵黄白 色的花,总状花序,果椭 圆形,有1-4粒种子,褐 色,扁平。2、发生规律o病害循环:4月上中旬开始发生,810月秋雨 季节为发病盛期;秋末开花,10月种子成熟掉 落于土中越冬,翌年温度适宜时发芽。o侵染循环:发芽时,种胚的两端长出菟丝,遇 到寄生便产生吸盘,固定在寄主上,然后分化 出导

8、管和筛管,与寄主的相通,摄取嫩梢中的 水分和养分,不断缠绕为害寄主;严重时,树 冠表面遍布藤蔓,枝叶无法伸展,导致叶片枯 黄脱落,枝梢枯死。 3、防治措施o农业防治:生产季节剪除,最好在种子未成熟 前剪除,因其蔓延繁殖,故剪除后必须拿出园 外深埋或烧毁,如个别茶枝受害严重也应一起 剪掉;秋、冬季翻土15-20厘米,把掉在地上的 种子埋掉,以避免翌年萌发。 o药剂防治:对出土不久的菟丝子幼嫩植株,选 择阴天或早晚喷药防治;药剂选择生物农药鲁 保1号,敌草晴,五氯酚钠盐等。 (四)茶枝膏药病o茶枝膏药病(Tea Branch Plaster):是老茶 园中发生非常普遍的枝干病害;在印度、印度 尼西

9、亚、斯里兰卡、日本等产茶国均有报道, 我国所有茶均有发生;此病的为害性主要是病 菌的子实体和菌丝体覆盖在枝干上,影响茶树 正常生理机能的进行,致使树势衰弱。1、症状o茶枝膏药病症状:主要 发生在老茶树的茎干部 ;病菌以蚧壳虫分泌的 汁液为营养,然后以此 为基地向四周和上下扩 展蔓延;病斑的色泽随 病菌的种类而异,有红 褐色、灰黑色、黄褐色 等,形如膏药般贴附在 枝干上。2、病原o茶膏药病菌(Septobsidium sp.):属担子菌亚门隔担 耳属真菌;子实体平伏,革 质,表面平滑,紫灰色,由 浅褐色至暗褐色至暗褐色菌 丝体组成,从菌丝上长出粗 短的柱状菌丝;原担子(下 担子)亚球形,由此产生

10、长 而扭曲的担子;担孢子长椭 园形,稍弯曲、无色。3、发病规律o病害循环:病菌以菌膜组织在茶树枝干上越冬 ;病菌以蚧壳虫的分泌物为营养,在茶树枝干 表面生长发育,形成相互交叉的薄膜,也能侵 入到寄主皮层吸取营养,借风雨而传播。o发病条件:土壤粘重,排水不良,通风透光不 良的茶园易于发病。4、防治措施o农业防治:人工刮除菌膜,并喷药保护。o药剂防治:加强介壳虫的防治工作是防治本病 的关键;在冬季可用波美1-3度石硫合剂或0.7% 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20%的石灰水喷洒枝干。o茶树根部病害:其中茶根癌病、茶根结线虫病 和茶白绢病都发生都发生在苗期,常引起茶苗 的大量死亡;主要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11、引 起全株死亡,一旦流行,破坏性极大;主要控 制措施有建立无病苗圃、严禁病苗出圃、挖除 病株、土壤处理等。二、根部病害(一)茶苗根结线虫病 o茶苗根结线虫病(Tea Root Knot Nematode Disease):是茶树苗圃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世界各国茶园均有分布,国内主要分布于海南 、广东、广西、台湾、浙江、福建等温暖的产 茶区;由线虫引起,当线虫侵入茶根后,使根 部形成肿瘤,造成病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 株矮小。 1、症状与病原o茶苗根结线虫病的症状与病 原:线虫侵入茶根后,使根 部形成肿瘤,形似黄豆,受 害根系无须根,畸形;病株 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植株矮 小,生长衰弱,叶片发黄

12、, 易大量脱落而枯死;病原为 根结线虫属(Meloidogyne sp)。 2、发病规律o土壤温湿度:根结线虫是喜高温干燥的好气性 生物,1年发生多代;当土温达2530,土壤 湿度为50左右时,2030天就可完成1代, 10以下时即停止活动。o土壤理化性质:在地势高、土壤结构疏松的沙 质土中发生严重,而且线虫在表层土壤比在下 层土壤发生多。3、防治措施o农业防治:应选择生荒地作苗圃,若是种过花 生、豆类、红薯等地则不宜作苗圃,苗圃应进 行土壤消毒;盛夏应将土壤深翻,在阳光下暴 晒10天后再翻1次,可杀灭土壤中的线虫;对已 发病的苗木应增施磷肥和钾肥,提高其抗病能 力。o药剂防治:掌握在发病初期

13、,用80二溴氯丙 烷乳剂100倍稀释液对病株打洞注入3毫升,然 后覆土盖洞,或用石灰氮、敌灭威、甲基异硫 磷等药物防治。(二)茶苗白绢病 o茶苗白绢病(Tea Seedling Southern Blight ):是一种常见的茶树苗圃根部病害;国内分 布范围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东、 四川、云南等省均有发生;受害茶苗整株枯萎 ,叶片脱落,严重时成片死亡;除茶外,尚能 为害瓜类、茄科、麻类、豆类等500多种植物。 1、症状o茶苗白绢病症状:发生在 茶苗根颈部;病部初呈褐 色斑,表面生白色绵毛状 物,扩展后绕根颈一圈, 形或白色绢丝状菌膜,可 向土面扩展;后期在病部 形成油菜籽状菌核,由白

14、 色转黄褐色至黑褐色;严 重时,病株皮层腐烂,叶 片枯萎、脱落,最后全株 死亡。 2.病原o茶苗白绢病菌( Pellicularia rolfsii) :属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 属真菌;菌丝体初无色, 后稍带褐色,密集,形成 菌核;菌核圆形,表面光 滑、坚硬,黑褐色;在湿 热条件下产生担子和担孢 子,但不常见,传病作用 也不大。 3、发生规律o病害循环: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于病组织 上越冬,干燥条件下可存活56年;第二年春 夏之交,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菌丝,沿土隙 蔓延或随雨水、灌溉水、农具等进行传播,侵 染幼苗根颈部进行为害。o发病条件:属高温高湿病害,以68月发生最 盛;土壤粘重,酸变过大

15、,地势低洼,茶苗长 势差,以及前作为感病寄生地,病害发生亦重 。 4、防治措施o农业防治:选择生荒地或非感病作物的地作苗 圃;注意茶园排水,改良土壤,促进苗木建壮 ,增强抗病力。o药剂防治:感病苗圃应及时清除病苗并进行土 壤消毒;选用70五氯硝基苯每方12.5公斤 ,加细土后撒施土面混匀,710天后再撒一次 ;感病较轻的苗木可用药液灌蔸,药剂有50 多菌灵500倍液、0.5硫酸铜液或50甲基托 布津500倍液。(三)茶根癌病o茶根癌病(Tea Root Cancer):是一种常见的 茶苗根部的细菌性病害,尤以扦插苗圃中常见 ;世界各产茶国均有报道,我国各大茶区均有 发生;寄主范围很广,除茶树外

16、,还能为害桃 、梨、苹果、李、葡萄、柑橘等多种作物。1、症状o茶根癌病症状:病菌从扦 插苗剪口或根部伤口侵入 ;初期产生淡褐色球形突 起,以后逐渐扩大呈瘤状 ,小的似粟粒,大的象豌 豆,多个瘤常相互愈合成 不规则的大瘤;瘤状物褐 色,木质化而坚硬,表面 粗糙;茶苗受害后须根减 少,地上部生长不良或枯 死。2、病原o茶根癌病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属厚壁 菌门土壤杆菌属细菌;菌 体短杆状,具1-3根极生 鞭毛;在普通培养基上形 成灰白色圆形菌落;发育 适温为2529,致死温 度为51(10分钟),在 pH7.3时发育最好。3、发病规律o病害循环:根癌病菌在土壤或病组织中越冬; 次年环境适宜时,借水流、地下昆虫及农具传 播为害;病菌从苗木伤口或切口处侵入,在组 织内生长发育,刺激细胞加速分裂,产生癌瘤 。o发病条件: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另外,土壤粘 重、排水不良、pH较高的茶园发病较重。4、防治措施o农业防治:应选择避风向阳、土质疏松、排水 良好的无病地作为苗圃;要严格苗木检查,不 从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