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58549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解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及解读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历史)及解读 I. 试卷结构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与题型 试题包括两部分: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试题以科目内知识综合为主,科目间综合试题所占 比例较小,一般设置一道或两道科目间综合试题,回答科目间综合试题需要同时运用政治、历史和地理 中的 2 个或 3 个科目的相关知识。 二、分值比例 文科综合满分为 300 分,政治、历史、地理科目各 100 分;选择题共 140 分,选择题共 140 分,非 选择题共 160 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 试题按照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

2、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科目的试题相对集 中,同一题型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II.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查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政治、历史、地理各科目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反映各科目之间的综合 联系,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说明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查目标与要求:其中“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 “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查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要求 目标IIIIII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

3、综合性的信息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二、考试范围二、考试范围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涉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的考试内容。 (二)历史第一部分第

4、一部分 古代古代 古代中国 1.1.古代中国的政治古代中国的政治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宗法制 (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商鞅变法 秦的统一 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 郡县制2秦始皇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 宋的集权措施 王安石变法 元的中央官制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 康熙帝 2.2.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 (1)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与耕作技术的发展水利设施的完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土地制度的演变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金属冶炼、制瓷和纺织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5、(3)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4)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老子、庄子与道家思想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2)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异端”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4.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学技术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2)书画与戏曲艺术3汉字与书法 中国画 京剧 (3)文学成就 诗经 、楚辞与汉赋 唐诗、宋词与元曲 明清小

6、说 古代希腊、罗马 1.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 (1)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2)罗马法 2.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 (2)苏格拉底 (3)柏拉图 (4)亚里士多德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近代近代 近代世界 1.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 (3)启蒙运动 2.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3)两次工业革命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3

7、.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革命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英国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和斗争克伦威尔与“护国政体”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独立战争 独立宣言 (2012 年 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 华盛顿1787 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两党制 (3)法国大革命与 19 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选修 2) (2012 年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 拿破仑 19 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与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0

8、12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 立)德意志统一 德意志帝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读:1.此部分增加了“德意志统一”内容,对德国内容有所偏重(与德国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其 在世界经济中所处重要地位有关;与中德关系重要有关)应重点关注。 2. 独立宣言 、 人权宣言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等法律文件较 2012 年都单列,予以凸显, 应重点关注此专题,涉及以上法律文件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分析应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4.4.近代埃及、俄国与日本的改革近代埃及、俄国与日本的改革 (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较 2012 年新增部分。与埃及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地位有关

9、;与中非 关系有关。只有此部分涉及非洲历史,应重点关注。 ) (2)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3)日本明治维新 5.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删除了 2012 年的“英国宪章运动”部分。但此内容仍可在英国民主政治部分出现,其重要性下降) (1)马克思与恩格斯 (2) 共产党宣言 (3)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 (4)巴黎公社 6.6.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发展 (1)牛顿与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4)19 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近代中国 1.1.近代中国的政治近代中国的政治 (1)

10、1840 年至 1900 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2)太平天国运动 (3)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较 2012 年新增“清末新政” 。涉及近代宪政变革及经济影响(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 ) (4)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 (较 2012 年删除“反专制斗争” ) (5)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 (删除 2012 年“抗战胜利前后的人民民主运动”部分,强调全民族一致抗日。因钓鱼岛问题,应重点 关注“抗日战争”部分) 解放战争52.2.近代中国的经济近代中国的经济 (1)晚清中国经济结

11、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及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从“师夷长技” 、体用之争到维新思想 (删除 2012 年“民主思想的引入与宣传”部分) (2)孙中山与三民主义(较 2012 年此节内容位置提升,重点关注) (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现代现代 现代世界 1.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 (2)俄国十月革命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4) “斯大

12、林模式” (5)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 2、罗斯福新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3.“亚洲觉醒亚洲觉醒”的先驱的先驱 (1)甘地 (2)凯末尔 4.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与瓦解冷战的兴起与发展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冷战后的和平与动荡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多极

13、化趋势的加强 5.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贸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6.6.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2)量子论 (3)现代信息技术 (4)20 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6现代中国 1.1.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 “文化大革命”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14、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6)新中国的外交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改革开放后的重要外交活动 2.2.现代中国的经济现代中国的经济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3.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 (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2)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4.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与科技文教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与科技文教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4)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6)教育事业的发展 (7)詹天佑与李四光 说明:带 部分为选修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