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三首》赏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55037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商隐诗三首》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商隐诗三首》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商隐诗三首》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商隐诗三首》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商隐诗三首》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商隐诗三首》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商隐诗三首》赏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商隐诗三首李商隐诗三首赏析赏析李商隐(约811一859)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 ,自其祖辈起,移居郑州荥阳。他的先祖是李唐王室旁支,然而自其高祖以来家境已衰落,祖辈几代历 官均不过县令。其父李嗣先任县令,后为使府幕僚,携家在浙江东、西道辗转谋生,最后客 死他乡。李商隐不到十岁时,父亲去世。他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他跟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读经习文。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大和三年(829)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让他与其子令狐陶等交游,并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而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

2、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习 骈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大和六年(832)令狐楚调任京职,商隐离太原返乡,曾入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开成二年(837)又赴科场,令狐陶也为之延誉并推荐,商隐得中进士。及第后,他一度赴兴元(今陕西汉中) ,入令狐楚幕。楚死,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其女为妻。当时朝中牛李党争尖锐,令狐属牛党,王茂元被人视为李党。商隐是令狐门人,却与王氏结亲,引起令狐陶等人不满,被攻击背恩、无行。次年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先已录取,吏部报中书省复审

3、时被刷落,理由是此人不堪,可能即与此有关。开成四年(839) ,李商隐出仕秘书省,为校书郎,不久调弘农尉,因触忤上司,怒而辞职。会昌二年(842) ,他再应书判拔萃科试,被授秘书省正字,但很快因母丧去职。服丧期满,重入秘书省。不久唐武宗死。宣宗即位,牛党得势,李党纷纷被贬逐。李商隐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远赴桂海,任掌书记之职,结束了十年京师寒且饿的生活。李商隐最后十二、三年,全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度过。他三次离家远游去做幕僚:大中元年、二年(847、848)在桂林郑亚幕;三年至五年(849-851)春,在徐州卢弘止幕;五年冬至十年(851-856) ,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柳仲郢幕。三位府主对他都

4、很器重,官职品级也逐步升迁,但始终只被视作一个文牍之才。其间也曾在长安任京兆府掾曹、太学 博士等,为时均不久。大中十年(856)他随柳仲郢离开梓州回到长安,不久被荐为盐铁推官,出巡江东。在这次游历中,他写了一些以七言律、绝为主体的无题诗和咏史诗,形成他创作活动的最后一 个高潮。大中十二年(858) ,李商隐因病退职还乡。这年岁尾或下年年初,寂寞地在郑州逝世,享年不足五十。李商隐生前曾自编樊南四六甲集和乙集各二十卷,后皆散佚。后人搜集其遗文 (包括骈、散、赋各体)并加笺注,其中清人冯浩樊南文集详注 、钱振伦樊南文集补 编较详。李商隐的诗,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原为三卷。原本早已佚失,现存六百 首左

5、右,是后人陆续搜求而得。从宋代开始就有人为李商隐诗作注,但早期注本均已佚失。现存的笺解评点本以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标点本下简称冯注 )和今人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 (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下简称刘、余集解 )最为详尽赅博。此外还有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李商隐尚有杂著数种,其中除杂纂片断地保留于说郛外,其余均已佚失。 关于李商隐的生年有三说:清冯浩玉溪生年谱 (下简称冯谱 )定为元和八年(813) ;清钱振伦玉溪生年谱订误定为元和六年(811) ;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下简称张笺 )定为元和七年(812) 。今人董乃斌李商

6、隐生年为元和六年说 (载文学遗产增刊 。 李商隐诗三首赏析无题二首 (之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释: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 ,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 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 ) ,赵臣 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 ) ,可供参考。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7、。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 ,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送钩,古代宴席间的游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分曹,分组 。射覆,亦宴席间的游戏,将物品放在巾盂等的下面让人猜,猜不中者罚酒。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 应差。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 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

8、习的春 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 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 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 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 。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 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 “身无”、 “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 ,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 划深刻细

9、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 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 !“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 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 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 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 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

10、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 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 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 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 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 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第十四辑)认 为钱说最为可信。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

11、,特意选取贾谊 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屈贾列传载: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 ,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 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 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特标“求 ”、 “访”(咨询) ,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

12、,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 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隐 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 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 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 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 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

13、了充满生活 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 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 ,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可怜,即可惜。不用感情 色彩强烈的“可悲”、 “可叹”一类词语,只说“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预留地步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悲”、 “可叹”更为含蕴 ,更耐人寻味。仿佛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可谓似轻而实重。

14、“虚”者 ,空自、徒然之谓。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 怀疑,可谓举重而若轻。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 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而不是一泻无余。这一句承转交错的艺术处理,精炼,自 然,和谐,浑然无迹。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射出直中鹄的的一箭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 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 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 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

15、,讽刺 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 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 所谓“抬得高,摔得重”。整首诗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 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唱叹有情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 理,逐步显示出来。 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 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 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

16、 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 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 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 “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 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导读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断肠犹云销魂。此诗咏柳,前两句言春日繁华,后两句则言秋日萧条。盛衰之间,乃见时光如流,生命匆促之意。客观的对比是无情的,但人对物 候和生命变化的敏感,则是富含情韵的。而在自然与人生之比照中,品味生命过程的价值和 意义,则使作品具有独特的哲理意味。这是义山诗中一个常见的特点,而前人并未重视。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在他的诗集中,单以柳为题的诗,就多达十几首,诗句中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