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分类及防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47640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疝分类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疝分类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疝分类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疝分类及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疝分类及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疝分类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疝分类及防治(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疝分类及防治疝分类及防治 疝是人体腹部肌肉薄弱或开裂的区域,导致脂肪组织或肠等人体器官通过这个 位置向外,在皮下形成明显突出,伴有不适感和疼痛。特别长时间站立、大小 便或举重物时症状会更加明显。 病因病理病因病理疝气的形成原因 疝气的形成和患者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疝shn ,英文为 hernia;俗名疝 气。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 部位进入另一部位。俗称“小肠串气” ,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 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患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会给腹壁增加额外压力的动作或活动,如:慢性咳 嗽、或哮喘,如吸烟者的咳嗽;喷嚏,肥胖(腹部过肥)

2、 ;大小便时腹部受力 (用力排便) ;怀孕(妇女妊娠) ;小儿过度啼哭;举起重物时腹部受力;老年 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 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大部分疝是由于人体内有长期存在的薄弱区。通常腹壁的薄弱区域是与生俱来 的,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遭受创伤或手术切口变得更薄。举重物或干重体力活 会加剧疝的严重程度。虽然男性得疝气比女性更加普遍,但疝还是会发生在任 何人身上。病理解剖病理解剖典型的腹外疝 腹外疝 由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等组成。

3、疝囊是壁层腹膜的憩室样突出部,由疝 囊颈和疝囊体组成。疝囊颈是疝囊比较狭窄的部分,是疝环所在的部位,是疝 突向体表的门户,又称疝门,亦即腹壁薄弱区或缺损所在。各种疝通常以病门 部位作为命名依据,例如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疝内容物是进入 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为最多见,大网膜次之。此外如盲肠、阑尾、 乙状结肠、横结肠、膀胧等均可作为疝内容物进入疝囊,但较少见。疝外被盖 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中医关于疝的描述中医关于疝的描述 医源资料库:疝,病名。指内脏凸出或因寒袭而致引痛之类的病证。 素问长刺节论:“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 腹两股间”五十二病方以穨(

4、疒颓)为题,对疝之治疗颇多论述。又 名疝气、膀胱小肠气、贼风入腹、小肠气、膀胱气、奔豚气、蟠肠气、肾系阴 肿、穨(疝) 、狐叉(疝) 、穨(疝) 、股痈鼠腹等。历代由于对疝病之概念未能 统一,医学家理解认识殊异,因此十分混乱而乏规范。 素问大奇论:“肾脉 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阳 急为瘕,三阴急为疝。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所论:“七疝者,厥疝、症疝、寒 疝、气疝、盘疝、附疝、狼疝,此名七疝也。 ”又载:“五疝候,一曰石疝、二曰 血疝、三曰阴疝、四曰妬疝、五曰气疝,是为五疝也”。其后, 儒门事亲 、 疡医大全等等,均各有其相同、相类或互异之七疝论等,名目

5、繁多,所指 病证也多互异。就该病在历代文献所述,大致可有两大类。即指体腔内脏向外 突出,并或有气痛之症状,或腹部剧痛而兼有二便不通之证候。此外,其所描述多指生殖器、睾丸、阴囊等部位之病证,例如男女外生殖器之肿痛、溃脓、 尿道口流出败精浊物,阴囊、睾丸之肿胀疼痛等,或兼有腹部之牵引疼痛症状 者;或仅以“脉弦紧者疝也”等为诊断依据。若以临床为依据,大致可归纳为: 1.腹股沟斜疝:如儒门事亲:“狐疝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 ;疡医大全:“血疝者,状如黄瓜,在于小腹两傍。 ” 2.指男女外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睾、精索等疾病。如诸病源候论:“疝者 痛也”。 圣济总录沿其说,认为:“疝者痛也,邪气

6、聚于阴,致阴器肿大而痛 者。 ”医学入门:“疝有睾丸痛者,有连少腹痛者。 ”疡医大全:“寒疝者, 筋挛卵缩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 ” 3.指阴囊疾病,包括阴囊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水等。 外科正宗:“又有一种 水疝,皮色光亮,无热无红,肿痛,有时内有聚水。 ”儒门事亲:“(疒颓) 疝,其状阴囊肿缒,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是也。 ” 4.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如儒门事亲:“筋疝 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溲而下。 ” 5.指腹腔肿物,或指子宫膀胱疾病。如诸病源候论:“腹中脐下有积聚,名 曰腑疝”等。 6.指肠道之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肠痉挛及某些部分性肠梗

7、阻。如诸病源候论: “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名曰症疝;”“腹中痛,在脐旁,名曰盘疝; ”“小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名曰狼疝”等。证治参见各有关条。 类型类型 疝分为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股疝、脐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 嵌顿疝、绞窄疝等种类。腹股沟疝:此类疝可能出现、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高峰发生在初期的童年 时期,80%90%发生在男孩,其次为老年人。 腹壁疝:这类疝主要发生在肚脐周边部位,妇女疝患者占多数。多数发生 在 20-50 岁之间。 脐疝:发生在肚脐,肚脐内部呈圆环凸起。脐疝 10%-20%发生在婴儿、 儿童,其次成年女性比较常见。 阴疝(阴囊坠胀):男士发生在阴

8、囊部位,产生阴囊坠胀,严重时明显肿 大,行走极为不便。女性发生在卵巢部位,使得下身明显肿大,伴有坠胀疼痛 感。 切口疝:此类疝发生在早先原外科手术切口创伤疤痕部位。切口疝可能发 生在外科手术几个月或几年后。 分类分类 水疝水疝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同时分为交通性与非交通性两种。症状:逐渐增大,按压不可消失,无痛感。 小肠疝小肠疝分为直疝、斜疝、股疝、脐疝、白线疝、嵌顿疝、绞窄疝、切口疝、 狐疝等。 一般症状:站立时突出,仰卧后消失,按压即可回入腹腔。但嵌顿疝、绞 窄疝则有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小肠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 此应及早接受治疗。 疝气类型疝气类型 腹股沟疝气此类

9、疝气可能出现、发生在任何年龄, 疝气类型 但高峰发生在初期的童年时期,80%90%发生在男性(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 直疝多为老年人。 腹壁疝这类疝气主要发生在肚脐周边部位,妇女疝气患者主要占多数。多数发生 在 2050 岁之间。 病因和发病: 1. 腹壁疝是腹腔脏器连同腹膜经腹壁薄弱处或孔隙突出而致。各种年龄均 可能发生。以腹股沟疝(大腿与腹部交界处)最多见。其他还有股疝、脐疝、白 线疝、切口疝等等正常人腹壁上有一些薄弱的区域,如腹股沟管、股环。加上 有的人腹壁某一部位发育有缺陷,如脐环闭锁不全、腹白线缺损等。还有手术 切口、外伤造成的腹壁损伤,老年肌肉萎缩造成腹壁肌肉薄弱等是发生腹壁疝 的

10、先决条件。 2. 腹内压力增高,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婴儿经常啼哭、举重、呕吐 等使腹内压增高将腹腔脏器经腹壁薄弱处挤出一个小口袋状称疝囊。绝大部分 脏器可以回入腹腔称可复性疝,有的则须轻揉才能回复。有的腹壁缺口较小, 而用力挤出的腹腔脏器不能回复称嵌顿疝;有的压迫了血管,仅突出的脏器缺 血称为绞窄性疝。绞窄性疝能造成突出的脏器环死。突出物如是肠管则可造成 肠梗阻、肠坏死、穿孔、腹膜炎等。也可从腹壁穿破形成粪瘘。疝形成后,随 着脏器反复突出则疝囊逐渐扩大 症状表现: 患有腹壁疝的患者首先会在腹壁发现包块突出,有的可下降入阴囊内使阴 囊增大。站立、用力、咳嗽时出现,平卧时可消失。包块突出时

11、,用于向上轻 轻推挤有轻微阻力感随即很快消失。有时同时听到咕噜声。此外,肿块突出时 病人有下坠感,伴有胀痛或牵扯性腹痛。如发生疝嵌顿或绞窄则出现腹痛,腹 胀等肠梗阻症状和体征。 治疗方案: 疝是不能自愈的,早期或有轻度症状时,患者会感到疼痛,下腹坠胀,消 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病情不断发展后,由于肿块坠入阴囊,会造成活动及行 走不便。严重者会发生嵌顿,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肠坏死,甚至危机生命, 因此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手术治疗是最佳方式。 脐疝发生在肚脐,肚脐内部呈圆环凸起。脐疝 10%20%发生在婴儿、儿童, 其次成年女性比较常见。 阴疝男士发生在阴囊部位,产生阴囊坠胀,严重时明显肿大,行走

12、极为不便。 女性发生在卵巢部位,使得下身明显肿大,伴有坠胀疼痛感。 切口疝(腹壁切口疝*会阴切口疝)此类疝气发生早先原外科手术切口创伤疤痕部 位。切口疝可能发生在疝气手术后几个月或几年后。 临床类型临床类型 易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易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疝,称易复性疝。 难复性疝(irreducible hernia)难复性疝(irreducible hernia):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人腹腔内, 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称难复性疝。疝内容物反复突出,致疝囊颈受摩擦而 损伤,并产生粘连是导致疝内容物不能回纳的常见原因

13、。这种疝的内容物多数 是大网膜。此外,有些病程长、腹壁缺损大的巨大疝,因内容物较多,腹壁已 完全丧失抵挡内容物突出的作用,也常难以回纳。另有少数病程较长的疝,因 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时产生的下坠力量将囊颈上方的腹膜逐渐推向疝囊,尤其 是骼窝区后腹膜与后腹壁结合得极为松弛,更易被推移,以至盲肠(包括阑尾)、 乙状结肠或膀胧随之下移而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称为滑动疝,也属难 复性疝。 嵌顿性疝(incarceratedhernia)嵌顿性疝(incarceratedhernia):疝囊颈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 嵌顿性疝 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

14、其不能回纳,这种情况称为嵌顿性或籍闭性疝。疝发生嵌顿后,如其内容物为肠 管,肠壁及其系膜可在疝囊颈处受压,先使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肠壁癖血和水 肿,疝囊内肠壁及其系膜渐增厚,颜色由正常的淡红逐渐转为深红,囊内可有 淡黄色渗液积聚。于是肠管受压情况加重而更难回纳。肠管嵌顿时肠系膜内动 脉的搏动可扣及,嵌顿如能及时解除,病变肠管可恢复正常。 绞窄性疝( strangulated hernia)绞窄性疝( strangulated hernia):肠管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壁及其系膜受压情 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痛。此时肠系 膜动脉搏动消失,肠壁逐渐失去其光泽、弹性和蠕动

15、能力,最终变黑坏死。疝 囊内渗液变为淡红色或暗红色。如继发感染,疝囊内的渗液则为脓性。感染严 重时,可引起疝外被盖组织的蜂窝织炎。积脓的疝囊可自行穿破或误被切开引 流而发生肠瘘。 小儿疝气的症状小儿疝气的症状疝气可能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运动,解 便后,在腹股沟处会有一鼓起块状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有可能在卧 床休息或睡觉后自行消失,严重者会腹痛,恶心,呕吐,厌食或哭闹不安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基本(一般)症状是腹股沟区 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 时出现,平卧(仰卧)或用手按压时肿块

16、可自行回纳(回入腹腔,消失) 。一般 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 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难复性疝在临床表现 方面除胀痛稍重外。其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但嵌顿疝、绞窄疝则有 疼痛感且很难推回腹腔。疝若任其发展极易发生粘连和嵌顿,因此应及早接受 治疗。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临床上常表现为疝块 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 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局部疼痛常轻轻微;如为肠管, 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 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小;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 终将成为绞窄性疝。肠管壁疝嵌顿时,由于局部肿块不明显,又不一定有肠梗 阻表现,容易被忽略。 疝气的症状最主要的是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婴儿多系母亲 在换尿布时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