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毕业论文中国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440360 上传时间:2018-05-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战略毕业论文中国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战略毕业论文中国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战略毕业论文中国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战略毕业论文中国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战略毕业论文中国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战略毕业论文中国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战略毕业论文中国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企业“走出去”策略研究:以上海为例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贯彻“走出去”战略作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 必然选择。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上海就提出要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上 海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上海发展海外经济有过两次较大的 动作。首先是开拓东南亚市场,主要集中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其次是开拓南 非市场,在南非兴办了 20 多家生产加工企业,把上海的零部件和原料带出去,在当地组装 和加工生产,销往南非和非洲南部市场。截止到 2002 年年底,上海共批准海外直接投资项 目 760 余项,总投资近 10 亿美元,已有 400

2、 多家各类所有制的企业走出国门,对外投资、 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合作项目已涉及 161 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汽车、纺织、电子、轻工、 机械、医药、化工等多个行业, “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上海企业在“走出 去”的问题上还存在着整体实力不强、企业分散、要素分散的问题:如“走出去”的内容上, 主要是商品“走出去”;在对外直接投资的项目上,以传统的制造业如服装加工、轻工消费 品为多数;在投资的地域上,比较集中的地区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在“走出去”企业的关 系上,各自为政,缺乏更紧密的联系;在“走出去”企业的规模上,已获批的 670 家企业平 均每家的投资额不足 150 万美元;在“走出去”

3、企业的发展上,已获批尚在经营的企业数为 253 家,存活率不足 50%,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上海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海 外开拓市场的能力,与上海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也极不相称。因此,上海的企业和政府必 须积极开拓新思路,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打造出一批能与著名跨国公司比肩的跨国企业集团。 一、练好经管内功 在“走出去”的策略上,不同的企业会因为自身条件和基础的差别而千差万别。针对内部 企业间的信息不畅造成资源浪费,资本和资产的流动性差增加了运营成本,以至资源的不 可移植和不可再生导致企业持续盈利能力下降等矛盾,上海实业集团提出上海海外公司对 所属企

4、业的作用和功能定位要逐步实现“四个中心”的设想,即“成本利润控制中心”、 “金融 资本(产)运营中心”、 “业务发展促进中心”和“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上海实业集团的成功 经验说明,上海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前提就是要练好经营管理的内功。这些内功包括: (1)要准确认识自己和对手。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投资需求的规模和层次有相对差异,企业 的优势也正是相对不同市场、不同竞争者而言的。因此,拟“走出去”的企业应该首先开展 全面深入的调研活动,确认自己是否具有胜过当地企业的特别优势,如核心资产优势、规 模经济优势、内部化优势、组织管理优势等等,才能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当这些优势在国 内有一定基础后,通过跨国经

5、营与当地区位优势结合,企业就会快速积累和发展这些优势, 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2)要加快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的 步伐。成功的企业都对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素质极为看重,因为只有良好的企业管理才 能够保证资金得到最恰当的运用,把产品和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企业跨国经 营中,在与国际化接轨过程中无论从管理方法或思维方式上都必须与国际接轨,特别是要 加大海外公司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同时,由于现在的干部轮换制度既不利于鼓励有经营 才能的人发挥他们的专长也不利于培育和开发长期形成的人脉关系的价值,因此,必须通 过加快推动智力资源资本化,建立起长期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机制。

6、对于国有企业的境外 投资企业,可鼓励经营者和员工将国内资产(房产、存款和股等)作为抵押,以自然人身 份个人持股,并且允许私人持股比例超过 50%,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在外派人员 的收入分配机制方面,要把经营业绩与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大胆采用经营者年薪制、与所在国(地区)分配方式相衔接、带资风险承包以及期股、期权奖励等多种方式,提高员工 的积极性。对外派到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制订高标准的地区津贴,激励职工到艰苦的地 方开拓市场。 (3)要因地制宜地创造新技术。上海从事海外投资活动的企业普遍缺乏技术 优势、创新能力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但是应该看到从某种程 度讲上海企业某

7、些成熟技术对发达国家某些行业及某些企业来说,具有相对优势。因此企 业除了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创造高新技术外,在跨国经营中应进行技术知识当地化,把已 有的成熟技术与当地的市场需要相结合,研发出新的适用技术,使其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 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 (4)要采取灵活、创新的组织结构。近年来,由于全球信息高速公 路的兴起和国际互联网的建立,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又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特征,其主 要表现是企业的网络化趋势逐步加强,母子公司之间以及分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子公司 之间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矩阵型公司架构。同时,为了保持和扩 大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各跨国公司间还结成牢固

8、的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风 险共担。上海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各跨国公司在组织管理模式方 面的成熟经验,不断进行体制创新,争取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二、发挥整体优势 上海海外企业投资规模较小、融资渠道有限的状况,限制了其市场能力的拓展。同时, 由于这些企业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加之市场目标不清,市场预测失误,盲目出击, 往往造成经营失败,以至半数以上的企业黯然“回流”。因此,上海要加快发展海外经济, 首先要通过发展大联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集中 资源,发挥“外”字号大企业的整体优势。经过多年的海外经营实践,上海毕竟形成了一

9、批 实力雄厚的海外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在不仅拥有丰富的海外经营实践,还形成了广泛 的海外经营网络。近年来,上海最大的海外企业集团上海实业集团,遵循“走出去”、 “引进 来”、 “沉下去”的发展战略,在上海市政府以及上海市外经贸委、市经委、外汇管理局等政 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其众多海外网点的桥头堡作用,通过联合上海工业投 资集团、上海仪电集团、上海化工区、锦江旅游公司等一大批大企业、大集团一起“走出去” ,先后牵头重组或建立了上海国际株式会社和圣彼得堡上海贸易中心,不仅开辟了上海企 业“走出去”的新局面,还为上海引进海外资本和优秀项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上海国 际株式会社刚刚重组

10、不久就成功帮助上海引进了理光等 2 个外资项目。上海实业集团董事 长蔡来兴公开表示,上海实业现在在美国、南美、日本、澳大利亚、南非、汉堡、俄罗斯 等地的 9 个海外总部不是上海实业集团的“私家码头”,而是上海企业共同进军国际市场的 “公共码头”。如果国内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借重像上海实业集团这样的海外集团力量,结成 既有接单能力,又有生产能力、工程管理能力以及资本运营能力的“走出去”的集团军,并 通过优化组合和战略性重组产生聚变和裂变效应,上海企业“走出去”的整体实力必将大大 增强。三、优化投资方式 以往我国在进行海外经营时主要采取“绿地投资”(新建)的方式进入,比例高达 48%; 战略联盟方式为

11、 39%,收购兼并为 13%。 ,对外投资的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或自然资源密 集型行业,所投资的技术多为适应性技术或已经标准化的技术,对技术进行严格保密的要 求也比较低。近年来,上海一批大企业在海外的兼并收购已经出现重大突破,如上汽集团 出资 5970 万美元收购韩国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 10%的股份,不仅可以得到巨额分红, 还可进一步利用通用大宇的全球网络“借船出海”,以此扩大市场、提升实力;上海电气集 团与美国晨星公司共同出资 900 万美元买下了日本秋山印刷机械公司的所有技术和设备, 至今运营良好;上海制皂集团成功收购的 2 家美国企业为上海买家添了多条可充电电池生产线和 10 多项专利,

12、而且生产技术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上海海欣集团出资 2500 万美元, 买下进美国 Glenoit 公司纺织分部的销售网络和 46 个商标品牌的永久使用权,为公司产品 进入北美市场铺平了道路,等等。今后,上海企业必须在思想观念、运行机制和模式上进 一步转变。在投入方式选择上,应更多考虑采用收购而非新建的方式。因为较之于新建, 收购企业具有几大优势:可缩短投资周期和投资回收期,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 可利用原有企业的技术、资金和管理人才,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可利用原有 企业的市场和销售网络,节约新建企业所需要的巨额的市场开拓费用,等等。当然,并购 成功并非难事,但是顺利完成并购之后的

13、跨文化整合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过程。整合上的 失败在国际市场中屡见不鲜。因此,并购成功以后还要尽可能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当地文 化和原本的企业文化,通过与自身文化的比较,来鉴别是“相溶型”、 “摩擦型”、还是“冲突 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方式来加以协调,以缩短整合过程,减少整合成本和由整 合带来的资源浪费。对于具有较多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经验的企业,可以利用国外当地的 资本进行重新组合来投资。具体的办法如:在当地上市、发行预托凭证、在当地发行企业 债券等,这类投资方式既有利于克服自身资金不足的缺陷,也有利于企业降低投资风险。 四、优选投资区域 上海企业在对外投资区域的选择上应充分根据区位的特

14、点选择投资策略。东南亚各国与 上海近临,它们有着与我国相似的传统文化,并且近 20 年来经济飞速发展,购买力大大增 强。在 1998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这些国家纷纷出台了种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因此, 东南亚各国应是上海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地。原苏联各国有着比较发达的重工业体系,但 轻纺服装等劳动密集型工业则严重落后。在中亚及俄罗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可 充分利用自己小规模生产的技术优势和诸多适应性的技术。在非洲和南美部分自然资源密 集丰富的国家可以兴办油田、矿山等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合理利用国际资源,解决上海 自然资源不足的矛盾。在北美,美国应成为上海效率导向型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的首选

15、地 点,这样可利用技术外溢和扩散,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墨西哥虽然落后,却有利于 我们加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充分利用其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的优势,绕开美国和 加拿大的贸易壁垒,直接进入其市场。在欧盟内部投资则可避免“反倾销”的政策和各种贸 易壁垒。同时,上海企业还应根据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选择重点投资区域。在经济全球化 的新形势下,上海企业的真正竞争对手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也只有在发达国家才能真 正打到跨国公司的后方和本土,真正获得高利润。华虹集团就是较早深入发达国家的上海 企业之一,早在 1998 年,这家企业就投资 600 万美元,参股设在美国硅谷的集成电路设计 开发中心,有效地提高

16、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由于近年来美国、日本一些发达国家经 济不景气,一些中小型企业濒临破产境地。这些企业拥有较为发达的科技、在其本国也有 一定的市场和影响力,如果能够通过一些大企业的的海外地区总部,收集这类企业的信息, 然后,联合国内实力较强的大企业对其进行收购,不仅有利于我们获得对方的技术,还可 以直接绕过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进入相关产品的市场。当然,深入跨国公司本土的行动 不应该是盲目的行动,研发先行(即对投资目标国家或地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以后才进 行投资) 、服务先行(即在海外建立促进贸易发展的销售服务网络以后进而投资办厂) 、到 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地区和市场设立企业集团的地区总部(或代表处、子公司) 、采取“属地 化”的方式管理海外企业,以及严格遵守国际规则等等都是打到跨国公司的后方和本土应该 重点参考的策略。 五、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曾有经济学家预言,将来中国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取决于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上海现有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企业的海外投资资金短缺。为此,要积极抓 好资本运营这张企业的重要王牌,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以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