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及造血机制比较研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436148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及造血机制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及造血机制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及造血机制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及造血机制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及造血机制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及造血机制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及造血机制比较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及造血机制比较中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及造血机制比较 研究研究汪大海/杨永娇 2013-05-09 10:57:03 来源:中国民政(京)2012 年 10 期【内容提要内容提要】西方的慈善超市发展得生机勃勃,而中国的慈善超市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本研究通过中西方慈善超市发展模式的对比,发现二者“造血”机制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中西方慈善超市发展模式和结果的迥异。中国慈善超市是政府选择的结果,在运营模式、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方面存在致命缺陷,造成了中国慈善超市缺乏良好的“造血”机制。如何借鉴福利多元主义,完善中国慈善超市的“造血”机制,本研究提出了有益的思考。在中国慈善事业蓬

2、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有一类慈善组织却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那就是慈善超市。慈善超市作为重要的社会实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动能:其一,慈善超市为社会救助提供了新渠道;其二,慈善超市有助于缓和贫富差距的社会矛盾,弥补社会保障体系的漏洞;其三,慈善超市贴近民众日常生活,为困难群众接受救助提供了便利;其四,慈善超市有助于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人类美德。近年来,随着经营方式的改善,西方国家的慈善超市不断流行,发展壮大,与我国慈善超市的窘迫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以“造血”机制为中心,探索造成中西方慈善超市发展差距的原因,为相关对策的后续研究打基础,从而促使我国慈善超市摆脱困境。一、中

3、西方慈善超市发展模式的差异一、中西方慈善超市发展模式的差异(一)西方慈善超市的“车轮模式”慈善超市在西方常被称为“慈善商店”,即“charity shop”,其形式表现为慈善零售“charity retailing”。1慈善零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1886 年,英国 Salvation Army 的创始人 General Booth 在他的一本名为“In Darkest England and the Way Out”书中写到:大量来自富裕家庭的闲置物品可以通过雇佣工人的渠道输送至需要这些物品的家庭和人们,这些被雇佣的工人主要从事二手物品的收集和翻新。随后,以 Salvage Sto

4、re 为代表的此类慈善零售店在英国建立。2如今我们所说的“慈善超市”,与 19 世纪的慈善零售店有一些不同,不同点主要在于它们运用了现代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现代意义上的慈善超市最早出现于美国,起源与 1902 年成立的“好意慈善事业组织”(Good Will),3英国在 1947 年也成立了最早的慈善超市Oxfam shop4,20 世纪末已有超过 6500 个慈善超市5。这些慈善超市的主要业务是接收、翻新、销售市民们捐赠的二手物品,并将销售这些物资所得到的善款用于为残疾人、失业者、孤儿、新移民等社会弱势群体兴办福利工厂、职业培训机构、学校和就业安置场所等。基于 Malcolm McNair 的

5、“零售业车轮”理论,Brown(1987)认为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进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6在进入阶段,慈善超市首先始于一个大胆的构想,通过获得投资者的支持,靠捐赠的二手物品的低价格来吸引顾客,这也是以其廉价的成本为基础的。为了节约开支,此时慈善超市的员工主要是志愿者。随着各种资本的积累,慈善超市进入到发展阶段,这时候,慈善开始注重商品的质量和店面的美观,改善经营和管理方式,并且不断培养慈善超市的吸引力、口碑和品牌。有的慈善超市搬迁到了更好的地址,而且此时的商品不再仅仅是捐赠的二手物品,也有了一定比例的新商品。随着不断发展,慈善超市进入成熟阶段,这时,资金的投入加大了,

6、运营的成本增加了,组织结构和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了,并加强了同类似组织的竞争。在这个阶段,有的慈善组织会出现组织结构“头重脚轻”、资产回报率降低、组织脆弱性增加等情况,此时又会回到进入阶段的状况。可见,西方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闭合的车轮。(二)中国慈善超市的“双轨模式”与西方的慈善超市不同,中国的慈善超市在政府的推动下出现。中国的慈善超市又称为“扶贫超市”、“阳光超市”、“爱心超市”。辽宁省扶贫超市管理办法的第二条写道:扶贫超市,是指以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为依托,以解决城市特困居民临时生活困难为目的,以有针对性地募集和发放为主要形式的经常性社会捐助和社会救助机构。自从 2003 年 5 月

7、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慈善超市之后,北京、广州、武汉、济南、青岛等城市也先后建立了慈善超市。由于慈善超市在中国被定位为民政工作的一部分,为了推进慈善超市的成立和发展,政府给了相当大的政策支持。2004 年 7 月,民政部下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大中城市推广建立“慈善超市”的通知,要求各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大中城市逐步推广“慈善超市”。2004 年 9 月,民政部又下发关于加快推广“慈善超市”和做好今年“捐助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通知指示精神,加快推广慈善超市进程,并转发了辽宁省“扶贫超市”管理办法,供各地参考。为了促进慈善超市的良性发展,2007 年 9

8、 月,民政部又下发了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慈善超市”情况摸底调查的通知。7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截至 2010 年底,全国的慈善超市达到了 8640 个。8然而,这些政策却促使“慈善超市”走上了一条重数量轻质量的道路。有相当一部分慈善超市面临发展问题,例如,早在 2004 年慈善超市兴起之时,粤东首家慈善超市就出现了因“断粮”、“缺货”而关门谢客的尴尬局面(汕头都市报,2004)9;成立于 2005 年 2 月 1 日的安徽省六安市慈善超市,在热闹开张并维持一个月后不得不关门谢客(新安晚报,2005)10;2010 年 9 月,济南市成立了 5 年的首家慈善超市倒闭了(山东商报,2010)11;

9、河南省漯河市内的31 家慈善超市在经营两年多之后,于 2011 年 5 月全部关门歇业(公益时报,2011)12;2011 年 8 月,南昌的旧衣慈善超市仅成立了 11 天就关闭了(江西日报,2011)13。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资金不足、捐赠与需求不对口和身份的合法性问题,其中,绝大多数慈善超市的倒闭都是因为资金短缺。当然,我国慈善超市也有成功的范例。例如,创建于 2004 年 2 月的上海第一个社区长寿路慈善超市,是长寿路街道办事处委托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培育孵化的慈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6 年来,慈善超市按照“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模式,逐步建立起长效运作机制,成为一股重要的慈

10、善力量。而促使此慈善超市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市场化和民间运作。综上,中国慈善超市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两条路径:其一,在进入阶段,慈善超市在政府资金及其他资源的支持下开始运营,并按照政府的规定和要求一成不变地维持运营,然而后期由于财政投入有限、捐赠物资无法变现、运营成本增加等情况,慈善超市很快地进入到退出阶段;其二,在慈善超市经历了进入阶段之后,自身通过捐赠物资变现、经营一部分全新商品以获得更多资金等市场化等手段进行改善,伴随着资金积累、组织扩大,慈善超市进入了发展阶段,之后,慈善超市进入到成熟阶段,表现为资金的投入加大了,运营的成本增加了,组织结构和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了,并加强了同类似组织的竞争,但

11、随着运营成本的增加、回报率的减少,有的慈善超市又回到了起点时的状况,这与西方慈善超市的“车轮”发展模式类似。许多鲜明的例子显示,中国慈善超市的发展大多数都是走的第一条路径。西方的慈善超市遵循着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发展模式,即进入发展成熟,而中国的大部分慈善超市却在进入阶段之后,还没来得及经历发展阶段,就退出了。这其中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就问题的本源来说,笔者认为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的慈善超市缺乏成熟的“造血”机制,即缺乏通过自身获取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源的手段和能力,这无论对于慈善超市的形成,还是发展,都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二、中西方慈善超市的造血机制二、中西方慈善超市的造血机制(一)西方慈善超市

12、的造血机制西方的慈善超市自诞生起就有着强大的社会支持。在慈善超市的进入阶段,其主要资金和物资来源是社会捐赠,进入到发展阶段之后,其主要资金来源是零售的收入。由表 1 的 2010 年美国好意组织(Good Will)的收入来源结构就可以看出,西方的慈善超市很少会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占总收益的 10.18%)。在起步阶段,慈善超市主要依赖社会捐赠,而到了发展阶段,慈善超市则是主要通过慈善超市的市场化运作,利用商品零售、为企业等合作伙伴提供服务来获取收益,从而既维持了超市的运营,又达到了慈善的目的。美国好意组织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现代化、科学的运营模式,主要依靠自身的商品零售(占总收益的

13、61.68%)和服务(占总收益的 14.49%)来获取资金来源,连社会捐赠也只是总收益的小部分(占总收益的 13.57%),可谓是真正实现了“自力更生”。在西方,与好意组织情况类似的慈善超市比比皆是,已形成常态。可见,西方慈善超市获取资金支持和社会资源的手段是多样的,“造血”能力也比较强。在强大的造血能力背后,西方的慈善超市有着成熟的“造血”机制,这可以从其运营模式中体现。首先,对于社会捐赠的二手物品,慈善超市采取“前店后厂”的运作方式,实现洗涤、整理、修配、估价、销售一条龙,即除设置捐赠点接受捐助外,还专门设有针对捐赠物品进行洗涤、整理、修配、估价的慈善工厂,这方便了慈善超市通过销售翻新的二

14、手物品获得更多的收益;其次,厂内职工大多是慈善组织通过培训培养起来的曾经受助对象,慈善超市通过为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不仅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在获得服务收益的同时,培养了工人们“造血”的能力;最后,为了扩大顾客群体,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慈善超市还销售一定比例的全新商品,丰富了“造血”途径。慈善超市所获得的收益除了用于慈善目的之外,还可以用于支付员工基本工资、购买全新商品、培训工人,以及购买“后厂”的服务和设备,强有力地保证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中国慈善超市的造血机制中国的慈善超市大致可分为财政供养型、财政支持型和社会捐助型三种。财政补给是各慈善超市运作经费的主要来源,能够从社会获得稳

15、定、有效捐助的慈善超市少之又少。慈善超市从居民募集的物资大多数都是衣被,其数量庞大,导致仓库都已不够用,当居民再捐献衣被的时候,只能委婉拒绝。而衣被之外的物品又往往残破不堪,许多慈善超市都曾收到过旧电脑等电子设备,但维修费用比设备本身价格还高,这就造成了慈善超市柜架上物品的单一。获取捐献品种的稀少导致了恶性循环,仅有的几家具有变现功能的慈善超市,其变现收入往往连超市工作人员的薪酬和水电都不足以支付。既募不到物资又缺少财政支持的慈善超市,其往往沦为一个“花瓶”,只有在领导来视察的时候才能运营。14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2006 年海淀区爱心家园资金总收入中,区政府的投资就占了 96.2%,而社会捐

16、赠还不到 4%,如表 2 所示。这反映出我国慈善超市的“造血”能力低下的现状。不成熟的“造血”机制导致了低下的“造血”能力。我国慈善超市的“造血”机制同样可以从其运营模式中得到体现。我国的慈善超市根据举办主体的不同,其运作模式大致可分为政府主导型、民间组织承办型和市场运作型三种。政府主导型的慈善超市运作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款,工作人员主要为政府兼职人员和特聘的专职人员,每周定期开放 1 天至 2 天,专门为救助对象服务,这是目前我国慈善超市运作的主要模式。16以浙江省为例,根据浙江省慈善超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浙民救2005149 号),各县(市、区)所辖乡镇(街道)要逐步建立慈善超市,由民政部门牵头,可依托社会捐助工作站建立中心。一般在超市开张之初由民政部门提供物资,每年 10 月份开展扶贫捐助送温暖活动时,留一部分物资在超市。经民政部门确认后,慈善超市部分物资可储存或调剂其他慈善超市。政府专门拿出资金或协调慈善组织以及社区内企业出资,由县(市、区)级民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