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428060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潍坊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潍坊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潍坊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潍坊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潍坊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一、混混凝凝土土工工程程(一一)混混凝凝土土裂裂缝缝 混凝土工程施工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材料供应情况以及施工部门 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制定有效的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 术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查批准,按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认真施工;对于 已形成混凝土裂缝的治理应根据裂缝发生原因、性质、特征、大小、部位、结 构受力情况、使用要求和检测情况由设计单位提出治理方法,以确保工程质量。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往往由多种综合因素所构成,除承受荷载或外 力冲击形成的裂缝外,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裂缝一般有下列几种。1.1 塑性收缩裂缝 1、现象塑性收缩裂缝简称塑性裂缝,多在新浇筑的基础、

2、墙、梁、板暴露于空气 中的上表面出现,形状接近直线,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较浅,类似干燥 的泥浆面。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在浇筑后 4h 左右) ,当外界气温高,风 速大,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 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 应力而导致开裂。 (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混 凝土水灰比过大。 (3)混凝土流动度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4)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有向下流动的倾向,也是导 致这类裂缝出现的因素。 3

3、、预防措施 (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 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也可以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要求,通过试验及技术经 济比较选择添加合适的外加剂;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 土早期的抗裂强度。 (2)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3)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 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暴晒。 (4)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1因钢筋或粗骨料阻挡下沉 而出现的裂缝; 2与模板粘滞而出现的裂缝;3钢筋; 4模板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分段浇筑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

4、段。在炎热 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 (5)在混凝土表面喷一度质量有保证的氯偏乳液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 膜或湿草袋,使水分不易蒸发。 (6)加设挡风设施,以降低作用于混凝土表面的风速。 4、治理方法 (1)如果砼仍保持塑性,可采取及时压抹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来消除, 再加强覆盖养护。 (2)如砼已硬化,可向缝内装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 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1.2 沉降收缩裂缝 1、现象沉降收缩裂缝简称沉降裂缝,多沿基础,墙、梁、板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 或箍筋上或靠近模板处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裂缝呈梭形, 宽度 0.30.4mm,深度不大,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

5、,在钢筋的底部形成空隙。 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硬化后即停止。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 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这种沉落受到钢筋、预埋件、模板、大的粗骨料以 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 而造成裂缝。 (2)混凝土保护层不足,混凝土沉降受到钢筋的阻碍,常在箍筋的方向 发生一道道的沉降横向裂缝。 3、预防措施 (1)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不使水灰比、砂率、坍落度过大; 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以砼表面呈水平不再下沉、不出气泡、表面泛出灰浆 为准) 。 (2)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构筑物

6、,可先浇筑较深部位,静停 2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筑,以避免沉降过大导 致裂缝。 (3)在混凝土硬化前保持塑性时,再对表面抹压一遍。 4、治理方法 可参见“塑性收缩裂缝”的治理方法。1.3 干燥收缩裂缝 1、现象(a) 基础; (b) 梁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它的特征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多在 0.050.2mm 之间) ,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但对基础、 墙、较薄的梁、板类结构,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性变截面结构多发生在结构 变截面处,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侧面也有时出现。这类裂缝一 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经一段时间后,在上表面或侧面出现

7、,并随湿度的变 化而变化,表面强烈收缩可使裂缝由表及里、由小到大逐步向深部发展。2、原因分析 (1)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及时覆盖养护,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 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 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2)混凝土结构长期裸露在露天,未及时回填土或封闭,处于时干时湿 状态,使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3)采用含泥量大的细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 (4)混凝土经过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使收缩量增大。3、预防措施 (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 低干缩量。

8、 (2)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 (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 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4)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 应及早回填土或封闭,避免发生过大的湿度变化。 (5)参见“塑性收缩裂缝”的预防措施(2)(5) 。 4、治理方法 可参见“塑性收缩裂缝”的治理方法(2) 。1.4 温度裂缝 1、现象 温度裂缝又称温差裂缝,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长度尺寸较大 的基础、墙、梁、板类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常 纵横交错。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

9、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 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 0.5mm 以下,沿全 长没有多大变化。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深进的或贯穿的多发生在 浇筑后 23 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 较细。 2、原因分析1表面裂缝;2深进裂缝;3贯穿裂 缝(1)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特别是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 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将导致混 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 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

10、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但 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 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的结构仍保持完整。 (2)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 而引起的。基础工程长期不回填,受风吹日晒或寒潮袭击作用;框架结构的梁、 基础梁,由于与刚度较大的柱、基础约束,降温时也常出现这类裂缝。3、预防措施 (1)一般结构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 在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 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细长结构构件,采取分段间隔浇筑,或适

11、当设置施工缝或后浇缝,以 减少约束应力。 在结构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多孔板板面,适当配置必要的细直径温 度筋,使其对称均匀分布,以提高极限拉伸值。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 25范围以内。 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 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 大引起裂缝。基础部分及早回填,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 (2)大体积结构预防措施 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等) 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粉煤灰、细矿粉或减水剂。选用良好级配的 骨料,并严格控制砂、石子含泥

12、量,降低水灰比(0.6 以下) ;加强振捣,以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在设计允许的 情况下,可掺入不大于混凝土体积 20%的块石,以吸收热量,并节省混凝土。 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如必须在炎热天气浇筑时,应采用 冰水或搅拌水中掺加冰屑拌制混凝土;对骨料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进行喷水预冷 却;运输混凝土应加盖防日晒,以降低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温度。 浇筑混凝土应分层分段,每层浇筑厚度控制不大于 30cm,以加快热量 的散发,并使温度分布较均匀,同时便于振捣密实,以提高弹性模量。 混凝土浇筑在岩石地基或厚大的混凝土垫层上时,在岩石地基或混凝

13、土垫层上铺设防滑隔离层(浇二度沥青胶,撒铺 5mm 厚砂子或铺防水卷材) ; 底板高低起伏和截面突变处,做成渐变化形式,以消除或减少约束作用。 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抗拉强度。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及时用塑料薄膜、 草垫等覆盖,并洒水养护;深坑基础可采取灌水养护。 加强温度管理。混凝土拌制时温度要低于 25。 4、治理方法 (1)温度裂缝对钢筋锈蚀,对砼抗碳化、抗冻融(有抗冻要求的结构) 、 抗疲劳(对变动荷载构件)等方面有影响,故应采取措施治理。 (2)对表面裂缝,可以采用涂两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以及抹、 喷水泥砂浆等方法进行表面封闭处理。 (3)对有整体性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缝宽大于 0.

14、1mm 的深进或贯穿 性裂缝,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采用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环氧、甲凝或丙凝 浆液)方法进行裂缝修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采用。 (4)宽度不大于 0.1mm 的裂缝,由于后期水泥生成氢氧化钙、硫酸铝钙 等类物质,碳化作用能使裂缝自行愈合,可不处理或只进行表面处理即可。1.5 撞击裂缝 1、现象 裂缝有水平的、垂直的、斜向的;裂缝的部位和走向随受到撞击荷载的作 用点、大小和方向而异;裂缝宽度、深度和长度不一,无一定规律性。 2、原因分析 (1)拆模时由于工具或模板的外力撞击而使结构出现裂缝,如拆除墙板 的门窗模板时,常引起斜向裂缝;用吊机拆除内外墙的大模板时,稍一偏移, 就撞击

15、承载力还很低的混凝土墙,引起水平或垂直的裂缝。 (2)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尚低,常导致出现沿钢筋的纵向或横向裂缝。(3)拆模方法不当,只起模板一角,或用猛烈振动的办法脱模,使结构 受力不匀或受到剧烈的振动。 (4)梁板混凝土尚未达到脱模强度,在其上用手推车运输、堆放材料, 使梁板受到振动或超过比设计大的施工荷载作用而造成裂缝。 3、预防措施 (1)现浇结构成型和拆模,应防止受到各种施工荷载的撞击和振动。 (2)结构脱模时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并应使结构受力均匀。 (3)拆模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 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使结构不受到损伤。 (4)在梁板混凝

16、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前,避免在其上用手推车运输、堆放大量施工用料和吊放重物时对现洗板的冲击等,防止梁板受到振动和将梁板压 裂。 4、治理方法 (1)对一般裂缝可用环氧胶泥封闭;对较宽较深裂缝,应先沿缝凿成 V 字形凹槽,再用环氧胶泥(或环氧砂浆)或水泥砂浆补缝或再加贴环氧玻璃布 处理。 (2)对较严重的贯穿性裂缝,应采用环氧或甲凝灌浆处理,或进行结构 加固处理。1.6 沉陷裂缝 1、现象 裂缝多在基础、墙等结构上出现,大多属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 陷情况有关,有的在上部,有的在下部,一般与地面垂直或呈 3045 角方向 发展。较大的贯穿性沉陷裂缝,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错距,裂缝宽度受温 度变化影响小,因荷载大小而异,且与不均匀沉降值成正比,地基变形稳定之 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2、原因分析 (1)结构构件下面的地基软硬不均,或局部存在松软土,未经夯实和必 要的加固处理,混凝土浇筑后,地基局部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裂缝。 (2)结构各部分荷载悬殊,未作必要的加强处理,混凝土浇筑后因地基 受力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