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论文论涉外雇佣合同的法律适用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387066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理论论文论涉外雇佣合同的法律适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法学理论论文论涉外雇佣合同的法律适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学理论论文论涉外雇佣合同的法律适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理论论文论涉外雇佣合同的法律适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涉外雇佣合同的法律适用 论涉外雇佣合同的法律适用 【中文摘要】 进入 20 世纪,当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活跃在世界市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逐渐加强的时候,涉外雇佣合同不同于普通民商事合同的地位也随之凸显。在跨国的劳务履 行过程中,涉外雇佣合同纠纷屡见不鲜,传统的合同冲突法调整已经不足以应对涉外雇佣合同 法律适用中所出现的新问题,人们开始意识到处理涉外雇佣合同纠纷必须依靠其特殊的冲突 规范,于是各国对这种合同纷纷制定了特殊冲突规范。相比之下,我国的对外劳务合作日益频 繁,而在立法上却缺乏相关的冲突规范。从现有的立法上看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零星的规定,并且在法律适

2、用上体现出强烈的属地主义 倾向。实践证明,这样的选法倾向不仅不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劳务合作的发展,也不利于对我 国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笔者在本文中采用历史分析、实证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等方 法,通过对世界各国的相关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考察,探寻涉外雇佣合同法律选择的历史沿革、 总结其发展趋势,分析涉外雇佣合同法律适用过程中的强制性规范的适用问题,力图设计出既 符合涉外雇佣合同立法趋势、又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调整涉外劳动合同(我国立法中没有 “雇佣合同”的概念)的冲突规范,以完善我国相.更多关的立法,促进我国国际劳务合作的健康 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文的结构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概

3、述部分,是全 文展开论述的基础。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主要介绍了涉外雇用合同概念以及范围,对本文论 述的涉外雇佣合同以及在中国法背景下的涉外劳动合同做出说明,同时还分析了涉外雇佣合 同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问题。第二部分主要通过案例、立法例介绍目前世界各国关于涉外雇 佣合同各种各样的法律选择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这些法律选择方法,归纳出涉外雇佣合同法 冲突法的发展趋势,以求更加合理的法律选择方法。第三部分是关于与涉外雇佣合同相关的 强制性规范适用问题的讨论。笔者通过比较关于适用强制性规范的不同主张和做法,分析利 弊,提出自己关于涉外雇佣合同领域强制性规范的性质、效力范围,以及适用原则的见解。第 四部分立

4、足于本国,解决当前涉外劳动争议所存在的问题。首先介绍我国关于涉外劳动合同 的适用法律框架及做法,现行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第 2 条与合同法第 126 条冲突 的问题,并对这些现有立法做出评价;其次,探讨我国关于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立法指导 原则并设计出合理的冲突规范。 【中文关键词】 涉外雇佣合同; 冲突规范; 强制性规范; 适用 【论文目录】摘要 4-8 引言 8-9 第一章 涉外雇佣合同概述 9-16 一、涉外雇佣合同概念与范围的界定 9-12 (一) 涉外雇佣合同的涉外性 9-10 (二) 雇佣合同与劳务合同、劳动合同 10-12 二、涉外雇佣合同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分析 12-16 (

5、一) 涉外雇佣合同的特殊性分析 12-13 (二) 涉外雇佣合同的复杂性分析 13-16 第二章 涉外雇佣合同的法律调整 16-27 一、涉外雇佣合同的实体法调整 16-19 (一) 国际法层面的实体法调整 16-17 (二) 国内法层面的实体法调整 17-19 二、涉外雇佣合同的冲突法调整 19-26 (一) 合同冲突法调整的历史沿革 19-21 (二) 涉外雇佣合同冲突法调整的具体原则 21-26 三、当代涉外雇佣合同冲突法调整的发展趋势 26-27 第三章 涉外雇佣合同领域中强制性规范的适用问题 27-35 一、强制性规范的内涵与性质 27-28 (一) 强制性规范的内涵 27 (二)

6、强制性规范的性质 27-28 二、强制性规范的效力范围 28-31 (一) 强制性规范效力范围的理论主张 29-30 (二) 外国强制性规范适用问题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30-31 三、强制性规范在涉外雇佣合同领域的适用 31-35 (一) 与涉外雇佣合同相关的强制性规范 31-33 (二) 强制性规范在涉外雇佣合同领域的具体适用原则 33-35 第四章 关于我国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的思考 35-42 一、我国现行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 35-37 二、我国现有立法规定之不足 37-39 三、关于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建议 39-42 结论 42-43 参考文献 43-46 致谢 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