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五四现场》读后感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387043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返五四现场》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返五四现场》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返五四现场》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返五四现场》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返五四现场》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返五四现场》读后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重返返五五四四现现场场 读后感读后感重返五四现场内容概要:这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异数,是一股偶尔漫出了河道的激流。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们高揭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旗帜,走上了街头,宣告回归革命时代。中国的历史,在这里与辛亥革命重新接轨,一度漫出河道的激流,也终于纳入了河道鸦片战争以来,戊戌变法、义和拳之乱、立宪运动、保路运动,各式各样的“改良”、 “变法”、 “维新”、 “革命”、 “主义”接踵而至,辛亥革命颠覆了满清,民国始创。中国的启蒙运动,往往是因救国而起的,不是推动社会向前走,就是拉着向后退。梁启超说:自和日本打了一个败仗下来,国内有心人像从睡梦中醒来,所以拿变法维新做一面大

2、旗在社会上开始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这班人中国学问是有底子的,外国文却一字不懂。他们不能告诉人“外国学问是什么?应该怎么学法?”一代国学大师康有为,一辈子在古文经学中打转,他要启蒙中国人,他要救亡中国,所以要奉孔子为教主,他担心儒学独尊的地位将要垮掉,未雨绸缪及早安排后路。余杭名士章太炎也是维新人士,文章用典多而冷僻,用辞古奥难懂,一般人不容易弄明白,和梁启超的平易畅、笔锋常带情感的新文体走的不是一条路子,坐而论道,康有为也不是他的对手。章太炎对康有为在万木草堂里倡言孔教不为以然,写此批评文章被康的弟子围攻堵截,一怒之下到上海另立门户,二人在学问上“辄如冰炭”,政治上却引为同志,遥相呼应。这一代知

3、识分子终于联手上演了一出大戏“维新”,由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而引起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做好铺垫,辛亥革命随之而起。近代中国的思想运动、文化运动、社会革命运动沿着这一脉络清晰可见。1895 年的维新运动推行百日便以人头落地流血牺牲告终,然而朝庭开放报禁,民间言路大开,造就了一大批新型知识分子,为后来的革命打造了重要的思想工具。这一年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尚在私塾里念书,属于他们的时代还未到来,义和拳、辛亥革命,天下大乱、沧海横流,价值崩溃、人心涣散。他们的前辈读了半辈子的四书五经,鼓足勇气一直以来我都从各种各样的渠道听说过五四,知道那么点五四,但要我说出具体说出前前后后,总总因果,我却总答不上口,

4、思前顾后,竟只得“科学”、“民主”4 字,可谓无知,这也是我心中小小的遗憾。也就是这只是我第一本了解五四的书,所谓对比一类的事情我当然不会知道,更谈不上,对“真实性”、“准确性”的评价了,我只是想作为一个纯粹读者,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与感悟。个人很喜欢作者那种“有一份根据,说一份话”的严谨思路,给予读者很大的信心,相信这是一本信的过的书。以前我都只知道“五四”有鲁迅、陈独秀、李大钊这些人,以为那只是新文化、马克思主义独角戏,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胡适、钱玄同、林纾等等一大批人共同的演绎,当然也不会一种主义,一种文化唱台,那是个百花齐放的年代,个种的文化都有他的舞台,想想都让人觉得羡慕,再想想

5、现在,就很感慨了。总之,我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读这本书一定会是一个受益良多的旅途。不知道是不是迫于淫威呢?整本书最不精彩的部分可算是结尾一章了(至少个人觉得是这样) ,于前五章比起来可谓大为失色,草草的下定符合“主流”思想的结论,是否不妥?还或者是我太过敏了。最后很想说这一定是值得大家读一读的一本书。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尊敬的主持人、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 09 春行政管理本科的学生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我国城市公共物品及其供给 ,指导老师是 xxx 老师。我的论文从确定题目、拟定提纲到完成初稿、二稿、三稿到最后的定稿,得到了 x 老师的精心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

6、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论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突飞猛进,国家之间的经济界限渐趋模糊,但却使国家次级的经济形式城市经济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起来,城市之间的竞争正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依托。世界各国(地区)政府都正积极致力于培育和提高城市竞争力,而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则是推动城市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各国(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城市化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撑点,也是增进国民福利的重要手段,

7、若处理不当则会成为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障碍。未来 10 几年,中国城市化将进入从 40%发展到 70%的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城市公共物品有效地供给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研究我国城市公共物品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于是最终将论文题目定为论我国城市公共物品及其供给 。其次,说说文章的具体结构。论文阐述了城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及城市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着重探讨目前提高我国城市公共物品供给的方法:树立“公共财政”观念,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

8、,加大对城市公共物品的投资 ;改进政府对公共物品生产的管制方法 ;发挥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供给主体多元化格局等。只有切实做好对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才能使公共物品满足城市公众的需要,更有效地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唯有如此,和谐社会- -4的建设才会事半功倍。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限于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得本论文对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探索不够深入,还需要继续进行思考和探索。最后,再次感谢 x 老师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给与的悉心帮助与指导;其次我要感谢各位专业老师在这两年来我的教育与培养,使我初步掌握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感谢本专业同学对我的关心与支持,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很快乐!也很难忘!恳请各位老师、同学们进行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