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蛇毒类药物研究探索生化药质控国际化-薛百忠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38386225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蛇毒类药物研究探索生化药质控国际化-薛百忠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从蛇毒类药物研究探索生化药质控国际化-薛百忠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从蛇毒类药物研究探索生化药质控国际化-薛百忠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从蛇毒类药物研究探索生化药质控国际化-薛百忠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从蛇毒类药物研究探索生化药质控国际化-薛百忠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蛇毒类药物研究探索生化药质控国际化-薛百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蛇毒类药物研究探索生化药质控国际化-薛百忠(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诺 康 生 物从蛇毒类药物研究探索生化药从蛇毒类药物研究探索生化药 质控国际化质控国际化薛百忠 董事长辽宁远大诺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2017年3月诺 康内 容 提 纲 生化药概述一 生化药质量控制二 蛇毒类生化药概述三 蛇毒类生化药质量控制四 生化药质量控制着眼国际化五诺 康1 生化药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84年9月20日五届人大常委会7次会议通过,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4次会议修订,公布之日起实施。)第十章第一百零二条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

2、、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辅料,是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第二章第十二条 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对其生产药品进行质量检验;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不得出厂。诺 康1.1 生化药的定义与分类EU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and Veterinary UseAnnex 2 Manufacture of B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and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3、 Use/欧盟人用及兽用药品GMP 附录2人用生物活性物质及药品的生产u生化药品是指其物质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而生物活性物质是由生物来源生产或提取的,如源自微生物、植物或动物器官及组织、人或动物的细胞或体液,以及来自生物技术细胞构建。u生物活性物质质量的确证既需要物理-化学-生物学检测,也需要生产工艺和质量的控制。诺 康1.1 生化药的定义与分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化药品附录(征求意见稿)u生化药品是指从动物的器官、组织、体液、分泌物中经前处理、提取、分离、纯化等制得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品。u依据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结合生化药品的特殊性,应对生化药原材料的来源及质量、生产过程、中间产品的

4、检验进行特殊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性、质量可控性。诺 康1.1 生化药的定义与分类广义的生化药主要包括:u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u肽及其激素(降钙素、胰岛素) u蛋白及其激素、酶(绒促性素、血凝酶、促皮质激素等)u核酸与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u多糖类(低分子肝素、硫酸软骨素)u脂类(大豆油、卵磷脂等)u多组分生化药物:利用动物的脏器或其他组织、器官,经过纯化提取,其有效成分有些清楚、有些尚未完全搞清楚。诺 康2 生化药质量控制以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首要考虑,贯穿质量源于设计思想,探究关键质量属性,提高生化药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点:u生化药的结构鉴别、活性

5、组分的有效定位存在较为突出的困难生化药尤其是多组分生化药多数从成分复杂的动、植物组织或分泌物中提取获得,不具有化药结构确定、组分单一、活性组分确定等特点,同时也不具备基因表达产品背景单一、利于纯化等特点,因此对生化药的结构鉴别、活性组分的有效定位存在较为突出的困难。u生化药原材料的来源、预处理过程、质控标准存在较大困难原材料的供应商多为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质控意识薄弱,生产的过程、环境、监控等管理不到位,作为生化药源头可溯源性基本不可实现,目前已成为生化药较大的风险因素。生化药的质量控制仍存在较难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和研究者及监管者共同努力,开展生化药的质量控制。诺 康2 生化药质量控制u

6、欧盟GMP附录2:l由于传统药品是由化学和物理技术生产,其工艺具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而生物活性物质及药品使用的是生物工艺及材料,这些生物工艺可能会显示出固有的可变性,因此,质量风险管理原理对此类材料尤为重要:-应当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生产的不同阶段,应用质量风险管理原理来开发控制策略,对增加工艺耐用性、降低工艺可变性以及增加重现性的步骤进行再评估(如工艺设计),以减少可变性、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机会。诺 康2 生化药质量控制u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化药品附录(征求意见稿):l生化药物具有以下特殊性:l源自生物体,原材料本身具有不均一性;l通常采用生物分析技术,比理化测定具有更大的可变性;l生产

7、过程中原材料及中间体易污染微生物。-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来源和工艺过程,再加上原液(或半成品)和/或终产品(成品)的质量控制,建立生化药物全程控制的理念。诺 康2.1 生化药品质量控制的重点u原材料来源控制动物的种属、饲养环境、饲养时间、健康状况、检疫、宰杀地点、宰杀后多长时间内收集有效、如何收集、储存方法和时间。u半成品及成品生产过程控制采用合理检测手段,加强其专属性、有效性、安全性、均一性和稳定性的监控。u原材料病毒控制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病毒去除/灭活工艺根据品种特点,采用有效的、针对性强的病毒去除/灭活工艺,并验证其有效性。u运输使用环节控制(冷链产品)确认储存条件、储存期限、运输条件等,

8、以保证产品质量。诺 康2.2 生化药品的质量控制生化药质量控制应依据自身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实施质量控制,坚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原则,降低生化药质控风险。蛇毒类生化药为生化药的典型代表,具有组分背景复杂、分离纯化困难、高分子量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复杂、蛇毒种属溯源不易等特点。以下将从蛇毒的源头控制、原料和制剂的生产过程控制到成品的控制谈谈生化药的质量控制一般原则。诺 康3 蛇毒类生化药概述全世界现已知毒蛇600余种,我国现已发现219种,均分属蝰科、响尾蛇科、眼镜蛇科、海蛇科、游蛇科。蛇毒是具有大量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肽类的复杂混合物,蛋白质和肽类约占蛇毒干重的90%-95%,酶约

9、占蛇毒蛋白的50%,还含有生物胺、非常低水平的游离氨基酸及脂类。蛇毒的药用开发历史悠久,本草纲目中记载,“蛇毒能治半身枯死,手足脏腑重疾”。从目前我国市场及蛇毒研究情况看,主要有用于抗血栓与止血、抗肿瘤及镇痛方面的产品。如,降纤酶、血凝酶、白眉蛇毒血凝酶、注射用尖吻蛇毒血凝酶、注射用科博肽、育群胶囊等3.1 蛇及蛇毒的应用诺 康3.2 蛇毒类生化药优势与局限u优势:蛇毒活性物质具有来源直接,易获得,保持天然构象,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u局限:受到地域、资源丰富程度、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限制,蛇的生长环境对蛇毒质量存在影响;u随着基因工程药物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蛇毒的活性成分可通过重组技术获

10、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天然提取生化药面临的资源短缺、蛇毒质量不均一、活性回收率较低等问题。但是重组技术对表达载体要求较高,并且多数蛇毒活性成分为细胞内蛋白或融合蛋白、表达后加工修饰不完全等问题,为产业化应用增加了难度。诺 康3.3 蛇毒类生化药质控现状u原料质量控制,主要从性状、鉴别、纯度、pH值、分子量、出血毒、神经毒、热源(或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效价、蛋白质含量等方面进行控制。u制剂质量控制,除符合制剂通则要求的检查外,一般还对鉴别、性状、效价、异常毒性、过敏试验等参照原料标准进行控制。通过以上的质量标准控制,基本可以控制产品,然而也存在较大的不足。诺 康实例阐述以血凝酶为例(1)

11、注册分类混乱;(2)种属来源不清;(3)个别检测方法及限度比较落后,如纯度限度较低(90%),神经毒检测仍沿用蛋黄法进行;诺 康实例阐述ABC图A:白眉蝮蛇毒类凝血酶图B:矛头蝮蛇毒类凝血酶图C: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说明:Lanes:1-control incubated without enzyme for 60min; 2-7-control with enzyme for 5, 10, 20, 40, 60, 120min, respectively.蛇种来源不同,作用机制存在差异矛头、尖吻:水解纤维蛋白链;白眉:优先水解纤维蛋白链;诺 康实例阐述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商品名商品名蛇种来源蛇种来

12、源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巴曲亭矛头蝮蛇(Bothrops atrox)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长白山白眉蝮(Agkistrodon halys(pallas)注射用尖吻蛇毒血凝酶苏灵尖吻蝮蛇(Agkistrodon acutus)蛇毒血凝酶注射液速乐涓蝰蛇尖吻蝮蛇(Agkistrodon acutus)产品通用名中无明确的种属来源u上述产品分别来源于不同蛇毒,虽然类凝血酶的活性中心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序列,但全序列的同源性约为60%,虽然体外均表现为血浆凝固,因其一级序列及空间结构存在差异,作用机制、酶学性质、反应速度也不同,从根本上讲,不是同一物质,也不是同一产品。u如果不是同一种属产品

13、,则不能按照仿制药注册,应按一类新药进行全面研究;u不同产品建立各自标准;诺 康实例阐述u又如降纤酶,目前有白眉降纤酶和尖吻降纤酶两种,采用同一标准。而相同含量的制剂按照鉴别(2)项下进行的显色反应效果明显不同,说明二者酶活性有差异; u国家已经着手建立不同种属来源蛇毒制剂的质量标准; u新注册的两个尖吻蛇毒血凝酶均为化药一类; u按照多组分生化药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试行)对生化药的来源应进行规范;企业及研究者应从科学的角度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诺 康3.4 生化药质控焦点安全性和有效性安全性是生化药品首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有效性,最后是质量可控性。安全性与有效性由生化药本身及生产工艺共同

14、决定,质量控制是衡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手段。目前制约中国生化药走向国际化的瓶颈也主要有以上三方面因素。安全性、有效性一直是世界各国药典及注册法规关注的重中之重。我国生化药现状多数与其他老化药仿制药品种一样,存在着安全性、有效性未经过临床充分研究评价的问题,尤其有效性需确证。有必要重新进行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同时,多数标准尚处于早年地标升国标的状态,没有为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质量研究。生化药质量控制向国际化迈进应解决上述问题,吸取国外对生化药控制的经验,从生化药的原材料的来源、原材料的处理过程、半成品的生产过程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确定关键质量属性,结合高水平的分析手段,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

15、体系。诺 康4 蛇毒类生化药质量控制蛇毒是一组分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含有功能及性质十分相近的生物酶类及活性多肽,除含有为临床所用的药效成分外还含有大量的有生物活性的毒性杂质,因此企业及研究者应正视对蛇毒类生化药的质量控制,重点关注:u源头控制,包括毒蛇种属鉴别、养殖、检疫,蛇毒采集、加工、保存及质量标准u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备和技术的更新、生产环境控制、病毒去除u终产品的质量控制,纯度、含量、杂质、结构等控制u产品通用名称的规范化,避免临床的混淆u上市后安全性、有效性研究诺 康4.1 整体的质量控制思路工艺质量源头蛇毒GAP标准饲养,蛇种 纯正,个体数字化芯 片跟踪技术精致原料精密纯化技术3种方

16、法交叉控制,99%稳定制剂国际领先的GMP生产 车间,全通透可视化 巡查及数字监控,高 精度的灌装控制。产品均匀度高,质量稳定、 安全、有效。以血凝酶为例进一步阐述诺 康4.2 源头控制建立国际化合作养殖基地,毒蛇养殖符合GAP要求,建立了国内首个蛇毒的国家质量标准。建立蛇毒指纹图谱,要求相似度不低于90%。诺 康4.2 源头控制蛇毒的质量标准批件及标准内容诺 康4.3 过程控制层析技术优化升级深入研究本蛇毒蛋白酶制剂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采用更先进的蛋白质层析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纯度。亲和层析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诺 康4.3 过程控制诺 康4.3 过程控制已完成的病毒灭活/去除研究按照生物组织提取制品和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病毒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一般原则完成病毒去除/灭活工艺研究及其验证。病毒去病毒 成品病毒去除/灭活工艺诺 康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