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主战场》5 6 集观后心得体会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363127 上传时间:2018-05-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主战场》5  6 集观后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东方主战场》5  6 集观后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东方主战场》5  6 集观后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东方主战场》5  6 集观后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东方主战场》5  6 集观后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方主战场》5 6 集观后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主战场》5 6 集观后心得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方主战场东方主战场55 6 6 集观后心得体会集观后心得体会东方主战场东方主战场第五集同盟抗敌心得体会第五集同盟抗敌心得体会昨晚播放的第五集同盟抗敌,是把东方主战场这个主题推向了高潮。同盟抗敌,顾名思义,就是中美苏英四大同盟国联合打击日本侵略者。经过多年的二战史研究,可以说对这段历史我已是了如指掌了。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当这些积存在脑海里的文字的东西,以镜头画面的形式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它所带来的那种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是无法用语言去描述的。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在向世人昭告,苏联红军将不惜一切代价与德军奋战到底!他们穿过红场,在斯大林等苏军统帅的注视下,直接奔赴前线。他

2、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再也没能生还飞虎队,让日军闻风丧胆的美军航空队,第一次在昆明上空与日军轰炸机交战,就取得 90 的傲人战绩。就在所有人欢呼雀跃、热烈庆祝的时候,谁也没注意到队长陈纳德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泪流满面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多年后握着前中国远征军新 38 师 113 团团长刘放吾的手,感谢他当年率部救出仁安羌 7000 多英国人的时候,她不会知道,驻缅英军获救全部撤离,113 团孤军战斗面临险境。“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刘放吾当年写在日记里的这句唐诗,真实地再现了 113 团准备全体战死沙场的悲壮心境。“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这是

3、苏联元帅崔可夫发出的感慨。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有苏联红军的功劳,更有“成则以功勋报祖国,死则以长沙为坟墓”的数十万中国将士的壮举,有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八路军、对日军的袭扰阻击,把日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有谁知道,美军飞机从中国基地起飞轰炸日本时,大量有价值的敌情报告和气象预报,竟然来自延安情报站。更让美国人大加赞赏的是,延安气象站提供的数据最可靠,在美国协助建立的十个气象站中名列第一。敌后抗日军民救助的美军飞行员更是数以百计,为此,25 万中国百姓惨死在日军的报复性屠杀中。值得一提的是,第五集年轻的编导任海,话不多,但踏实钻研的劲头让人佩服。他凭借十年磨一剑的执导功底,和几十部烂熟于心

4、的二战题材纪录片,把这些时空交错、遍布全球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一连串恰到好处的镜头和画面勾连起来,让观众透过悲壮、艰辛和感人的历史,看到的是中美苏英等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肩打击德日法西斯,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任人欺辱的弱国成为四大同盟国之一,东方主战场的地位得到盟国的认可。相信各位观众在看完东方主战场全片,尤其是看完第五集之后,都会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抗日战场是当之无愧的东方主战场,这个地位来自长达十四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和八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见证!东方主战场东方主战场第六集民族血脉心得第六集民族血脉心得 体会体会作为全面表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程的纪录片,东方

5、主战场第六集“民族血脉”一集的篇幅,对民族危难时刻中华文化艰难传承、抗战文化如火如荼作了生动描述。这在“战争片”里还是一种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创作。抗战首先是一场残酷的战争,但战争所要争夺的根本和支撑作战者的力量,是文化。本集对此作了令人深省的叙述。日本侵略者绝不满足于物质财富的掠夺,他们同时也企图在文化上“消灭”中国,在伪洲国实施赤裸裸的奴化教育,希望通过强化日语教育、灌输日本文化、“归顺”日本天皇而达到使中国人“皇民化”的目的。抗战于是不仅只是战场上的比拼,更是文化上的抵抗。本集中对于西南联大、西北联大在艰难条件下的努力迁徙、中国知识分子坚守中华文化的根脉,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自觉,都做了具

6、体可感的表现。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将这次中国现代教育转移视作名人轶事频出的传奇,但它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民族文化的艰苦保存和正义坚持,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用飞机大炮毁我中华文明的顽强抵抗,是一次文化长征,也是一种文明传播的过程。这样的叙述,深化了战争较量的根本要求,丰富了民族独立的文化内涵,对这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来说,抵制和反抗文化上的奴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血脉,是每一个有识之士自觉担当起的战时责任。抗战自身也培育和发展出战争时期的革命和进步文化。这种文化既是民族文化的现代性传承,更为其注入了现代战争状态下的新内涵,既是战时文化宣传和鼓励的手段,又对战后文化建设与发展发挥着启迪性作用。战争时期

7、的革命进步文化,既有革命家们的政治主张和时代要求,也有文艺家们创作的具有精神鼓舞性和艺术感染力的文艺作品。本集当中,以充分的论述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抗战时期革命圣地延安创造的抗战文化,呈现了延安文艺生动、丰富的场景和内容。本集选用了十一首抗战歌曲(包括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两段京剧)。黄河大合唱震人心魄的穿透力,义勇军进行曲令人奋起的主旋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对义勇军进行曲的使用更是别具匠心。在有限的篇幅里,竟然呈现了三个不同版本。从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到美国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的演唱,再到现代合唱版本,历史的流程清晰可见,更凸现了抗战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自觉走向大众的作家艺术家,深受人民喜爱的大众文艺作品,抗战文化对民族觉醒发挥的重要作用,抗战文艺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的独特力量,都是本集中具有启示价值的内容。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血脉的民族,中国的抗战一定同时也是一场文化的较量,一次文化的自觉,一种民族精神的彰显,一种抗战文艺的弘扬。主动地、充分地将文化、教育、文艺的内容契合到战争叙事当中,对战争历史和战争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与辩证,在战争题材的纪录片创作中,东方主战场体现出成熟的创作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