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309704 上传时间:2018-04-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 院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 专 业 渔业经济与管理 学 号 研 究 生 指导教师 论文题目 论我国海岛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实现途径论我国海岛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入学时间 2005 年 9 月一、立论依据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一)课题来源自选课题。(二)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海岛,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本身具有特有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巨大潜力,而且还是海洋开发的基地和向海洋进军的桥头堡。当前,海岛建设与开发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我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统计,在

2、我国 6961 个海岛中(未含海南岛、台湾岛及台湾省 224 个海岛、香港 183 个海岛和澳门的 3 个海岛) ,绝大部分无人居住,无居民海岛有 6528 个,大约占海岛总数的 6%。我国超过 3 万平方公里的海岛只有 2 个,即台湾岛和海南岛,大于 1000 平方公里岛只有一个,即上海的崇明岛。岛屿总面积约 66910 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 7%,岛屿岸线长 12710 公里。 (选题的基本情况)在依托沿海发达经济区发展的基础上,海岛以其特有的区位、资源和环境优势,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海岛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丰富,既是我国开发海洋的天然基地,也是我

3、国国民经济走向海洋的先遣地和海外经济通向内陆的“岛桥” ,特别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确立“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决策、将海洋经济作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以来,海岛发展前景更加看好。 (项目本身地位、战略意义)近年来,由于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开发利用价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国家和各级政府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人们对海岛的作用与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二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海岛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划;三是海岛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四是海岛的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变化;五是海岛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项目或者所研究问题的现状)然而,目前在海岛经济发展的

4、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具有普遍性和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一是海岛开发利用不足。全国 6961 个海岛中有 433 个海岛有常住人口,占海岛总数的 6%,面积占海岛总面积的 98%以上,常住人口为452 万。这些海岛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但总体情况是开发程度不高,开发利用也不均衡。我国无居民海岛占海岛总数的 94%,而其面积仅为海岛面积的 2%左右,基本上是尚未利用的荒岛。海岛的开发集中于少数几个大岛。二是海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于大陆沿海,海岛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困难。由于岛屿分散,面积小,基础设施落后等,造成经济发展水平从整体上低于大陆沿海市(县)。如浙江省舟山市,是全国唯一的海岛地级市,但在

5、浙江省 11 个市(地)中,其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排在倒数第二位,工业产值比全省低 25 个百分点,其经济发展水平比宁波市滞后 4-5 年。大多数海岛的社会经济综合水平低于大陆沿海省(市)的平均水平,在社会经济排序中处于落后地位。三是海岛开发基础设施差,淡水资源缺乏。由于处于海防前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紧缩对海岛地区的经济投入,导致海岛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着海岛开发。全国海岛除为数不多的县级岛和大岛有少量电厂、水厂、医院外,多数岛缺电少水,缺医少药。基础设施落后,海岛的城镇化水平不高。目前,部分海岛与大陆之间、小岛与中心岛之间、中心岛内部的交通、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大部分

6、较小岛屿,由于缺乏“门槛经济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差,运行效率低,影响经济的发展。此外,海岛淡水资源普遍缺乏,是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四是海岛周围海洋污染日益加重。由于我国海岛立法滞后,海岛前期开发利用的自主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以及一些单位和个人缺乏海岛保护意识,污染和损害海岛生态环境的事件频繁发生,同时,由于海岛是陆地通往海洋的桥梁,近海工业污染物的随意排放,造成了海岛生态系统的极大破坏。五是海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难。由于历史原因,海岛居民长期以来依靠渔业来生存,但是,随着我国渔业政策的调整,部分渔民需要离开赖以生存的大海而转向其他行业,由于这些渔民通常没有其他劳动技能,如何安置这

7、些剩余劳动力,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更关系到海岛经济持续发展问题。(目前存在的问题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从高空俯视我国疆域,成千上万个海岛就象一颗颗翡翠、珍珠镶嵌在东、南部碧蓝的海域上,这是我国巨大的财富。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都在积极发掘海岛的价值和财富,如泰国普济岛以其奇峰异石、金色海滩、椰子林、热带丛林和民族风情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马尔代夫群岛则以其滨海旅游独领风骚,被誉为海岛开发的“马尔代夫模式” 。我国的海岛不应当甘于贫穷落后的局面,建设海岛、发展海岛是我国实施“小康”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振兴中华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全面走出国门、走向海洋、名列世界海洋强国之林的重要基石。(三)课题研

8、究目的(三)课题研究目的近年来,关于海岛问题不但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讨论,而且我国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在理论界,学者们探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强调海岛的作用。主要研究和探讨海岛在国家海防中的重要作用、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二是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主要研究和探讨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海岛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等。三是海岛立法和管理制度建设。主要研究和探讨海岛管理法规体系建设以及功能区划制度、海域利用规划制度、审批管理制度、保护和整治制度、名称管理制度建设等。四是海岛执法、监督和管理。主要研究海岛的有序开发

9、和利用、海岛管理队伍建设以及海岛的执法、管理、监督工作与分工等。另外,我国各级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具体行动,在规范海岛资源开发与使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包括:一是对我国海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了解;二是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海岛开发与利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等;三是建立了海岛自然保护区;四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海岛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开展海岛开发保护管理试点工作等。(目前,学术界理论界都作了哪些研究,研究怎样)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关于海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岛的管理和海岛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国家和各级政府也是围绕这一中心来开展相关工作的。然而,有关海岛的经济地位和经济价值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海

10、岛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岛的支撑。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海岛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已经成为了我国东部地区的“西部地区” ,因此,探讨和研究海岛经济的发展势必会成为今后海岛研究的主要内容。海岛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不能简单的就海岛来谈海岛的发展,海岛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系统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需要实现海陆联动,即通过与陆地之间的资源交换实现经济的增长。本文通过对我国海岛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分析,探讨海岛经济多方位、多层次、大空间的立体发展模式,推动海岛高起点、宽领域、深层次的开发,从而实现海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研究的角度或研究方法或者提出哪些新的见解,

11、以及对一个问题或项目起到一个怎样的作用,同时对学术界或理论界或者实际有什么贡献)(四)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四)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理论意义(在理论上有哪些创新,或者进行了怎样的补充)海岛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领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研究和探讨海岛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不能简单地照搬陆地经济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海岛资源的特点、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分析,并结合我国海岛试点工作的具体实际,构建我国海岛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框架,为我国海岛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以系统论、生态经济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分析工具,结合我国海岛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尝试建立适合我国海

12、岛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从而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目前,关于我国海岛发展的理论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广,如海岛立法、海岛保护、海域使用等等,但是,涉及海岛经济发展的理论却很少,且大部分是从海岛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论证和研究。构建海岛经济发展模式理论框架,对于健全我国海岛发展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2、实际应用价值(结合文章中所研究的内容对实际的一个指导意义) 探讨海岛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海岛经济增长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各个领域的共同目标,海洋经济发展要与其他部门经济发展相和谐,海岛经济发展要与海洋经济发展相和谐。然而,海岛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其发

13、展态势如何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问题。研究海岛经济发展模式,目的是为了实现海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探讨海岛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海岛经济增长是解决制约我国海岛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海岛经济结构仍带有传统经济的特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衰退、环境污染、科技水平较低等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海岛经济下一步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因此,如何发挥我国海岛的独特区位资源优势,实现海岛经济快速增长,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经济工作任务。探讨海岛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海岛经济增长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海岛经济发展依靠的是单一的渔业经济。随着海岛工

14、业、海岛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海岛经济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海岛经济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我国海岛今后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所阅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1、国内外关于海岛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理论(1)生态经济理论自 18 世纪人类开始走向工业化以来,人与自然的冲突日益加剧,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激起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观的深刻反思。在传统经济学里,资源和环境只是“自然要素” ,是经济的外在变量,甚至是与经济无多大关联的外部因素。直至 5060 年代,人们还毫无疑问地认为经济的增长是无限的。1

15、968 年,美国经济学家保尔丁首先提出了把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的经济思想,但真正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是 1972 年麦多斯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在这个报告中,麦多斯第一次破天荒地用“世界末日模型”向人们做出惊人的预测:人类经济增长在 2100 年以前将达到极限,并下了定论:“世界体系的基本行为方式是人口和资本的指数增长和随后的崩溃” 。 “世界末日模型”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和忧虑,引起了人们重新审视和更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和研究。生态经济学就在这样的背景中,第一次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圈及其构成的资源和环境,是大自然思赐给我们的自然则富,是和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则富一样,是有“价值”的资木。因

16、此,人类经济的发展,必须是物质资本和生态资本共同增值的发展。在传统经济观里,资源耗竭、废弃物产生、环境恢复功能下降与环境舒适性变差、生命支持功能下降等资源环境问题,只作为经济增长的外在性来研究,并没有作为经济的内生变量,没有看作“资本”对待。正如萨谬尔森(1992)指出:土地和劳动是“初级生产要素”一一因为土地和劳动都不被看作是经济过程的产出品,它们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物理和生物上的因素,而不是由于经济上的因素。所以,生态资本进入经济发展观,是人类对资木本认识的一次大飞跃,它使人们认识到“价值”并不仅仅来源于劳动,自然资源环境是天然的财富。1981 年,世界著名的思想库罗马俱乐部的第九个报告关于财富和福利的对话中明确指出:“经济和生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总体,在生态遭到破坏的世界里,是不可能有福利和财富的;旨在普遍改善福利条件的战略,只有围绕着人类固有的则产才能实现” 。1987 年,M厄普顿指出:“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生态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