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新名词——包容性增长 毕业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8288790 上传时间:2018-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新名词——包容性增长  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十二五”新名词——包容性增长  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十二五”新名词——包容性增长  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十二五”新名词——包容性增长  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十二五”新名词——包容性增长  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新名词——包容性增长 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新名词——包容性增长 毕业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五”新名词包容性增长在第十七届五中全会(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提倡将包容性增长加入“十二五”规划内,认为实现包容性增长,可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包容性增长已经不是第一次被提出。2009 年 11 月 15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 。2010 年 9 月 16 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

2、的致辞。胡锦涛强调, “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这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这个概念,是 2007 年由亚行首先提出来的,但也是国际组织在 10 年间逐渐完善的一个概念。 ” 亚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庄健说到: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基于中国加入WTO 以后,经济增长迅猛的事实。数据显示,2002 年2007 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速高达 11.65%,尤其是 2004、2005 年这一轮增长比较明显,甚至超过 10%以上,2006 年

3、、2007 年更是达到了 12.7%和 14.2%的增长。 “包容性增长”译自一个英语复合名词“Inclusive Growth” 。其中的中心词“Growth”一般被译为“生长”或“增长” 。在当今世界上,“Growth”常常与“Economic”搭配到一起使用,这时,就构成了一个背负着复杂情绪的名词“经济增长” 。在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中,“增长”被界定为一个不同于“发展”的概念。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指量的扩张,经济发展则还包括结构的调整。发展社会学更进一步把发展的概念扩张到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重构,除了经济增长以外,发展还应该包括制度、社会、产业、管理的结构以及人的态度的

4、变化,等等。但是,尽管如此,可能是因为“经济增长”更加直观,具有可操作性、可测量性和可比较性,尤其是与之相关的 GDP 这个“时代宠物”的出现,使“增长”迄今仍然甚至更加得到政界和商界的青睐:前者要用GDP 来夸耀政绩,后者则用 GDP 来发现商机。进一步探讨,虽说经济增长了并不等于社会经济就发展了,但经济增长毕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经济疲软、停滞乃至倒退,那发展又何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增长实为发展之必需。近年来,新增长经济学的研究,为解释政府的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譬如,政府在教育、科研、法律等领域的开支,在传统理论中被视为公共消费,现在则被看作是具有生产性的

5、公共投资。在复合名词中作为定语的“Inclusive” ,其本意是“包括” ,一般会引申为“包容” ,于是就有了“兼容并蓄”或“兼容并包”的涵义;再进一步则会引申为“融合” 。与“Inclusive”同一词根的名词是“Inclusion” ,当其与“Social”搭配成复合名词时,就成了社会学的一个常用的概念,一般译为“社会包容”或“社会融合” 。亚行采用的“Inclusive Growth”这个概念,其中“Inclusive”的涵义应该取的是“社会包容”或“社会融合” 。 在社会学和社会政策学的概念体系中,“社会包容”的反义词是“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 ” 。 对“社会

6、排斥”进行解释可能有助于我们对“社会包容”加深理解。所谓“社会排斥”,原先是针对大民族完全或部分排斥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和偏见的,这种歧视和偏见建立在一个社会有意达成的政策基础上。美国社会学家戴维解释说:主导群体已经握有社会权力,不愿意别人分享之。譬如他们担心移民具有潜在的破坏性,因而感到有必要对这些人加以社会排斥。如今,在社会政策及相关领域中这个词的指向已经被泛化,意指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的阶层或群体在社会意识和政策法规等不同层面上对边缘化的贫弱阶层或群体进行社会排斥。在 1995 年哥本哈根世界首脑会议上, “社会排斥”被视为消除贫困的障碍。 “他们往往由于民族、等级地位、地理位置、性别以及无能

7、力等原因而遭到排斥。特别严重的是在影响到他们命运的决策之处,根本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 “各种社会排斥过程无不导致社会环境动荡,终而至于危及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我们现在讲“社会包容”或者“社会融合” ,就是要消除任何形式的“社会排斥” 。从宏观上看,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它涉及平等与公平的问题,包括可衡量的标准和更多的无形因素。而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

8、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等。包容性增长强调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增长也要是可持续的、协调的、更多关注社会领域发展的。这种增长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考虑到其他方面,尤其是社会领域的,使更多的老百姓能够享受到这种发展的成果。包容性增长不仅仅是一方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经济增长应该是互相协调的。可以从国内和国际的两个角度出发:从国内讲,首先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其次是对低收入人群有利。财富分配应该是公平的,不要造成贫富差距,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第三,这种增长应该有利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 从国际讲, “包容性增长

9、”应该是 A 国增长了,不应该去损害或者抑制 B 国,不要给对方带来危害;国家跟国家之间应该是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的,应该有益于多方。 包容性增长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它涉及平等与公平的问题,包括可衡量的标准和更多的无形因素。前者包括作为指标的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 、识字率、公共产品的一般供应和分配,包括教育、卫生、电力、水利、交通基础设施、住房、人身安全等;包容性增长也包括无形的因素、观念和“感情” 。其关键词是希望和参与,使社会上尽可能广泛的人群有共同的愿望。当一些社会成员觉得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指望得到那些富人所想得到的,排斥和不包容就产生了。如果人们相信明天会更

10、好,尤其是当他们能切实地期望子女加入到“赢家”的行列之中,那么他们会准备好挺过今天的困难。关于“包容性增长” ,胡总书记提到, “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内涵,他说“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我们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解

11、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人民平均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中国基尼系数虽低于拉美的中等收入国家,但却高于很多亚洲发展中国家,且呈逐渐攀高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减贫成就斐然,举世公认,但分配不公却始终受到社会的诟病,并且城乡之间、沿海和内陆之间、行业之间、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以城乡居民收入比为例,数据统计显示,1978 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256,但 2009 年这一数据攀升至333。中国发展到目前阶段,各种矛盾

12、和问题突显, “现在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具有针对性,强调公平、公正以及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在未来十几年里,当历史行进到上中等收入阶段的后期,人均经济总量大约将是目前的 3 倍,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贫富差距将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社会矛盾将积重难返,对社会安定形成威胁。正如 George 等这些学者曾撰文善意告诫的那样,如在 2020 年之前不能从收入非配不均中脱离出来,中国现代化进程将有可能像一个“方形轮子” ,走走停停,断断续续。届时,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有可能导致社会分化,进而中断增长,从而掉进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分配不合理,甚至与扩大社会消费总需求逐渐脱节,将

13、不利于经济增长;如果这个自由市场制度的缺陷长期得不到纠正,就意味着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没有考虑到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初始分配环节的分配原则并没有将社会总消费需求和宏观经济总量增长的关系等因素考虑进来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及早出面纠正“市场失灵” ,否则,将不利于扩大内需和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有损于增长的可持续性。为此,尽快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将是确保稳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非常举措。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中,国内消费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明显提高说明收入分配机制中还有问题尚待解决。只有理顺收入

14、分配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已意识到过度倚重外需和投资,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中国过去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不惜一切代价”投入资源能源,片面地强调增长,大量依赖廉价劳动力追求 GDP 的老路都是走不通的。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对中国有以下重要意义:第一:科学合理调度生产关系,有助于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心,使民众能够更积极的投入到国家建设当中。 第二:提高各产业链的发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出口经济,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和谐。 第三:包容国内外环境,于外有助于适配国际形象,与国际接轨,于内有利于提高国民生产,为国内市场

15、经济提供自由但规范的竞争环境。未来中国将继续践行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在十二五时期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均衡增长,发展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幅度减少贫困,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发展的可能。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做到人人享用基本医疗和社会保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使是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的战略,扩大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共享发展的机遇,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和谐的世界。9JWKffwvG#tYM*Jg&6a*CZ7H$dq8KqqfHVZFedswSyXTy#&QA9wkxFyeQ!djs#XuyUP2kNXpRWXmA&UE

16、9aQGn8xp$R#͑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YWpazadNu#KN&MuWFA5uxY7JnD6YWRrWwcvR9CpbK!zn%Mz849GxGjqv$UE9wEwZ#QcUE%&qYpEh5pDx2zVkum&gTXRm6X4NGpP$vSTT#&ksv*3tnGK8!z89AmUE9aQGn8xp$R#͑GxGjqv$UE9wEwZ#Q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